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不是年齡,過去就回不來了。它像水庫的水位,豐水期的時分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時分又會降下來,有漲有落,都是正常的……遠在兩千多年前的地中海一隅,在古希臘世界里,不同幣種之間的匯率浮動現象就已經存在。而受諸多因素共同影響,匯率呈現天然浮動,折射出不同歷史階段的燦爛圖景。這背后,各種文明形態共存,海上貿易繁榮,造就了燦爛的兩希文明。而就在一千余年之后,在地中海的另一端,現代金融業發端,影響著人類歷史發展脈絡。流動在古老地中海中的聰明,成為了古人留給當今貴重的文明遺產。
在當今貨幣體系里,各國貨幣之間若需兌換,都應依據肯定的匯率進行。匯率也多受到復雜的政治、經濟因素影響而上下浮動。根據現有資料顯示,在古代社會,貨幣之間也依據肯定比例兌換,在古希臘世界里,金、銀、琥珀金等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亦呈現浮動。根據現存的古風時期小亞細亞琥珀金幣可知,米立都幣制的斯塔德琥珀金幣(14.1克)可能等價于10.9克的金幣,此系根據公元前6世紀初所發行的琥珀金幣與克洛伊索斯重版金幣推算而知。由此得出,在公元前6世紀時的呂底亞,黃金與琥珀金的兌換率是4∶3。而金、銀的兌換率可能為1∶12,此時的琥珀金與白銀的兌換率為1∶9。
腓力二世金幣
在公元前6世紀末,由于冶煉技術的提高,小亞細亞與希臘本土地區的白銀產量增加,致使白銀價值有所下降。此現象也與呂底亞、波斯所鑄造的金、銀幣相印證。在公元前6世紀中后葉,金、銀幣的兌換率為1∶13.3,而琥珀金幣與銀幣的兌換率可能為1∶10。希羅多德在其書中曾記載過波斯帝國各省貢金。希羅多德指出,黃金的價值是白銀的13倍,這與上文推算出的兌換率有不小誤差。近年來,部分學者認為,希羅多德運用的兌換率并非公元前6世紀波斯運用的兌換率,而是希羅多德在捉刀成書時,希臘地區某地的金、銀兌換率。在阿齊達馬斯戰役(Archidamian War)末期,雅典的金、銀兌換率降至1∶13。由此可知,希羅多德在撰寫該書時應是在阿齊達馬斯戰役末期。
雅典銀幣
富庶的雅典不僅坐擁拉里昂銀礦,部分雅典貴族以至還擁有馬其頓白銀礦山。因而,雅典自希波戰役以來便成為希臘世界白銀的主產城邦,同時,雅典也保存了大量史料,它們皆為考證不同時代的金、銀匯率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根據公元前440年、439年的銘文可知,此時雅典的金、銀兌換率是1∶14。根據另一通銘文顯示,在公元前434年、433年時,雅典的金、銀兌換比率變動較大,可能在1∶14至1∶17之間。由此推斷,在公元前440年至公元前434年間,雅典的金、銀比率應在1∶16.5左右。根據公元前409年、408年的銘文顯示,此時的金、銀比率可能已升至1∶11至1∶12左右。同時,銘文也顯示,此時雅典的銀與拉姆普薩庫斯(Lampsakos)琥珀金的比率為6.75∶1或6.7∶1。據近代學者推算,此時的黃金與拉姆普薩庫斯的琥珀金兌換率為1∶2。

公元前4世紀初雅典聞名的演講家萊西阿斯(Lysias)的講演錄《有關阿里斯托法尼斯的財產》中揭示,在公元前380年左右,雅典的金、銀兌換率為1∶12,這大體維持著伯羅奔尼撒戰役末期的水平。據柏拉圖的《西皮阿斯》文中記載,金與銀的兌換率也在1∶12。
小亞細亞琥珀金幣(1)
小亞細亞琥珀金幣(2)
在腓力二世統治馬其頓王國時,其境內金礦發掘規模有所擴大,腓力二世也發行了足以與波斯大流克金幣抗衡的“腓力大流克”金幣。導致公元前4世紀末金價的下降。根據公元前305年的銘文顯示,80塔蘭特的亞歷山大的銀幣與1800枚亞歷山大金幣,相稱于140塔蘭特白銀的財產。據此可知,在公元前4世紀末,雅典金、銀兌換率為1∶10。根據德爾菲(Delphi)的銘文顯示,在公元前335年,1枚腓力斯塔德金幣的價值相稱于7枚厄吉納幣制的斯塔德。由此推算出,在公元前4世紀末,德爾菲的金、銀兌換率為1∶10。這些證據說明,由于馬其頓大規模開采金礦,導致希臘世界的金價下降。不僅如此,上述數據也說明,在希臘大陸范圍內,各地的金、銀兌換率很可能不存在價差。另外,據文獻記載,在希臘世界的范圍內,金、銀與琥珀金的匯率可能存有匯差。據說,公元前5世紀大希臘、西西里地區的金、銀比率為1∶15。據部分資料顯示,琥珀金幣與金幣的兌換率在黑海地區與希臘本土可能也有所不同。
但古希臘世界貨幣的兌換率也不盡是浮動制,部分地區也運用固定匯率。鐫刻于公元前4世紀末的奧爾比亞(Olbia)銘文顯示,在奧爾比亞城,所有貨幣都可以按照雙方滿足的匯率進行兌換,但凱吉庫斯與奧爾比亞本土錢幣的兌換率卻是“固定匯率”。但銘文的“固定匯率”值已經損壞。據當代學者推測,凱吉庫斯琥珀金斯塔德與奧爾比亞銀斯塔德的“固定匯率”為1∶8.5。按此,則奧爾比亞的黃金、琥珀金與白銀匯率為1∶6和3∶10,此匯率不僅低于鄰近的潘提卡帕伊昂匯率,后者為1∶7和5∶10,以至低于其他黑海地區,如上文所提到的博斯布魯斯地區。奧爾比亞城此法,或旨在鼓勵運用本邦所鑄的錢幣。由此可見,早在古希臘世界,貨幣的兌換率也并非完全是市場行為,其間亦可見政府行政干預的影子。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