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101股票股吧)。公司主營業務為汽車零部件及配件的研發、消費和銷售,產品涵蓋發動機、變速器、底盤、電子電器等領域。目前,公司已形成以自主主品牌汽車為主,合資品牌汽車為輔的產品結構,并逐步完成向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方向發展。2020年上半年,公司完成營業收入4.18億元,同比增長18.6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52億元,同比增長10.01%。
三千點機會挖掘
大盤在調整數日后從上周開始震蕩反彈,目前上證指數已重返3000點上方,但個股結構性行情依舊。《金融投資報》記者注重到,除藍籌外,軍工板塊在經過快速調整后率先張開反攻。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近期軍工行業估值水平有所調整,未來軍工行情將以資產注入為主線,而幾家集團資本運作新變化,有望催化新的軍工行情。此外,北斗將作為“十三五”期間重點領域持續快速發展,投資者可加大對軍工板塊的關注力度。
金 股 池
軍工重組:
資產證券化率有待提高
本報記者 林珂
近期軍工相關資本運作密集發布,如中國重工(601989,股吧)對控股股東增發,中航工業集團下屬幾家公司取消對沈飛、成飛集團增資,鳳凰光學停牌,電子信息集團擬將中電廣通(600764,股吧)轉讓給中船重工集團,南洋科技(002389,股吧)籌劃與彩虹無人機等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等。廣發證券(000776,股吧)分析師胡正洋認為,各軍工集團已進入一個新的資本運作密集期。伴著正在進行和潛在資本運作的推進,資本運作是下半年軍工行業不能忽視的主線。
中航工業:軍工重組先行者
《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在多數軍工行業分析師眼中,重組始終都是軍工板塊最為重要的投資主題之一。有分析師就示意,目前軍工行業資產證券化率依舊偏低,后續整合空間非常巨大。未來很長一段工夫中,在軍工集團提升資產證券化率背景下,軍工重組題材依舊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從各大軍工集團來看,資產證券化走在前列的中航工業集團,以及集團資產證券化率偏低且加速資產證券化率態度明確的航天科工集團值得重點關注。
作為軍工重組的先行者,中航工業集團下屬擁有20家A股公司。在2004年之前,中航工業集團的資本運作以IPO和配股為主;2007年以后,中航工業集團的資本運作主要以定向增發注入資產的方式進行,且十分活躍。據業內人士統計,最近幾年中航工業集團資本運作力度明顯加大,2010年和2012年觸及金額均超過100億,2013年超過300億。過去20年,中航工業集團通過IPO融資82.1億元,配股19.28億元,定增631.26億元,公開增發19.29億元。通過定向增發注入資產成為中航工業集團資本運作的重要方式。
有分析認為,經過數年的整合,中航工業集團資產證券化率雖然處在幾大軍工集團之首,但未來還有很大整合空間,多家上市公司存在明確的資產注入預期。從中航工業旗下A股上市公司來看,資產整合已基本實現的中航飛機(000768,股吧)、航空動力、洪都航空(600316,股吧)、中航重機(600765,股吧)等公司,未來看點在于未來軍品訂單和收入的持續增長;而對于仍存在資產注入預期的中航電子、中航光電、中航動控(000738,股吧)等公司,其未來看點主要在中航工業集團下一步資產整合的方向和機遇。從重組題材角度來看,存在資產注入預期的個股依舊值得投資者關注。
航天科工:證券化前景廣闊
雖然航天科工集團資產證券化率偏低,但這也為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未來資產重組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公開信息顯示,航天科工集團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消費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集團公司已基本實現了相關產業重組和調整,初步形成了空天防備、飛航導彈、固體火箭、信息產業、高端設備產業創新發展平臺和國際化經營平臺的架構。
伴著集團對相關產業調整實現,航天科工集團資產證券化機遇成熟。《金融投資報》記者注重到,航天科工集團此前曾提出,成立集團公司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研究制定深化改革調整的詳細措施;加強集團公司整體上市方案的研究等;在確保軍品使命外,要確保聰明城市等民用產業重點項目取得顯著進展;增強上市公司專業化發展能力等。
