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是證券投資分析中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也是A股市場的散戶投資者較為青睞的一種分析方法。那么,技術分析是股票投資的法寶嗎?它能否精準預測市場走勢?它能不能被用來確定個股的買賣點?
技術分析的內涵
技術分析是以證券市場過去和現在的市場行為為分析對象,應用數學和邏輯的方法,探索出一些典型的變化規律,并據此預測證券市場未來變化趨勢的技術方法。
技術分析大師墨菲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技術分析是以預測市場價格變化的未來趨勢為目的,以圖表為主要手段對市場行為進行的研究。”作為一種投資分析工具,技術分析有一定假設條件為前提:市場行為涵蓋一切信息、證券價格沿趨勢移動和“歷史會重演”。
我們研究技術分析,就是在研究圖表,股價走勢就是最基本的素材。在技術分析領域,各種理論和方法通常有兩個目標,一是對當下的市場做出盡可能準確的描述,二是力求對未來市場趨勢做出合理的預判。
正因為預判有可能對,也有可能錯,就需要一套完整的風險防控策略,來幫助我們提升盈利的概率。而好的方法會幫助我們更準確地理解市場。
“歷史會重演”
技術分析作為一種預測行情走勢的工具,是基于“歷史會重演”這一假設。

人們做事往往依從一定的模式,體現在股票操作上也一樣。一個公司受到利好能漲多少,很大程度上是根據以往這個公司受到利好能漲多少,或者同類型公司在受到如此利好刺激時能漲多少為判斷依據,因為歷史往往驚人的相似。反過來看,利空對于市場整體和個股的打壓也是同樣的道理。
在一些典型的技術分析方法被廣泛使用之后,市場走勢就容易“自我實現”。比如當越多的人在看到市場在上升趨勢中出現一根大陰線時,判斷第二天市場會弱勢,就紛紛賣出股票,就會導致當天這根陰線變得更長。一些后知后覺的投資者在收盤后分析這樣的K線圖時,會做出第二天賣出的決策,一部分人在盤前以低于收盤價的價位掛單,可能就會導致低開,而這樣的低開走勢會讓更多的投資者產生恐懼情緒,進而導致賣出行為。
對于這一假設,我們不妨再思考一下這個例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錢去換吃穿用的物品,背后的邏輯是什么?一張標明面值的紙幣,它本身并沒有價值,為什么能用它換來東西?就是因為我們對它擁有共同的心理,因為每個使用者都相信這張紙一定會被其他人接受,所以它就有了這種神奇的力量。這種共同心理被打破時,人們不再信任它的價值,它就會一文不值。
“歷史會重演”就是因為類似的共同心理基礎,市場走勢“自我實現”,假設可以變成現實。
即便你并不完全相信技術分析,觀察它的交易信號也依然重要。因為在很多時候,技術信號本身已經構成了推動市場運動的重要力量,我們也要對它心存戒備。
審稿:李 瑩
監制:劉志軍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