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棉上市,棉紡織產業鏈依然疲軟,籽棉、皮棉等相關產品價格已經處于歷史較低估值區間。中期來看,全球棉紡織消費下滑趨勢尚未改變,棉紡織產業鏈仍將處于去庫存、去利潤、去產能的階段。
海外服裝累庫進一步加劇
美國農業部在10月供需報告中確認了全球棉紡織消費下滑的趨勢。數據顯示,2022/2023年度,全球棉紡織消費端下調65.9萬噸至2516.9萬噸,相較于2月底首次提出2022/2023年度全球棉紡織2759萬噸的消費量,下調了8.77%。從服裝出口形勢來看,服裝出口數據一改前期強勢。9月,中國服裝出口錄得159.82億美元,環比下降13.54%,同比下降4.43%。據了解,前期表現搶眼的服裝類外貿訂單多以非棉類制品為主,這導致純滌紗開工負荷明顯強于純棉紗開工。
此外,作為主要消費市場的歐美國家,服裝累庫形勢進一步加劇。當前,海外經濟整體處于緊縮環境中,導致美國市場終端消費動力衰弱,服裝市場處于高進口、高庫存的狀態。從數據可以看出,美國服裝商依然維持高供應量。1—8月,美國服裝累計進口額達到766.2億美元,同比增長16.93%,但終端消費動力衰弱造成服裝庫存高企。8月,美國服裝批發商庫存為413.78億美元,環比上漲2.13%,同比增加69.52%;美國服裝零售庫存580億美元,環比上升1.27%,同比增加28.42%,終端高庫存可能持續性壓縮未來訂單。
紡織產能擴張后面臨窘境
盡管10月初國內棉花下游市場出現回暖跡象,具體表現在紗線和坯布端的原料采購、開工情況以及成品庫存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好轉,但仍需警惕再次出現累庫的不利局面。

近兩年,國內紡織業的高利潤帶來紡織產能擴張。據統計,2021年并條機銷量同比增長66.7%,粗紗機銷量同比增長101.6%,棉紡細紗機銷量同比增加117.8%,轉杯紡紗機銷量同比增加61.1%。然而,盲目擴張的紡織產能正面臨終端消費不佳的被動局面。在現代化大生產的時代,因為生產和消費在時間、空間和主體上是分離的,所以很難實現產能投資與最終需求的完美匹配,波動必然產生。
過度投資理論認為,在經濟繁榮時,投資者對未來過于樂觀,不斷加大投資,最終導致生產超過由消費和出口決定的有效需求,從而引發產能過剩;或者導致產能擴張超過原材料或勞動力供給瓶頸,工資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了生產企業的利潤。雖然棉花價格下跌導致國內紡企利潤再次迎來修復,但面臨不樂觀的終端消費形勢和行業競爭,有利潤沒訂單的情形將令紡織業維持一定開工,再次造成庫存累積。
長期來看,棉紡織產業鏈將進入去產能階段,供應將逐漸匹配需求,價格也將見底企穩。不過,基于當前的基本面,筆者對中短期棉花價格維持看空觀點,但從交易的角度出發,做空的性價比逐漸降低。(作者單位:中信建投期貨)
?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