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打新人可能沒有注重到,即將上市的心瑋醫療是一只H股全流通股,為了讓大家了解H股全流通的優缺點,特寫此篇科普,希望可以幫忙大家對港股市場有更全面的熟悉。
大家都明白,中海內地公司在香港IPO上市主要有兩種方:
一種是「H股上市」,注冊地在中海內地,以境內運營主體直接作為上市主體。
另一種是「紅籌上市」,將境內運營主體裝入境外注冊的控股公司,以境外控股公司作為上市主體。
以H股上市,境內運營主體(H股公司)的股份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上市前的股東持有的內資股,一部分是IPO增發給境外投資者的外資股。
IPO時增發給境外投資者的外資股在IPO后可在港交所交易,而上市前的股東所持的內資股是不能在港交所流通的,只能在中國法人或天然人、合格國外機構投資者或戰略投資者之間轉讓。
H股全流通是啥意思?
簡而言之,H股「全流通」指采取H股架構上市的境內企業,將其尚未公開交易的內資股,轉為外資股并在港股市場上公開交易。
經過多年的醞釀以及前期試點,H股“全流通”終于在2019年底全面推開。
2019年11月14日,中國證監會公布經國務院批準將全面推開H股“全流通”改革,并同時發布了《H股公司境內未上市股份申請“全流通”業務指引》。
為什么要推動H股全流通?
因為在現有H股的架構下IPO,屬于半吊子IPO
IPO對企業意味著:
1、融資,支持企業發展。
2、套現,兌現企業價值。
而在H股下,因為內資股不能賣,所以IPO只有融資功能,沒有套現功能。
對于許多H股大股東來說,股價漲跌和他沒有半毛錢關系,反正手里的股票也不好賣出。人性是自私的,那么可能的挑選之一就是轉移公司資產,侵害小股東利益。
全流通之后,股價和大股東密切相關,把企業業績做好,通過市盈率放大企業價值,再減持股票套現,遠比冒風險傾吞資產來的多的多的多。這對企業價值回歸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也就是說,現在H股架構是鼓勵你做壞事,而全流通是鼓勵你做好事。
另外,H股架構下的內資股不能兌現價值,導致股份和不能兌現的紙面財富一樣,無法抵押融資,這對企業發展也是一大掣肘。商場如戰場,少一個融資辦法,在要害時辰和A股同行PK下,等于少了一把槍。
H股全流通施行了一年多,目前在港交所300多家H股股中,只有8家試點施行了H股“全流通”,分別是首批3家:聯想控股(03396.HK)、中航科工(02357.HK)和威高股份(01066.HK);第二批5家:招金礦業(01818.HK)、天保能源(01671.HK)、金馬能源(06885.HK)、藍光嘉寶服務(02606.HK)、富力地產(02777.HK)。
給人的感覺似乎是雷聲大,雨點小。
首先考慮到對于絕大多數企業來說,內資股部分原始股成本真實太低,一旦平價放開流通,對二級市場的股東來說可能無疑意味著巨大而不對等的持股成本差異。
其次可能會對股價造成重大沖擊,究竟大多數公司的非流通股占比遠比自由流通股多,這無疑意味著巨大的拋壓。
第三是會不會導致標的公司的控股權出現轉變,從而改變公司的經營方向和策略,最終影響到公司的業績。
因為股權全流通意味著將在多數情景下股權由市場來決定,這給了門外的野蠻人一些進場舉牌機會。
H股全流通還有幾點優勢。
1、此前,由于上市前的股份不能流通,H股上市以國有企業居多,對于民營企業境外上市缺乏充足的吸引力。伴著全流通問題的解決,H股上市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特殊是對于那些股權結構比較復雜,紅籌重組成本較高的企業。
2、受限于H股“全流通”問題,H股公司長期以來無法直接有效施行員工持股計劃,H股全流通后,可以提升公司治理層對公司管理效率,從而提升公司的估值水平。
3、從目前試點的8家企業來看,全流通后大股東雖然有套現的欲望,出于維護公司股價的考慮,也會有節奏地減持,沒有出現大幅套現造成股價劇烈波動的現象。
因此,H股全流通并非洪水猛獸,相反,對于優質的好公司來說,股權全流通意味著公司能更好地釋放資本的力量,提升公司的融資能力和治理層對公司管理效率,從而提升公司的估值水平。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