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間,順豐控股(002352.SZ)公布了備受矚目的2021年一季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業收入426.2億元,同比增長27.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虧損9.89億元,上年同期則盈利9.07億元,此外公司業務量同比增長44%。
自4月9日順豐控股發布了預虧業績預告以來,股價已經下跌了21.49%,春節以來股價更是下跌了40.46%,市值蒸發了近2000億。
如今,這份“價值”2000億元的一季報已經落定,順豐控股到底因何虧損?股價大幅下挫背后,誰又是“受益方”?
順豐控股虧損最根本的原因是高毛利的時效件業務不及預期。
春節競爭也變得更為激烈。2020年,三通一達受疫情影響,旗下加盟商復工較慢,基本沒有參與前期的物流業競爭,而順豐直營物流彼時顯現出巨大優勢,占據市場大多數份額。今年通達系參與了春節物流戰,一定程度上對順豐進行了分流,從而導致其業務量回落。
春節激烈的競爭還體現在對一線物流員工的補貼上。順豐控股響應春節原地過年的倡導,滿足電商平臺及客戶春節不打烊的服務需求,增加了收派員、倉管員及中轉運作員等在崗人員數量,因此給予一二線在崗人員補貼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關成本。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支付給職工的現金為88.72億元,相較2020年的68.85億元增長了28.86%,無論是增幅還是數值都是公司歷史新高。

發票及商業保險單電子化后,順豐控股也丟失了一部分客源。近年來,發票及商業保單等電子化影響了部分原本的業務,以奢侈品為代表的高端商務件并未及時補位,因此整體增速受到一定影響。而對于快遞業來說,員工薪酬中固定部分、自有車輛、場地租賃及折舊攤銷等固定端成本占比約在60%左右,大量產能投入后一旦收入不及預期就會出現毛利大幅下滑情形。
為了補足客源,順豐控股下沉電商市場參與價格戰,從而影響毛利。此前順豐控股一直是商務快遞領域的絕對龍頭,公司綜合毛利率一直保持在16%至18%。作為對比,以電商件為主業的韻達股份(002120.SZ)2020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僅為9.99%。自去年以來,順豐控股開始下沉爭奪電商市場,其毛利率已由2019年的17.42%下滑至2020年的16.35%,而2021年第一季度只有7.16%。以公司今年3月單票價為例,其速運物流業務單票價為15.74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7.91元下滑了12.12%。營業收入則由121.63億元增長至137.92億元,增幅為13.39%。顯然順豐控股采取了以價換量的經營策略。對此公司也表示其下沉電商市場需求旺盛,經濟型快遞產品特惠專配的業務量增長迅猛,因而該部分定價偏低產品的件量占比上升較快,對整體毛利造成一定壓力。
業務受阻只能影響公司毛利,而大量投入未出現實時回報則導致了順豐控股的虧損。近年來,公司積極實施大物流戰略,為拓展新業務,擴大市場份額,加大了新業務的前置投入,包括快運、豐網、同城急送、倉網的網絡建設以及融合各個場站和線路,以此提升陸運服務時效。以在建工程為例,順豐控股2021年第一季度相較2020年第三季度增長10.79億元,增幅高達23.76%。
順豐控股大建產能是為了未來。今后,包括電商件在內的諸多物流業務都將走順豐自有的物流線,因此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公司便加大中轉場自動化建設,提升產能處理規模,場地及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投入導致攤銷及折舊成本增加,而在各個業務整合初期,存在資源重疊投放的現象,從而導致成本上升。
順豐控股實際控制人王衛此前曾表示,今年二季度肯定不會再虧,但全年利潤還無法回到去年同期水平。預計通過各網絡資源的整合,并伴隨業務規模的增長,業績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開始逐步釋放規模效應。至于明年,順豐有可能繼續實行擴產增能的政策。換而言之,順豐控股近兩年的業績將一直承壓。
值得一提的是,順豐控股財務負責人伍瑋婷工作調任。自4月24日起辭去公司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委員、財務負責人、副總經理職務。其將繼續擔任公司董事職務,同時,公司將聘任伍瑋婷為公司物流產業園資本運作顧問。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