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凈值型理財產品,其運作模式與基金類似,非保本浮動收益,投資者購買產品前無法預知產品實際收益率,而是根據產品實際投資運作情況定期在產品開放申購或贖回日公布產品凈值,投資盈虧由投資者自負。
在2014年,原銀監會下發《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文件指出,明確理財產品的分類,推動產品轉型,明確銀行理財產品主要類型包括結構性理財產品、開放式和封閉式凈值型產品、預期收益率型產品、項目融資類產品、股權投資類產品、另類投資產品以及其他創新產品等。
與傳統理財產品未到期無法贖回相比,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更具備流動性。產品通常約定最短持有期,期滿后投資者每周或每月都可在開放日進行申購和贖回。同時,不同于傳統理財產品的透明性較低,凈值型理財產品會定期披露收益,投資者的操作也更加靈活。
在資金面適度寬松、利率下行的環境中,銀行理財的年化收益率已經下降跌破4%。在這種環境下,凈值型理財產品則為投資者獲取更高收益提供了可能。
目前,凈值型理財產品,特別是開放式凈值型產品正逐漸成為銀行理財市場的主流。凈值型理財與傳統理財區別傳統銀行理財產品有預期收益率做保障,但凈值類產品是屬于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
投資者需要了解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收益怎么計算方法,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具體收益的計算方法為:年收益率=(當前凈值-原始凈值)/原始凈值/成立天數*365天。假如一款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的原始凈值為1,當前凈值為1.05,目前已經成立了300天,那么計算得出的年收益率=(1.05-1)/1/300*365=6.1%。
對投資者而言,除了能獲得較高的理財收益外,開放型理財產品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資金流動性比較好,還可以進行提前贖回,更能方便臨時的資金需求。不過購買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也有可能面臨虧損,經濟日報記者需要提醒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來源:理財筆記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