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持續維持較高速度的增長
工業硅的下游需求主要分布在有機硅、鋁合金、多晶硅三大領域。2020年,全球有機硅、鋁合金和多晶硅消耗工業硅占比分別為39%、37%和18%。目前,有機硅需求占比最高,但多晶硅需求發展最快。未來,多晶硅有望超過鋁合金和有機硅,成長為工業硅最大的下游需求方。通過以上工業硅全球市場的介紹,可以看到,中國工業硅產業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高,且對外貿易活躍,有利于推進工業硅期貨國際化發展。
A生產分布
硅是地殼構成中第二豐富的元素,占地殼總質量的26.4%,主要以復雜的硅酸鹽或二氧化硅的形態廣泛存在于巖石、砂礫、塵土之中。工業硅(Silicon Metal)又名金屬硅、結晶硅,是由硅石(SiO2)經碳質還原劑(C)在礦熱爐中通過還原反應所得,其名義硅含量不小于98.7%。
工業硅的下游需求主要分布在有機硅、鋁合金、多晶硅三大領域。2020年,全球有機硅、鋁合金和多晶硅消耗工業硅占比分別為39%、37%和18%。目前,有機硅需求占比最高,但多晶硅需求發展最快。未來,多晶硅有望超過鋁合金和有機硅,成長為工業硅最大的下游需求方。
接下來,本文從全球工業硅生產分布、消費格局、貿易流向等角度介紹工業硅產業鏈。
全球工業硅生產國家較為集中,前五大生產國占比超過95%。目前,中國是全球工業硅生產第一大國,2020年貢獻超70%的工業硅產量。其余海外工業硅產量主要集中在巴西、挪威、美國、法國,占比分別為7%、7%、4%、3%。
從產能角度來看,2020年全球工業硅產能為650萬噸,其中517萬噸產能集中在中國,占比79%,其他133萬噸主要分布在巴西、挪威、美國、法國等國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預計未來5年,工業硅產能增量仍主要來自中國,海外產能將保持相對穩定。
需要注意的是,后期隨著國內工業硅高品位原料的減少,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的政策變化,海外反傾銷措施的升級,未來中國企業有可能考慮走出去,在海外建設工業硅生產工廠。
圖為工業硅全球生產國家分布
圖為2013—2025年全球工業硅產能
注:2017年起,全球工業硅產能統計口徑包括97硅、再生硅等
中國的工業硅生產同樣分布相對集中,主要在電力資源較豐富和成本較低的西北、西南地區。新疆地區工業硅產業快速發展依托于當地豐富的煤電資源;云南、四川兩地工業硅產業的發展則主要依托于豐富的水電資源。2021年,中國工業硅產量排名前五的省區為新疆、云南、四川、福建、內蒙古,產量分別為127萬噸、51.5萬噸、49萬噸、10.8萬噸、10.4萬噸,上述五省區總產量占中國總產量的85.41%。
從產能角度來看,在下游有機硅和多晶硅消費的大幅增長帶動下,工業硅產能逐年遞增,2010—2021年,我國工業硅產能從約275萬噸上升至約499萬噸。未來,新增產能預計主要集中在新疆、內蒙古、四川等擁有能源資源優勢的地區。
在產能利用率方面,隨著新疆和內蒙古依托于當地豐富的煤電資源發展工業硅生產,使用水電生產工業硅的產能占比將下降,因此產能利用率受豐水期和枯水期的影響將減小,預計平均產能利用率有所提高,生產的季節性影響也相應減小。
B消費格局
全球工業硅的消費持續維持較高速度的增長,2013—2021年,全球工業硅消費量由224萬噸增至417萬噸,年均增長率為6.90%。但工業硅消費格局有較大變化,從傳統的以鋁合金消費為主,到目前有機硅產業的需求占比超過鋁合金,預計未來多晶硅需求將超越有機硅需求,成為工業硅第一大需求方。
圖為工業硅全球下游需求分布
從消費地區分布來看,2020年,全球工業硅消費量排名前四大經濟體為中國、歐盟、美國、日本,分別為196萬噸、52萬噸、26萬噸、17萬噸,上述四大經濟體總消費量占全球總消費量的84.01%。
未來,受益于快速發展的光伏產業和穩健增長的有機硅行業,工業硅也將迎來需求快速增長階段。隨著全球達成碳中和的共識,以多晶硅需求為代表的光伏產業鏈對工業硅需求的提振作用最為顯著。在光伏裝機需求的帶動下,預計2021—2025年中國多晶硅產業對工業硅需求增長率將超過30%。有機硅消費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預計國內有機硅需求同樣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2025年預計有機硅總產能將達775萬噸,較2021年產能翻倍。一方面,因為很多有機硅材料的性能更加優異能夠替代石油基材料;另一方面,也因為硅基材料相較碳基材料能夠產生更少的碳排放,因而市場前景廣闊。預計2021—2025年有機硅產業對工業硅的需求增長率高達11.1%。
