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變動稅收是指改變稅率和稅率結構。變動政府支出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它是國家干預經濟的主要政策之一。
財政政策有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1、擴張性財政政策(又稱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國債、升高稅率、提高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
2、緊縮性財政政策(又稱過度從緊的財政政策)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主要措施有:減少國債、提高稅率、減少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
3中性財政政策(又稱穩健的財政政策)是指財政的分配活動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保持中性。
二十世紀以來,財政政策成為調節經濟、拯救經濟危機的重要手段:經常在經濟蕭條時代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以刺激社會總需求,加快經濟復蘇;在經濟高漲時代,則實行緊縮性財政政策,以減少社會總需求,延緩經濟危機的來臨。
2008年金融海嘯之后,我國連續幾年遭遇經濟增速放緩的挑戰,從2012年起我國開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因為此時貨幣政策的余地已經很小了)。財政部門在施行積極財政政策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民生改善。
2012年我國施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后,股市的表現并不如人意。這是因為貨幣政策更多的體現效率,對經濟有很直接的促進作用,繼而大大利好股市,如前文所述;而財政政策更多的體現公平,是一種結構調整,只是利好部分行業和群體,對股市整體的作用不會立竿見影。
總的來說,一個政策性事件出現,能不能受到市場資金追捧,要從政策力度、想象空間、概念新舊程度、普通投資者接受程度、二級市場當前的偏好等方面去分析,這些方面決定了這個事件的含金量。

而在對政策性事件的含金量了解了之后,剩下的就是從相關板塊中,選出個股加以關注了,對個股的挑選應當從公司自身從事件中受益程度的大小、受益的先后順序、公司股價所處的區域高低等方面考慮。
1、政策含金量高
2、個股從中受益明顯或者率先受益
3、股價處于中低位區域,股性較活,盤子不大
上述3個條件全部滿意, 可以重點關注
滿意1.2兩個條件或者2.3兩個條件, 可以密切跟蹤
滿意1.3兩個條件, 可以跟蹤看見
假如只滿意一個條件以至一個都不滿意, 那么風險較高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