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晰一個數據指標的價值需要走完這三步:
1,指標統計的對象是什么,也是數據的構成
2,指標統計的統計口徑,也是統計邏輯的作用域
3,理清指標所帶來的誤解,是什么不等于什么
比如最近火熱的社會總資產,執迷于亮眼的數字,忘乎所以,不知所然;不如從如上三步去理清這一個指標:社會總資產。
一、總資產的構成
社會總資產不僅僅是口袋里,銀行里的貨幣存款和證券;它包裹著我們的血肉之軀,供養著我們;比如供人或物流通的鐵路、橋梁、公路、及鋪設信息高速公路;也包括外延人力的機器裝備。
構成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劃分方式,每一種方式都能讓我們清楚的解構什么是總資產。
如下是按照部分的劃分:
二、總資產統計指標口徑
統計指標的口徑因時因地因人會有所不同,認清數據的第一步就是弄清晰統計指標的口徑是什么,空談數值大小毫無意義。
核算指標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種是流量,一種是存量,還有一種是增量。
流量核算是為了描述一段時代內發生的經濟活動;存量核算則是為了描述某一工夫點上的各種消費活動賴以存在的經濟基礎;增量核算則是描述一段工夫內所增加的經濟活動
比如,海內消費總值(GDP)就是一種流量核算,它衡量一段工夫(一般分為季度和年度)內國民經濟消費的各種貨物和服務的價值;而對消費這些貨物或服務的各種消費要素,比如企業房屋和機器裝備等資產的核算就是存量核算;GDP增長率則是增量核算的結果。

三、總資產不是凈資產,扣除負債才是凈資產
留在口袋的真金白銀并不多,許多都是賬面上虛擬的數字而已。
許多錢在多次的流通交易中成為多方的借貸,當我們統計時局限于肯定的工夫和空間,不可能一覽無余的統計所有,無法做到借貸相抵,也存在人為的做帳等因素,讓我們的賬面資產變多。
如下圖,可以看出2016年社會總資產凈值僅僅有437萬億,也剛過總資產的三分之一。
當然從統計的相關性角度來說:總資產規模與經濟發展水平休戚相關,因為資產是消費活動的基礎,各國總資產規模與其GDP之間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一般地,GDP高的國家也對應較高的總資產。比如根據美國商務部宣布的數據,2019年美國總資產超過360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2600萬億元。
統計起來也較為簡樸,不需要考慮負責的借貸。
所有簡樸可信賴的指標是有價值的。
以上數據及指標定義來自國家統計。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