可以看到,從2013年開始,航天動力(600343,股吧)、航天通信(600677,股吧)、航天晨光(600501,股吧)等航天科工集團上市公司實現重組,航天科工資產證券化已開始明顯提速。在業內人士看來,航天科工集團目前資產證券化率相對偏低,未來提升空間巨大,航天科工各院所的大量優質資產擁有極為明亮的證券化前景。一旦集團軍工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將給市場帶來非常巨大的想象空間。同時,由于航天科工旗下上市公司數量較少,整合將相對集中,市場更輕易掌握投資機會。
潛力股精選
中航電子(600372)航點技術業內領先
中航電子的主營收入是航空電子系統產品,航電系統技術要求高、毛利率穩定在30%以上。需求端長期前景確定,軍機航電系統以70%市占率計算,預計未來10年營收1607億元;國產民用飛機訂單未來逐步落實,僅ARJ-21每年航電裝備規模就達33億元;強勢介入傳感器領域,未來五年市場空間為4440億元。
華金證券分析師張仲杰認為,我國目前正處二三四代戰機更新換代時代,不僅航電系統占整個飛機的比例有所提高,還伴伴著國產化率的穩步上升,公司作為行業龍頭將全面受益。此外,科研院所改制后優先受益。
中航光電(002179)行業布局初見成效
中航光電上半年防務市場訂單增速穩定,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裝備配套等產品訂單快速增長,各條業務線多點開花,公司的全行業布局初見成效。
中投證券分析師孫遠峰預計,下半年伴著新能源“騙補風波”結束,公司新能源業務有望再上臺階。防務市場方面,大飛機和高端軍機的加速列裝有望貢獻超預期業績增速。公司產品結構不斷提升優化,預計未來高端新品的放量有望為公司業績的持續高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由于公司在新能源汽車聯結器領域的巨大優勢和卓越成長性,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航天科技(000901)資產注入空間較大
航天科技將受益于軍工行業科研院所改制,未來資產注入空間很大。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航天科工集團,大股東是航天科工三院。
業內人士指出,三院下屬事業單位中有10個大型研究所,收入和盈利規模很大,是三院的核心資產,未來在科研院所改制的背景及政策支持下,研究所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的可能性較大。此外,三院的企業單位中仍有相稱優良資產尚在上市公司體外。三院的營收、利潤都達上市公司的15倍以上。公司作為三院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是三院重要的軍民融合平臺,未來獲得三院資產注入的空間仍舊巨大。

航天電器(002025)保持高速發展態勢
航天電器聯結器業務持續穩定增長,始終定位于中高端。在軍品業務保持穩定增長基礎上,受益于4G通信的增長,公司民品聯結器業務保持高速增長。公司未來聯結器業務集中于高端集成模塊化,民品上可能在軌交、能源、醫療等領域有所突破。
分析人士認為,061基地資產注入預期增加,061基地2013年年收入約120億,旗下元件類等資產優良。公司是061基地旗下唯一上市平臺,061基地事業單位比例較低,注入阻力小。伴著國企改革的穩步推進,公司資產運作及股權激勵的概率上升,依托完善的治理體制,公司將保持高速發展態勢。
北斗產業:
軍民融合帶來三大時機
本報記者 林珂
伴隨北斗在亞太區域的全覆蓋和定位精度上的日益提升,北斗在軍用、行業應用、大眾應用等領域快速推進。“十三五”規劃與新軍改的到來,讓導航系統國產替代化進一步升溫,軍民融合深化改革政策打開了北斗系統應用推廣的窗口。分析認為,在大盤震蕩之時,北斗概念作為有著本質性支撐的高速增長行業之一,逢低吸納忽略短期波動風險,以獲得超額收益。
從軍用向民用大規模拓展
截至目前,我國已勝利發射了第23顆北斗導航衛星。消息面上,我國正在制定《衛星導航條例》,在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看來,后續相關國家層面的政策將繼承出臺,不排除政策層面更多領域強制運用北斗替代GPS,這樣將提升北斗在導航產業的浸透率。此外,《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白皮書正式發布。未來北斗導航精度最高可達厘米級,將給整個產業帶來革命性變化。據報道,目前我國正在著手打造全國高精度地基增強系統一張網,將于今年年底試運行,試運行的精度可以達到分米級,建成以后的精度最高可以達到厘米級。在這個精度下,可以解決如泥石流變形監測、道路橋梁的監測、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駕駛員培訓等問題。白皮書指出,我國高度重視北斗系統建設,支撐國家創新發展戰略,要求加強基礎產品研發,開發北斗兼容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芯片、模塊、天線等基礎產品,培育自主的北斗產業鏈。
