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次級債券,從字眼上看想必大家都會說一定是比普通債券還差的債券,其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來看看什么叫次級債券吧,以及它和普通債券會有什么區別呢?
次級債券,是指償還次序優于公司股本權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債務的一種債務形式。次級債券里的“次級”僅指其求償權“次級”,并不代表其信用等級肯定“次級”;而五級分類法里的“次級”則是與“可疑”、“損失”一并劃歸為不良貸款的范圍。
次級債券各種證券的求償權優先順序為:一般債務 >次級債務> 優先股 > 普通股,求償權優先級越高的證券,風險越低,期望收益也越低,反之亦然。機構往往基于自身情景,根據CAPM模型按肯定比例配置資產,以均衡自身承擔的風險和獲取的收益。
次級債券與混合資本工具的最主要區別在于,混合資本工具能夠用于分擔銀行的損失,且不必停止交易,而次級債券僅在銀行破產清算時才可用于清償銀行的損失。因而,混合資本工具比次級債券更具有充當資本的屬性。最常見的混合資本工具就是可轉換債券。對于海內銀行業來講,發行可轉換債券要比發行次級債券更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不足問題。

那么,次級債券和普通債券的區別在哪里?
商業銀行次級債券是指商業銀行發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償順序列于商業銀行其他負債之后、先于商業銀行股權資本的債券,屬于商業銀行附屬資本。
商業銀行普通金融債券是指依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立的金融機構法人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按約定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這些金融機構法人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及其他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次級債券是指商業銀行發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償順序列于商業銀行其他負債之后、先于商業銀行股權資本的債券,商業銀行次級債券是金融債券的一種。相對于商業銀行次級債券而言,金融債券的發行人不限于商業銀行,而是包括所有金融機構,其所募資金用途也較為廣泛,而不僅限于補充附屬資本。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