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證指數失守3000點,股指低位振蕩,市場多空分歧較大,超跌修復驅動仍待蓄勢。結構上,上證50已跌入2018—2019年上輪熊市底部區域,滬深300和中證500相對強勢。
從宏觀驅動變量看,國內經濟復蘇方向未改,美聯儲高強度緊縮周期的風險外溢,仍是牽制市場情緒的核心變量,其中,匯率是中美風險偏好博弈的觀察變量。數據顯示,人民幣資產在境外市場動蕩中仍保持了較強韌性。
人民幣匯率,主要受中美貨幣政策錯位影響,國內貨幣政策首要目標是穩就業,在低通脹的有利條件下,堅持“以我為主”,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最低至2.6%;而同期,美國則在失控的高通脹壓力下,進行了高強度的緊縮政策,5次會議累計加息300BP,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最高達4.25%。政策周期反向驅動下,中美利差歷史性持續性深度倒掛,對國內人民幣資產的風險偏好形成壓力。
當前,雖然美聯儲處在強勢緊縮周期之中,但人民幣匯率的市場預期在持續向好。
一方面,中美的政策預期分化程度在收斂,美聯儲11月再加息75BP已在基準預期內,尚存分歧的是,12月加息50BP的基準預期會否兌現,還是會超預期調升至75BP。雖然美國近期各項經濟數據較差,經濟衰退風險持續升溫,但以控通脹為首要政策目標的基調之下,美聯儲12月實際的加息幅度,仍將取決于12月議息會議前的通脹數據預期差。考慮到,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在高基數效應下,美國通脹數據預計將進入加速回落期,一旦獲得實際通脹數據驗證,美聯儲緊縮節奏將大概率放緩,12月加息50BP和明年一季度結束本輪加息周期的預期將獲強化,利于人民幣資產風險偏好的階段性改善。

另一方面,中美的經濟預期分化出現轉折,美國由高景氣度轉向衰退,中國則由低景氣度轉向復蘇,邊際上趨向“內強外弱”,利于穩定國內市場風險偏好。從數據看,國內復蘇預期再獲驗證,國內三季度GDP增速3.9%,高于市場預期均值。消費和地產在積極信號之下,邊際預期向好。同期,美國經濟衰退信號頻現,10月制造業PMI初值自2020年7月來首次跌破50%,服務業PMI已連續4個月跌破50%,而備受美聯儲關注的衰退領先指標“美債10年期與3月期利差”出現2020年3月來首次倒掛,進一步加深了美國即將步入經濟衰退的風險。中美經濟預期的分化錯位,利于穩定人民幣資產信心。
總體上,雖然外部風險依然難消,但考慮到當前國內邊際預期向好,以及美國通脹大概率進入加速下降期,若內外預期差共振向好,股指存階段性修復機會。 (作者單位:中財期貨)
?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