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場行情不是很好。年初至4月底大跌,5、6月反彈,7月開始,市場又陷入回調。估計絕大部分基民都是虧損狀態,怎么辦?
相信所有投資者都曾經問過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投資總是虧損?”。對于股票投資來說,這樣的問題,真的就是一句正確的廢話,“七虧二平一贏”的定律并不是隨便說說,而是真實存在。
買錯股、倉位分配不均、買賣時間不對等等,這些都是炒股虧損的原因,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信息不對稱”,也就是對于想要買賣的個股,其背后的信息(包括基本面、資金等)了解不多。換句話說,大資金(或者機構)掌握的信息遠比我們普通投資者多。先知先覺者賺錢,后知后覺者基本上都是買在山頂了。
那么,對于基金投資來說,為什么虧損?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這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也有很多機構通過大數據分析總結了一系列原因,比如持有周期短、盲目擇時、沒有定投、追逐市場熱點、迷信冠軍基金和明星基金經理等等。
但是,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對于任何投資來說,虧損就兩點原因,要么產品錯了,買了垃圾產品;要么就是時間不對,買在高點被深度套牢。舉個例子,十年前,可能隨便買套房子,到目前都是賺的。但是現在呢?可能就需要精挑細選了,才能找到那種優質的房子。
牛市的時候,大部分基金可能都能賺,比如2020年。但是,一旦市場回調,很多主動型基金的回撤也非常大。
數據來源:wind,僅供參考,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比如這只基金,2019年-2021年2月,漲幅超過200%,但是之后持續回調,跌幅超過40%。
如何破解基民虧損的兩大難題?從產品端來看,主動型基金的業績表現主要依賴于基金經理,不可控因素太多,普通投資者也很難去做分辨。指數基金,跟蹤指數走勢,最多也就獲取指數收益,獲取超額收益的概率幾乎為0。而指數增強型基金,在跟蹤指數的基礎上,加上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在牛市的時候,有望獲取更高的收益,而在下跌行情,跌幅有望更低。
指數那么多,選哪只?
目前,全市場各類指數繁多,即有寬基指數,滬深300、上證50、MSCI中國A50、中證500、中證1000等;又有行業主題指數,光伏產業、新能源車、300醫藥、中證醫療、中證軍工等等。這多指數,選哪只可能更好一些?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寬基指數一般來說會比行業主題指數更好,畢竟行業主題指數僅僅聚焦于某一兩個行業,風口來臨的時候,它們的漲幅比較大。但是一旦風口轉向,行業主題指數的跌幅也更狠。
粉色線:300醫藥,數據來源:wind,僅供參考,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典型的就是醫藥醫療行業,從去年7月至今,300醫藥指數跌幅超過40%,而同期MSCI中國A50指數僅下跌20%多。

為什么要和MSCI中國A50相比?實際上,主流的寬基指數,它表現的相對較好。
數據來源:wind,僅供舉例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從財務指標來看,無論是銷售毛利率,還是銷售凈利率,MSCI中國A50都比滬深300和上證50表現更好。
數據來源:wind,2017.8.31-2022.9.31,僅供舉例參考,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從歷史數據來看,無論是近五年、近三年,還是近一年的表現,MSCI中國A50都比滬深300和上證50表現更好。并且,從年度收益來看,除了2019年,MSCI中國A50比滬深300稍差之外,其余年份均是超過了滬深300指數。
數據來源:wind,截止2022.9.7,僅供舉例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當然,除了財務指標和歷史表現,MSCI中國A50與其它指數相比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國際化的關注度。
作為全球知名的指數編制公司,MSCI旗下的指數備受全球投資者關注,而從MSCI中國A50指數的行業權重和陸股通持倉分布可以看到,二者的重合度非常高。并且,MSCI中國A50期貨合約已在港交所上市,產品生態圈更加完善,是海外投資者布局中國市場的重要選擇,有望吸引大量的海外資金布局。
擇時的問題,如何解決?
找到優質的產品,僅僅是投資成功的第一步,關鍵還是要在合適的時間入場。市場具體的高低點位置,實際上根本沒法判斷。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指標,大致判斷當前是否處于低估狀態。如果是低估,也就意味著大跌的空間有限,入場虧損的概率就比較低。
數據來源:wind,2017.9.8-2022.9.7,僅供參考,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以MSCI中國A50來說,當前其股權風險溢價為6.76%,雖然低于2019年初和2020年3月的水平,但是已經非常接近了,這也說明指數大跌的空間可能不大。而從市盈率百分位來看,不足40%,也說明指數估值處于合理區域。
指數估值合理,這是從其自身歷史數據的橫向對比,得出的結論。而從市場環境來看,上周五,央行公布了最新的貸款數據,環比改善明顯。疊加7、8月市場回調超過10%,指數逼近4月底的低點位置,當前市場可能正在緩慢筑底,新一輪布局時機或許正悄然來臨。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