圖為2013—2025年全球工業硅消費量
圖為2020年全球工業硅主要消費國
有機硅主要消費企業
從全球工業硅消費領域來看,有機硅是目前最重要的消費領域,2020年有機硅總耗硅量達134萬噸,消費占比為39%。其下游應用領域廣泛,消費量處于穩定增長階段。
從企業分布的角度來看,有機硅企業主要分布在中國、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行業集中度較高。全球耗硅量排名前五的有機硅企業在2020年共消耗96萬噸工業硅,占全球有機硅耗硅量的72%,分別是美國陶氏、德國瓦克、美國邁圖、中國合盛硅業和挪威埃肯。
鋁合金主要消費企業
鋁合金作為目前第二大消費領域,面臨著增速放緩的情況。因為鋁合金領域最大的下游應用是汽車行業,但由于近幾年汽車消費增長緩慢,拖累鋁合金耗硅量。2020年,合金行業耗硅達128萬噸,消費占比為37%。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鋁合金企業數量多且分散,遍布全球各地,行業集中度低。2020年,全球耗硅量前五的鋁合金企業均分布于海外,耗硅量總計約17萬噸,僅占全球鋁合金耗硅的14%,分別是挪威海德魯、阿聯酋環球鋁業、俄羅斯鋁業、美國鋁業、巴林鋁業。
多晶硅主要消費企業
多晶硅雖然目前是工業硅第三大消費領域,但是增速最快,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快速發展,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消費量將持續高速增長。2020年,多晶硅行業耗硅量約為62萬噸,消費占比為18%。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與有機硅和鋁合金大型企業主要為海外企業不同,多晶硅企業主要分布在中國,行業集中度高。2020年,全球耗硅量排名前五的多晶硅企業大部分來自中國,耗硅量總計42萬噸,占全球多晶硅耗硅的68%,分別是四川永祥、新疆大全、保利協鑫、德國瓦克和新特能源。
需要注意的是,新疆地區的合盛硅業、協鑫新能源、大全新能源、東方希望四家光伏材料企業及其相關子公司被列入美國國土安全部下設的強迫勞動執法辦公室發布的UFLPA實體清單。但是因為中國在多晶硅光伏產業鏈占據絕對優勢,約45%的產量來自中國新疆地區的這四家制造商,這一舉措可能嚴重限制美國太陽能組件的供應。
圖為全球工業硅產量變化(單位:萬噸)
C貿易流向
工業硅全球貿易流向總體較為集中,主要由中國、挪威和巴西等主產區流向歐盟、日本、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2021年中國、挪威和巴西的出口量分別為77.8萬噸,23.4萬噸,18.8萬噸,分別占全球出口總量的48%、14%和12%。
中國主要出口至亞洲地區,以日本、韓國和“一帶一路”國家為主。因此,運輸距離較短,海運費較低,所需時間較短,一般為1—15天。
圖為全球工業硅主要貿易流向
挪威主要就近出口至附近的歐盟國家,少量供應到日本和美國。挪威供應歐盟國家多采用公路運輸,運輸距離較近,運費較便宜。
巴西的工業硅則主要出口至美國、英國和歐盟。因此,需要橫跨大西洋,運距長、運價高,一般需花費20天以上的運輸時間。
從貿易端來看,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硅出口國,進口比例低,幾乎可忽略不計。我國工業硅主要的出口港在廣州和天津,廣州出口的工業硅主要來自西南地區云南、四川生產的工業硅,天津出口的工業硅則主要來自新疆地區生產的工業硅。
通過以上工業硅全球市場的介紹,可以看到,中國工業硅產業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高,且對外貿易活躍,有利于推進工業硅期貨國際化發展。
作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國(占比76%)、消費國(占比57%)和貿易國(占比51%),中國擁有上市工業硅期貨以及推行國際化交易的最佳現貨市場、貿易市場和投資交易者土壤,有其余市場無法比擬的優勢。同時,工業硅國際化有利于提升我國在工業硅國際市場的影響力與話語權。
圖為2010—2025年中國工業硅產能
圖為全球工業硅需求量變化(單位:萬噸)
?來源:期貨日報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