從產業發展來看,有業內人士指出,海內地基增強系統已初步建成,高精度定位的智能時期來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計劃由35顆衛星組成,2020年全球組網實現,國家級政策支持力度也將持續,進一步推動民用北斗需求。總體來看,我國北斗年需求規模預計1000億元以上級別,未來5年行業或有10倍成長空間。北斗政策環境和海內技術產品,有助于加速北斗應用從軍用向民用的大規模推廣和拓展。目前北斗已經在交通運輸、氣象、公安、農業、國土等觸及國家安全的要害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增量應用帶來龐大市場需求,包括精準定位、無人駕駛、無人機、精準農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方面。
系統性調整后迎來新機會
北斗產業加速發展,北斗板塊上市公司普遍受益,業績迎來拐點。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分析師朱勁松分析認為,2016年WIND一致預期平均增幅33.16%,2016年一季報延續了業績快速提升的趨勢。北斗板塊上市公司大多激勵機制完善、“芯片-板卡-終端-應用”產業鏈布局全面。海格通信(002465,股吧)、振芯科技(300101,股吧)優勢側重軍用市場、民用實力不俗;華力創通(300045,股吧)、北斗星通側重民用市場,積極涉足軍用;結合行業特性的地理信息應用,合眾思壯走在應用創新的前列;國家大基金參股北斗星通旗下高精度導航芯片,加速北斗高精度民用市場發展。
總體來看,北斗產業面臨信息安全、工業4.0、農業現代化等三個方面的重大產業時機。朱勁松示意,北斗二代軍用近兩年開始放量、民用市場也迎來爆發拐點,近期市場系統性調整帶來新的介入機會。重點看好軍用北斗上市公司的業務放量,關注海格通信、振芯科技、華力創通。民用北斗領域,關注《北斗導航條例》在2016年的立法工作,有望加快北斗在行業及大眾應用市場的浸透,如積極進行精準農業、智能駕考、公安等導航市場布局的合眾思壯,以及國家大基金參股旗下高精度導航芯片的北斗星通。
潛力股精選
北斗星通(002151)資產整合值得期待
北斗星通得益于北斗導航系統全球化進程加速,基礎產品市場需求放量,公司通過并購,強化了基礎產品市場中的技術和銷售優勢。2020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完成全球覆蓋,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產業整合大勢所趨。
中航證券分析師李欣認為,公司通過并購佳利電子、華信天線和銀河微波,勝利涉足高精度導航定位天線和微波通訊領域。未來,公司基于“北斗+”的發展趨勢,勢必會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加大投入,相關的資產整合值得期待。未來標的公司的業績承諾,也有助于公司盈利穩定增長。
合眾思壯(002383)“云+端”戰略落實
合眾思壯主營收入中北斗高精度和北斗移動互聯業務對營收貢獻較大,近年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均保持在15%之上,公司實現新一代基帶芯片,強化高精度應用產品和北斗移動互聯產品的開發,“中國精度”星基增強系統正式投入運用,公司行業競爭優勢明顯。
中航證券分析師李欣認為,公司致力于通過投資并購整合技術和客戶資源,開拓潛在市場。3月收買中科雅圖、吉歐電子和上海泰坦等5家企業,落實“云+端”的發展戰略,拓展衛星導航產業應用領域市場,標的公司具有較高的利潤承諾,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值得期待。
中海達(300177,股吧)(300177)業績有望完成反轉
中海達是海內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領域的龍頭企業。公司專注于測繪地理信息設備領域,潛心于GNSS核心技術研發,最新的自主研發產品“北斗高精度衛星導航板卡”已可完成要害核心部件的國產化替代。產品和服務業務廣泛,涵蓋GNSS、衛星定位天線、北斗地基增強系統、無人機等多個領域。
海通證券分析師鄭宏達示意,公司通過內生外延逐步完善北斗產業鏈,在政策、技術、需求多重驅動因素疊加下,公司業績有望完成反轉。參考同行業可比公司,并考慮到公司在北斗領域的核心技術優勢及下游需求帶來的高成長確定性,給予“買入”評級。
耐威科技(300456)涉足海事智能制造
耐威科技已形成了“慣性導航+衛星導航+搭配導航”全覆蓋的自主研發消費能力。未來公司通過外延并購實現飛機艦船電子系統整體布局,從器件供給商晉級為電子系統供給商,形成電子系統、MEMS制造和無人系統三大業務板塊。
近期公司發布關于對外投資建立控股子公司的公告。為了充分施展北京耐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及市場優勢,促進公司整體戰略布局,開拓海事智能制造市場,公司擬與李文、殷營磊共同投資建立“北京耐威思邁科技有限公司”。東興證券分析師楊若木給予公司“強烈推薦”的投資評級。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