6月3日,知情人士向新流財經透露,湖北消費金融的信貸款業務目前已暫停放款,除自營業務外,暫停的還包括湖北消金與閃銀等機構合作的部分助貸業務,此次暫停時間暫定為三周。同日,這一說法被多位接近湖北消金的業內人士證實,湖北消金官方客服表示,目前湖北消費金融的“嗨貸”、“嗨花”業務暫時都無法申請,需要等待,
6月3日,知情人士向新流金融表露,湖北消費信貸的信貸款業務目前已暫停下款,除直營業務外,暫停的還包含湖北消金與用錢寶等機構合作的部分助貸業務,本次暫停時間暫定為三周。
同日,這一說法被多名貼近湖北消金的業內人士證實,湖北消金官方客服表明,目前湖北消費信貸的“嗨貸”、“嗨花”業務暫時都沒法申請,必須等候,但目前對外并無明確業務恢復時間。
新流金融聯絡湖北消費信貸層面掌握業務暫停的具體原因和狀況,截至發文前對方暫無回應。
針對本次湖北消金業務暫停的原因,湖北消金對合作平臺和貸款客戶均無明確官方解釋。業內人士分析,因為先前湖北消金的貸款額度早已有一定存量基本,本次大規模暫停業務,很可能意在盡早壓降余額規模,便于向有關部門請示新一輪增資事項。
據了解,湖北消費信貸有限責任公司于2015年04月開張,屬于第二批開張的具有金融公司,最初注冊資金3億元,經一輪增資后注冊資金為5億元。
湖北消金官網顯示,其股東各自為:湖北銀行有限責任公司、TCL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萬得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宇信科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商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武漢武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依據宇信年報顯示,湖北消費信貸2018年營業收入為8.22億元,純利潤為1.03億元。亦在2017年,湖北消費信貸運營年收入為2.5億元、純利潤僅為290.34元。
新流金融得到的一份材料顯示,2019年1月底,湖北消金貸款額為76.4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568%。
湖北消費信貸的關鍵貸款產品為“嗨貸”,是包括按揭貸、保險單貸款、基金貸、薪酬貸、護照貸以內的典型大額信貸商品,最長期限36個月,最大額度20萬元。另一款商品“嗨花”則為小額循環的在線貸款。
跟其他大部分進行大額信貸業務的金融公司一樣,湖北消金線上下開展業務的關鍵借助分銷商拓客,在武漢、深圳、北京、成都、上海、西安等地設有線下區域中心,拓客方式上最接近中銀消費金融。
也有觀點覺得,湖北消金此舉可能與內部主動的業務調節和人事構造變化相關。不論怎樣,能夠預料是指,未來一段時間內,若湖北消金業務不能盡快恢復,勢必會并對下款量、營收、風險指標等各個方面產生顯著的影響。

從分銷商與消金組織合作關系的管理和穩定性而言,經營情況平穩的貸款產品更容易得到平穩的渠道方青睞,有益于維持競爭能力和合作平臺的信心。
從過往中銀大廈消金 、中國華融消金等線下大額信貸的具有系老玩家大量收縮業務的案例中也看得出,湖北消金案例的身后,顯示出大額信貸市場今年的狀況絕不輕松。
一位具有消金企業的資深市場人員陳露表露,雖然2017年底開始,證監會發布對金融機構合作的貸款中介亂收費難題提出了一系列規定,但發展迄今,線下貸款中介市場的亂收費、一頭多貸等狀況的管理,依然沒有得到實際性進展。
在中介收費難題上,領域尚無良好的管理模式或透明的價格政策來解決問題。“貸款人是劣勢的一方,即使金融機構直接跟顧客核查中介是否收費,顧客還會依照中介教的話術去否定。”他解釋,因而,幾乎所有金融機構都無法真正完成前面中介亂收費的管理。
“假如徹底限定貸款中介收費,那中介一定收費,假如放寬收費,反而有可能像房產中介領域一樣完成價錢透明度,由于市場機制會使借款中介服務費變得合理。”陳露覺得,對金融機構而言,中介的存在是客觀的,因為金融機構借助本身拓客的難度和成本太高,有專業的中介服務協助拓客,金融機構只需要投入少量人工成本和一部分信息花費,其實就是合理的市場狀況。
大額信貸市場的多頭借貸難題,也正在給愈來愈多從業大額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導致壓力。盡管大額信貸的貸款周期長達三年,但跑馬圈地階段的隱患,終會隨著時光流逝慢慢曝露。
“大家只了解貸款人進來的時候不是多頭借貸客戶,但從我們這出去的時候,就不知道是不是了。”另一位從業者提及多頭借貸的困擾時表明,因為人行征信沒法實時查詢,而中介因業務便捷熟知每家金融機構的查詢征信和匯報時間,因此目前領域仍給中介人員操作多頭借貸保存了太多空間。
此外,還有很多從業大額信貸業務的消金企業處在“懂中介渠道營銷得人沒有話語權,有話語權的不懂中介渠道營銷”的狀況中。一個以渠道模式為關鍵的金融機構,對合作渠道的維護和管理,通常也會對信貸業務發展也有致命的影響。
“這個產業鏈的利益鏈條太巨大了,即使了解有問題存有,大家也不要去動所有人的蛋糕。”陳露直言,因為監管政策持續縮緊,但又不符合信貸市場具體發展要求,加上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分歧下,新增量往下沉,不良率往上升,有些具有消金組織已是艱難求生,今年整個行業陷入“哀聲一片”。
貸款中介領域的有序、健康運行相當于一場漫長的長征,《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早已正式問世十年了,貸款中介市場的混亂秩序卻仍是個不解之謎。
而中介服務、金融機構、監管政策、征信體系,無一不是這場長征路上的關鍵碉堡。
十年之前,大約當時一腔熱血投身于惠普金融工作的從業者都想不到:普惠二字,有時竟如此艱難。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