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魚友發來問題說,自己飼養的鸚鵡魚,總有幾條最初就是身材緩緩發白,之后就是長期的食欲不振、或者干脆拒食,然后一兩個月就拜拜了,問,碰到這樣的問題,應當怎么辦?
并且這樣的病例總在魚缸中出現,一拖就是幾個月才緩緩死去,也曾偶然運用過腸炎藥物治療,但是收效并不是很好。
腸炎類的疾病,與水溫、水質也會有很大關系的
看起來,上述魚友的鸚鵡魚,極有可能就是慢性腸炎,一點點地喪失了食欲,最后病發或者餓死了。
包括了最近還有許多魚友問到清道夫的死因,大部分都是餓死的,沒有合適的食物來源。
那么,觀賞魚的腸炎肯定會與體質有關,與體質有關的問題,就會牽扯到水質、水溫、打斗、情緒、以及飼養密度,這些都有可能造成觀賞魚的腸炎。
水質不好,觀賞魚的各器官必定不會好,水溫不好,觀賞魚的體質肯定會下降,常常打斗、壓抑,觀賞魚的情緒過于糟糕,可能抵擋力就會下降,飼養密度太大,觀賞魚是什么毛病都可能出現。
還有就是觀賞魚的不恰當混養,某條魚不斷受到欺負或者搶不上食,這些都有可能造成慢性腸炎,在一些脾氣比較急躁的觀賞魚品種中,為什么有些魚總會忽然間暴斃,就是長期受欺負的原因,小雜鯛就是很好的例子。
僅僅是投喂魚飼料,假如不是饑一頓飽一頓或者投喂適度,不太可能腸炎
我們說假如僅僅是投喂魚飼料的話,只要那個魚飼料的質量還算說得過去,我們不是忽然間大量投喂,或者是饑一頓飽一頓的,投喂毫無規律,那么,觀賞魚患上腸炎的概率并不大。
除非是我們常常投喂活食,或者活食的質量欠佳,那是有可能引起腸道寄生蟲爆發的,和腸炎還不是一種病,當然它們也有可能交叉出現。
治療這種疾病要發現早,綜合調理,緩慢見效,不能急,也不能放棄
只要是腸炎類的疾病,看見觀賞魚的攝食狀態和排便情景很重要。

為什么魂斗羅的腸炎,來往返回兩三個月,直到它完全能夠正常排便的時分,我才真正地松了一口氣,把它的糞便反復和其他羅漢魚的糞便作比較,最后才確定全愈?
問題就在于我們的看見要細心。
就算是觀賞魚偶然拒食,那也無所謂,但是,上述的幾點要求,我們是否完全做到了呢?水溫、水質?包括了不再加入新魚?
只有先把這些問題全部解決掉,包括了水質的平時維護,之后,再去考慮治療的問題。
而且,這種治療,肯定也是邊看見、邊下藥,包括了浸泡或者投喂藥餌和停食相結合,直到觀賞魚排出正常糞便、食欲旺盛、體色完全恢復了,才算是治療結束。
這期間未必始終下藥,也是需要斷斷續續,和換水、停藥交叉進行的,假如沒有這個耐心,那也沒方法,觀賞魚的體質只能是越來越差,最后達到肯定的程度,也就游戲結束了。
再者,假如某條觀賞魚的體質很差,這種辦法也未必有效,那就得順其天然了。
所以說,治療觀賞魚的這些個慢性病,需要的不單是工夫和耐心,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看見力,假如發現晚了,那就沒有治療的必要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