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先鋒,天天出奇跡,處處創神話。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
這一年,一個叫余惠勇的江西窮小伙,拿著20萬元南下闖深圳,他比很多闖深圳的人起點都高,他有20萬巨額資本,1992年的20萬等于現在的多少萬?
拿20萬南下深圳
那時候,深圳證券交易所剛開業兩年,整個城市沉浸在全民炒股論股的氛圍中,很多打工妹都排隊去買股票。
余惠勇看到大家都賺錢了,被周圍人狂熱的激情感染,更禁不住誘惑,將20萬元傾囊投入股市,剛開始,他是賺了一些錢,興奮得睡不著覺。
然而,沒多久,整個股市由高歌猛進轉變為節節敗退,余惠勇眼看著賺到的錢化成泡影,痛心不已,但是他堅信手里的股票肯定會反彈回來的,他就一直拿著。
從1993年3月起,股市又開始一蹶不振,飛流直下,媒體鼓吹的“短暫調整”都是屁話。
余惠勇的20萬元只剩下了一半,眼看無望,他忍痛割肉遠離股市,看清股市真面目,不再當韭菜。
此后的兩三年,股市一直跌,余惠勇算是幸運的,沒有賠光。
1992年買股票的場面
股市就是夢幻泡影,余惠勇后知后覺,他覺得干實業應該靠譜,然后用剩下的10萬元,承包了龍飛運輸公司的3臺中巴,專跑深圳至廣州的營運路線。
余惠勇本打算靠著客運賺回股市虧損的本錢,可是,老天爺還是不眷顧他,這一次又讓他失望了。他不懂運輸行業,缺乏經驗,加上又出了車禍,導致剩余的本錢血本無歸。
從1992年到1994年,余惠勇帶著20萬雄心壯志來到深圳,沒想到虧得一塌糊涂,連回家的路費都靠借。兩次創業慘敗,終于讓他認識到隔行如隔山,下海創業根本沒那么好混,還是滾回老家吧。
那么,出身農家的余惠勇,他哪來的20萬元巨資呢?
20萬是怎么賺來的?
余惠勇,1968年出生于江西德興的一個農民家庭。德興盛產銅礦,江西銅業是我國最大的煉銅企業,而余惠勇則學的是農業。
1987年,余惠勇進入江西農業大學園藝系農業蔬菜專業學習,1991年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江西農科院負責研究和開發食用菌。
之后,余惠勇經過競爭投標,當上了食用菌廠的廠長,承包了食用菌基地。經過一年的運作,他讓這個瀕臨倒閉的基地煥發生機,使經濟效益翻了五倍,這也讓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萬元。
1992年的時候,普通工人一個月工資300-400,賺20萬需要50多年,而24歲的余惠勇一年就賺了20萬元,這讓很多人眼紅嫉妒,他的承包經營陷入爭議。
剛好那時候,全國掀起一股“下海潮”“南下潮”,余惠勇對深圳心馳神往,加上同學的鼓動,于是他向單位提出停薪留職,帶著20萬元到了深圳。
1994年,鎩羽而歸的余惠勇再次回到江西農科院上班,可是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因為他的思想觀念早已改變,已無法適應老家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了。
再次南下深圳

1995年,余惠勇帶著400塊錢再闖深圳,到深圳的時候只剩60塊錢,雖然只有這一點錢,但是足夠了,因為他有備而來。
上次闖深圳虧了20萬,那是余惠勇花費大價錢買了一個教訓:不懂行不識路的不能干,干自己的老本行最靠譜。
所以,這一次,他直接進入新保康蔬菜公司當銷售員,余惠勇憑借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能力,把凈菜賣到百佳、萬佳、天虹等大超市,業績非常突出,得到老板的青睞,任命他為營銷部經理。
1996年,余惠勇跳槽到愛地公司擔任營銷部經理,專門負責鮮活農產品的銷售業務,其中就包括水果。
當時深圳的紅富士蘋果都是日本韓國的進口貨,價格高銷量低,余惠勇就到山東找果源,跑遍山東22個縣尋找優質蘋果。回到深圳后,他用4.5萬元在《深圳商報》發布山東紅富士蘋果的廣告,并承諾送貨上門。
基于國產紅富士蘋果的價廉物美,公司的訂購電話響個不停,生意好得不得了,20多輛貨車一天到晚四處送貨,這為余惠勇進軍水果營銷邁進了一大步。
到2001年,余惠勇在愛地公司已經5年,他帶領愛地公司榮登深圳水果行業的第一名,自己則成為行業的“水果大王”,聲名遠播。
百果園
2001年9月,33歲的余惠勇離開愛地公司,自創“百果園”品牌,準備開水果連鎖專賣店,開啟新的人生征程。
第二年,百果園深圳第一家店福華店開業,開業當天營業額高達19000元,月銷售額高達41萬元,創下了深圳水果營銷店的記錄。
看到百果園旗開得勝,余惠勇欣喜若狂,他把在老家教書的妻子徐艷林請到深圳,一塊創業共同經營百果園。
徐艷林
有了徐艷林的協助,余惠勇如虎添翼,百果園勢如破竹,一路高歌,店鋪從深圳開到杭州、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
如今,百果園在全國100多個城市開設了5000多家連鎖店,擁有8000萬會員,200多家水果基地,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水果零售品牌。
從2015年起,百果園先后數次得到各路資本的投資,現在,百果園估值100億元,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余惠勇、徐艷林夫婦身家30億元。
當然,百果園一直在想方設法上市,從美股、港股,再確定到深交所創業板,百果園正在沖刺“水果零售第一股” 。
艱難
余惠勇“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他一直希望百果園能像麥當勞、肯德基一樣成為響當當的世界品牌。
然而,2019年突然殺出一批社區團購,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等紛紛搶占市場,讓百果園步履艱難。但是百果園走的是高端市場,客戶人群非富即貴。
作為窮人,我覺得百果園的水果價格太貴,門店雖多,我看還沒有那些小水果店的生意好。所以,我不是百果園的客戶,百果園8000萬會員都是有錢人,而現在的有錢人確實很多,百果園前途光明。
今年,余惠勇53歲了,也許百果園明年就成功上市了,到時他的身價又要翻一番了。20年的創業歷程,真的不容易,余惠勇這些年的艱辛一波又一波,其他人無從知曉和體會,例如從2002年開店到2009年的7年間,百果園從未盈利連年虧損,他能堅持下來需要多大的耐力。
創業不易,守業更難,余惠勇用20萬元換來的教訓,讓他此后一直堅守本業,真正厲害的人,一生只干一件事。
你說是嗎?
百果園的水果好吃不?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