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期貨交易者不能有效管控自身的欲望時,無論當時他能賺到多少錢,最終都會連本帶利還給這個市場。
做期貨的最高境界,一定要感悟天道,感悟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當我明白“一切有為法,皆夢幻泡影”,當我理解“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當我感受人生應該如“上善若水”的那一刻,我仿佛從25年的悟道歷程中找到了屬于我的“道”。
我所認為的交易之道就是,你一定要付出,只管付出,不求回報。
對我們來說,只要有足夠的波動性,就可以進場。
白銀是六年的大底突破而產生的井噴行情,目前僅僅是漲多回調,貴金屬未來仍然是機會多多。
蘋果目前基本面利空基本反應,鑒于短期交割壓力較大,以及低開秤預期,蘋果盤面暫時看偏弱,長期就取決于消費市場的恢復。
我們并不會特別看重策略,最關鍵的是要找到勝率高、盈虧比大的機會,而這恰好是我們最擅長的地方。
行情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交易者能否正確應對的區別。
我們交易的宗旨是從來不賭。“夫若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能夠長期穩定的策略,交易者有這樣的認識之后才可能進入穩定盈利的領域。
盈利的關鍵不在策略,而在交易者本身。
一旦有了“躺著就能賺錢”的想法,離大的挫折就不遠了。只要你還在這個市場,就必須一直秉持如履薄冰的歸零心態。
“凡所有像,皆是虛幻”,你交易的品種也好,交易的策略也好,使用的交易模式也好,都是表象。
做交易最本質的東西就是人性,沒有別的。
我們深耕于自己的優勢品種,該品種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都會打通,在信息的挖掘、獲取、整理和總結上,一定會有優勢。
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能夠長期穩定盈利的策略,甚至不存在能夠長期穩定盈利的個人,但存在能夠長期穩定盈利的團隊。
我們不強調,不要求,甚至不允許全才的存在。
穩定性是我們未來不斷努力的唯一方向。
第一,把長期套牢且短中期看不到太大上升潛力的個股利用反彈斬掉,騰出了大量的資金儲備;第二,及時捕捉到了當時網絡股這一熱點,抓住了龍頭。
在多年的交易生涯中,我主要經歷過三次期貨爆倉。第一次是因為剛接觸期貨不久,期貨交易培訓免費學習找順樂投航爆倉的理由很簡單,也是很多交易者經常會犯的錯誤——沒有及時止損。在那次經歷中,我深刻認識到要想做好期貨,必須嚴格止損。
第二次爆倉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銅的一波牛市行情。當時我做期貨全靠技術分析,判斷銅已經走出牛市行情,開始介入做多。剛開始,賬戶如期盈利,于是我不斷浮盈加倉。一天,國內銅漲停收盤,封單達到一萬多張,按照以往經驗,漲停次日一定會高開,于是手握重倉的我信心滿滿地等待著第二天的開盤。結果當晚倫銅達到歷史新高后巨幅回落,次日銅開盤后就一路跌停,之后更是連著跌停三日。損失慘重的我沒有多余資金進行補倉,也因此錯過了之后銅的牛市。那次經歷讓我對之前一直堅信的技術分析產生了質疑。經過反思以后,我發現之前自己一味追求技術分析的方法并不可取,于是開始轉向基本面分析。
第三次爆倉,當時我通過對基本面的認真分析,認為玉米即將走牛,當時參與的是外盤的交易。前期,玉米確實給我帶來了不少利潤,但沒料到次月的美國農業部報告出乎市場預料是巨大利空,美盤玉米是連續三天接近跌停的走勢,這給當時全力做多的我又一記重創。那一次重創,讓我對只依靠基本面分析的方法也產生了質疑。此后,我的交易風格發生轉變,從隔夜轉變為日內短線。
回顧三次爆倉經歷,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欲望。當一個期貨交易者不能有效管控自身的欲望時,無論當時他能賺到多少錢,最終都會連本帶利還給這個市場,期貨市場就是這么殘酷。
在研究透基本供需關系的基礎上,抓住市場的主要邏輯。主要研究供需、庫存、價格預期、消費預期、產量預期、盤面定價等。
很多事件都是突發性的,即使行業專家也無法提前預測,我們的優勢在于,對事件出現之后盤面價格的反應以及該事件對未來行情的影響大小進行綜合分析。為什么我們始終都只盯著自己擅長的品種在做,就是因為在這些品種上,我們獲取信息、研究信息的能力高于市場的平均水平。我們深耕于自己的優勢品種,該品種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都會打通,在信息的挖掘、獲取、整理和總結上,一定會有優勢。當這些優勢建立起來之后,面對突發性的行情,我們的腦子里會自動浮現出一套應對方案,這是非常及時的,因為這些情況平時都在反復推演。如果等一個品種行情出現以后再去找原因,獲取信息,那就和普通的散戶沒有什么區別了。
實地調研能夠更好得感受到品種的特性和細微的變化,同時能夠發掘出產業暫時尚未關注的細節。以蘋果為例,假設在一次自然災害中,某產區受損嚴重,那這是否代表著其它產區也是如此?可能有些投資者在看完一個產區的情況以后,就會默認為在同一災害天氣下,各產區的受災情況都是一樣的,但事實并不一定如此。如果沒有將這些細節摳出來,那做出的判斷一定會不夠客觀。
此外,在交易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不要人云亦云,要保持自己的獨立觀點
作者:雪球-放幾天哥侃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