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正式上線。首批納入2225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 我國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那么什么是碳交易呢?請往下看↓↓↓
什么是碳排放交易
Carbon Emission Trading碳排放權交易,顧名思義,就是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當成商品一樣來買賣。交易前,政府首先確定當地減排總量,然后再將排放權以配額的方式發放給企業等市場主。如此一來,雖然是有買有賣,但排放總量仍被控制在升高后的指標范圍之內。簡而言之就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以期用市場的作用達到減排的目的。主要交易產品有碳配額和CCER。在此規則下,市場中的企業面臨三個挑選:一是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從而減少企業自身碳排放,假如實際碳排放低于碳配額,就把差量部分的碳排放權在市場中出售;二是碳排放超過碳配額,以市場價格從其他企業購買碳排放權以抵消超出的碳排放;三是不投入研發也不購買碳排放權,假如碳排放超過碳配額則接受罰款,罰款額由政府設定并且遠高于投入研發或購買碳排放權的成本。國家發展改革委2011年建立碳配額交易試點區域,北京、上海、深圳、重慶、廣東、天津、湖北7個省市成為試點區域。總體來看,目前碳配額成交量和成交額呈上升趨勢,截至2020年8月,試點省市碳市場累計成交量超過4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90億元。從累計成交量來看,湖北及廣東是活躍度最高的的兩個地區,累計成交量總占比超過60%。
什么是總量控制
Total Control政府設定碳排放權交易體系中各行業所答應排放溫室氣體的最大總量值——即“總量控制與交易”中的總量控制部分。總量控制的限額應提前設定,總量應伴著工夫推移逐步下降。碳交易體系的總量應當和該地區的總體節能減排目標相匹配。這能向市場傳遞出長期的價格信號,幫忙企業更好規劃和投資,從高碳高能耗向綠色低碳領域轉型。
如何分配碳排放配額
總量控制一旦確定,政府需要在履約機構(如企業)中分配可交易的碳排放配額。一個配額代表一噸溫室氣體的排放權。政府可以決定給企業免費發放配額(基于企業的歷史排放或者基于行業或產品的排放基準),政府也可以對配額進行拍賣。配額分配方式的挑選和設定,會影響企業控制碳排放的路徑和辦法,也會影響市場的碳配額價格。
通過拍賣分配碳配額被視為一種直接有效的辦法,能夠確保配額由最重視它價值的市場參與者得到。此外,拍賣還能產生財政收入,獎勵那些已經采取了節能減排措施的企業,并通過促成市場碳價形成和鼓勵交易等多重效果提升碳市場的活躍性。然而,免費分配也有其存在的道理,尤其是在碳交易體系的初期階段。通過免費分配配額,控排對象能夠就其現有碳密集型基礎設施和工藝獲得補償,從而確保從沒有碳價到通過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形成碳市場和碳價的順利過渡。免費分配亦有助于保護企業免于喪失競爭力及承受碳泄漏風險。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分配辦法因不同地區和行業的詳細情景而異。拍賣法通常用于電力行業,而免費分配則常用于工業部門。一般而言,拍賣法在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早期階段的應用有限,但伴著體系逐漸成熟,拍賣法的占比往往不斷增加。已有的碳市場實踐已經證實,確保至少肯定比例的配額拍賣對于形成活躍的碳市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納入碳市場的參與者有哪些
碳市場主要環節的參與者有政府、企業和第三方核查機構等。
政府包括中心政府和地方政府,負責制定碳市場運行的基本原則,確定總量目標和配額分配方式,并監督企業在市場上的行為。控排企業,就是被納入到碳市場中接受碳排放量控制的企業,要按照規定履約,并參與碳市場的交易。還有一類重要的參與者是第三方核查機構,它的主要使命是核查企業的碳排放數據,以保證企業履約和排放相關數據是實在的正確的。碳市場還有其他參與者,如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在我國試點中還有試點答應個人參與碳配額買賣等。在碳市場建設的初期,本著抓大放小的原則,規定了碳市場的準入門檻,即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6萬噸以上(綜合能源生產量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被納入。這是因為碳市場的目標是完成全社會最低成本減排,建立準入門檻將排放大戶作為重點治理和激勵的減排對象,可以有效的完成節能減排的效果,并較好的控制企業的履約成本和政府的監管成本。除了碳市場之外,還有其他碳減排政策工具可以更有效的作用于小企業。
企業如何治理其碳排放
每一輪交易期(例如一年)結束后,控排企業需要向政府提交充足的碳排放額度以抵消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企業可以挑選以下一種或多種方式來實現碳排放交易體系設定的管控使命。
如何確保碳市場有效運營
為了確保碳市場的環境效益,使其真正成為節能減排的推手,企業必須監控其碳排放并向官方機構報告排放情景。排放報告必須由具備資質的獨立第三方機構出具以確保其正確性及實在性。假如企業不及時正確報告排放情景,將會受到相應的處罰。ETS各參與方的配額交易情景會通過登記系統跟蹤。政府通常也會規定相關的風險治理措施,以升高由于碳配額金融價值所帶來的欺詐和偽造風險。
什么是CCER
CCER按照碳交易的分類,目前我國碳交易市場有兩類基礎產品,一類為政府分配給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另一類為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這兩者好比孿生兄弟,很像,但是有區別。配額對應的是“排放”,而CCER對應的是“抵消”。碳交易市場納入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抵消機制,減少控排企業履約成本。為起到升高碳價、減少控排企業履約成本最終升高社會減排總成本,2012 年,國家發改委印發《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治理暫行方法》,納入 CCER 抵消機制。2020 年 12 月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治理方法(試行)》中指出,CCER 是指對我國境內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并在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 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減排量,CCER 抵消機制是對自愿減排項目的鼓勵行為。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