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A股投資方向有哪些?
從兩會核心可以看出目前的重心可能放在穩定這塊方面,所以可能新老基建、數字經濟、強鏈補鏈是重點。
1、新老基建
今年以來老基建板塊漲幅較高,預期提前兌現程度較大,因此基建方面,筆者認為新基建更值得關注。
近期以來,各個省份普遍提出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聚焦于5G基站、數據中央和公共充電樁。
2、數字經濟
2022年1月國務院出 臺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整體部署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規劃》指出預計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將達 10%。
另外,東數西算的實質就是數字經濟,且同屬與“南水北調”“西電東送”等同級別的基建工程,從提出到現在龍頭南凌科技漲幅不到一倍,大多數個股漲幅為20%-30%,因此,筆者認為東數西算相關概念仍舊值得關注。
3、強鏈補鏈
關于強鏈補鏈,筆者在年前文章中已經有具體敘述,簡而言之,強鏈補鏈的投資要害是尋覓鏈主企業,而鏈主企業主要有三大特點:
1、規模龐大,能夠影響整個產業鏈,能夠帶動產業鏈的每個環節;
2、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它的提升可以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提升;
3、靠近終端用戶,是產業鏈的最后一環;
所以經典的鏈主企業有:比亞迪、南玻A、孩子王、愛嬰室等。

二、政策方向:
1、穩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重視改革與監管的平衡
2019 年以來資本市場改革快步推進,基礎制度持續完善,當前或更加注意制度細化 優化,強調改革與監管的平衡。預計后續將推動以下五項重點工作使命。
第一,穩步推進全面注冊制改革。2022 年 4 月 29 日中心政治局會議指出“穩步推進 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歷經科創板與創業板的試探,當前在主板推動注冊制改革的條件 或已成熟。預計全面注冊制改革將在 2022 下半年開始逐步推動,完成各板塊發行制度的 統一。鑒于發審尺度的優化,預計 2022 年全市場 IPO 規模約 5000 億元,略低于 2021 年的 5400 億元。
第二,以做市商制度改善科創板流淌性。《證券公司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試點規 定》已經落地,預計科創板將在 2022Q2 啟動做市商制度,改善流淌性分層的局面。但是, 鑒于科創板與創業板在 IPO 條件、投資者結構、流淌性結構等方面均有肯定區別,投資者 恰當性制度宜做差異化安排,故個人投資者門檻的統一概率較低。
第三,妥善化解中概股風險。2022 年 3 月 16 日國務院金融委會議指出“關于中概股, 目前中美雙方監管機構保持了良好溝通,已取得積極進展,正在致力于形成詳細合作方案, 中國政府繼承支持各類企業到境外上市”。預計中美監管機構將就中概股問題取得積極進 展,妥善化解相關風險,穩定企業與市場預期。
第四,推出 ESG 頂層制度設想。與歐美自下而上需求驅動的 ESG 投資發展歷程不同, 中國 ESG 投資體系未來的發展需要自上而下以政策驅動。預計相關頂層制度設想將盡快 出臺,鼓勵 ESG 狀況優秀的公司上市融資,鼓勵 ESG 投資產品發行與創新,2023 年年 報有望完成重點領域的 ESG 強制信息披露。
第五,打擊證券違法活動。2021 年 7 月 6 日印發的《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 動的意見》明確了后續的監管基調。預計將完善行政、民事、刑事責任的立體化追責體系, 持續強化退市監管力度。預計將推動《上市公司監督治理條例》落地,提升公司管理、關 鍵人責任、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等問題的法律層級,形成《公司法》與《證券法》之間 的有效銜接。
2、紅綠燈體系設立,數字化春風徐來
中心明確設置資本“紅綠燈”,高級別文件有望在 2022 年下半年出臺,平臺經濟規范 健康發展將成為主基調。2021 年底中心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準確熟悉和掌握資本的 特性和行為規律”,“為資本設置‘紅綠燈’”,“防止有些資本野蠻生長”,“依法加強對資 本的有效監管”。我們認為,資產大和利潤高不是紅燈的標準,但平臺壟斷、違規融資、 操縱市場等卻是監管的重心,公平競爭、施展資本要素的積極作用是政策目標。一方面, 亮“紅燈”要明確規則、劃定底線。信號越是簡樸透明,越是輕易讓人理解和執行。從上 海自貿區啟動以來,給資本建立負面清單已經成為一條行之有效的勝利經驗,紅燈設置即 監管條例,應細致無歧義,并且按部就班的改善。另一方面,開“綠燈”,要進一步增強 政策可預期性和穩定性,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生機。根據中共中心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 習的思路,后續會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更好施展資本市場功能,消退各種市場壁壘, 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資本管理的預見性和靈敏度。《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 措施》中提出: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詳細措施。我們認為,在 2022 年 1 月發 改委發布《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后,高規格文件可能抓緊出 臺,進一步細化詳細要求。
3、產業政策助經濟企穩,創新發展與安全并重
中心財政減免燃油車購置稅,地方財政發力新能源汽車與家電下鄉。2022 年 5 月 31 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將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 600 億元。車輛購置稅作為專款專 用的中心稅種,減稅是較好調節且效果也較佳的方式。本次減免的 600 億規模有望拉動 108-180 萬輛乘用車新增需求,對應拉動生產 1,800-3,000 億元,政策力度及覆蓋范圍均 超市場預期,普惠市場超 93%的燃油車銷量。此外,地方政府亦在響應中心的汽車下鄉政 策,因地制宜的出臺優惠支持政策。《關于開展 2022 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明確, 今年 5 月至 12 月,將聯合組織開展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鼓勵各地出臺更多新能 源汽車下鄉支持政策。目前,上海、廣東、云南、湖北等地均已明確對符合標準的新能源 汽車生產者給予補貼。家電方面,目前主要通過各地地方政府發放生產券、按銷售價比例 補貼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家電下鄉與更新換代。考慮到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預計其對生產的 拉動效果或相對有限。
以上就是的內容解答,假如有愛好的小同伴歡迎登入理財筆記網里面還有其他內容讓您更加了解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