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為什么英國放棄制造業?為什么英國不愿放棄馬島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產業空心化就是制造業離開一個國家,實質上至今為止,制造業中心地位一直在更迭,從英國開始,歐洲,到英國衰落,美國崛起接過制造業。為什么都知道制造業重要,最終制造業還是離開了這些經濟體,英國2050計劃英國政府啟動了對未來制造業進行預測的戰略研究項目,通過分析制造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英國制造業發展與復蘇的政策。
1、二戰后,英國丟失了那么多殖民地,為什么英國不愿放棄馬島?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原因如下:第一,馬島具有極為重要的軍事和戰略地位,馬島是英國在南美的兩個重要支點之一,其一是英屬圭亞那,但是在南美洲的最北端。剩下的馬島則是在南美洲南段,英國保持馬島,就會保留在南美的軍事存在,同時還對未來開發南極資源有著巨大的幫助。所以,保留馬島對英國比較有利,非到萬不得已不能交出去,
第二,英國認為馬島就是自己的領土,并非殖民地。直到1764年,法國船長路易斯·安東尼·布干維爾在東福克蘭島建立了路易港,這里才有人居住,沒有證據證明,在這之前阿根廷的印第安人發現過馬島。后來馬島主要是被西班牙和阿根廷各控制一部分,在阿根廷獨立戰爭的同時,英軍派軍艦到達馬島,重申英國擁有這里的主權。英國人認為,早在阿根廷獨立之前,馬島就是英國人長期開發的,應該屬于英國,不是殖民地,
第三,阿根廷軍政府的胡來。在二戰以后,英國曾考慮至少放棄馬島的部分主權,將原來屬于西班牙控制區還給阿根廷,然而隨著政府不斷更迭,這種談判斷斷續續,然而馬島的居民主要是英國后裔,拒絕將馬島交給阿根廷,所以談判一度中止。其實,阿根廷政府持續談下去,至少拿回馬島一部分還是沒有問題的,然而,軍政府獨裁領袖加爾鐵里,卻貿然發動戰爭。
加爾鐵里是個暴戾的獨裁者,對于國內民眾殘酷鎮壓架屠殺,殺死的平民數以萬計,人民極度不滿,而80年代,加爾鐵里的胡亂施政下,阿根廷經濟幾乎崩潰: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下降11.4%,制造業產量下降為22.9%,薪資倒退-19.2%;工聯獲得國內越來越多的支持,其決定發動長期性大罷工。
和所有的獨裁者一樣,加爾鐵里試圖通過一場愛國主義戰爭的勝利,重新獲得人民的支持,維持政權,所以,阿根廷突然發動對馬島的戰爭,英國人措手不及。當時英國人根本沒準備打仗,原有的航母退役的退役,拆除的拆除,只剩下2艘航母,其中競技神號航空母艦使用接近40年,本來定為當年就退役,賣給印度。只要阿根廷再耐心的登上1年,英國就只剩下一艘無敵號航母,只能搭載16架海獵鷹式攻擊機或6架海王反潛直升機,

2、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國家放棄國防工業自主了?
不是放棄,而且根本就玩不轉,現代國防工業科技含量高,涉及的產業眾多。需要大量的人才,技術和資金投入,尤其是大型武器裝備,需要的產業鏈更多,中小國家根本玩不轉。我們就簡單地分析幾款常見的主戰裝備,就知道為什么國防工業自主發展那么難,就知道真的不是想放棄,而是辦不到,主戰坦克主戰坦克其實都算是主戰武器中技術含量較低的裝備,目前全世界大概有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以色列、韓國等10多個國家具備生產第三代主戰坦克的能力。
而且這其中很多國家的坦克發動機和火炮等技術還或多或少的進口其他國家,而作為現代主戰坦克非常重要的復合裝甲其實也沒幾個國家完全掌握技術,以色列的主戰坦克為什么那么重,就是因為復合裝甲不過關,不得已堆裝甲厚度。印度一直也在研發第三代主戰坦克,但是結果大家都看到了,花了30多年時間,最終得到的是一款關鍵技術全靠進口的組裝貨,不僅價格高,而且連自己軍隊都不想要。
印度在研發主戰坦克上的投入也不少,資金、人力、時間都不缺,可結果并不好,戰斗機目前戰斗機已經發展到第四代,而第五代戰斗機的獨立玩家只剩下中國、美國、俄羅斯3個。即使往上推,第三代戰斗機的獨立玩家也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瑞典5個,就這5個中,瑞典的發動機等技術還是靠進口,并不是只有這5個國家想研發先進戰斗機,英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度、韓國等國家也是參與者,但是由于經濟、技術、人力等方面的原因沒有成為獨立玩家。
以上就是有關“為什么英國放棄制造業?為什么英國不愿放棄馬島”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