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銀行為什么會向個人融資?銀行本身有融資功能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個人貸款變成了銀行有利可圖的好生意。那么針對銀行個人貸款業務,總結來企業融資的方式有兩種,第一是間接融資,也就是貸款融資,銀行就是這個方式,是企業最常見的融資方式,大多數企業的融資方式都是間接融資,這種方式的融資條件首先是需要資產做抵押,尤其是固定資產,銀行通過抵押來降低風險,所以面對的企業大多是制造業企業,有土地、廠房、設備,這是工業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在工業化過程中非常適合,有訂單,只要有廠房和設備進行生產,企業就有現金流,銀行就會放款。
1、銀行本身有融資功能,為什么還要上市融資?
嗯,這個問題看上去很簡單,實際有很多專業的東西在里面。銀行是以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來盈利的,但是,銀行發放貸款并不是可以無限制的。為了控制銀行風險,巴塞爾協議規定:核心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總額的比率不低于6%,通俗一點說,巴塞爾協議中要求,銀行每發放一筆貸款,就要滿足上述6%比例的要求,所以要想多放貸,首先要增加“核心資本”。
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第十二條規定:核心資本包括實收資本或普通股、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和少數股權,注意,“核心資本”的概念里并沒有銀行吸收的儲戶存款,所以題主所說的“銀行有錢”,并不準確。所以,銀行為了增加“核心資本”,發行股票是必然的選擇,只有上市發行股票的資金,才能用來增加核心資本,而有了新增的核心資本,銀行才能擴大放貸規模。
2、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各有其長,央行為何大力提倡直接融資?
直接融資一方面可以降低銀行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幫助企業做技術升級和創新,所以這也是新股發行不停的原因,也是力推科創板的原因,科創板定位的企業就是戰略新興產業,都是高科技創新型企業。企業融資的方式有兩種,第一是間接融資,也就是貸款融資,銀行就是這個方式,是企業最常見的融資方式,大多數企業的融資方式都是間接融資,這種方式的融資條件首先是需要資產做抵押,尤其是固定資產,銀行通過抵押來降低風險,所以面對的企業大多是制造業企業,有土地、廠房、設備,這是工業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在工業化過程中非常適合,有訂單,只要有廠房和設備進行生產,企業就有現金流,銀行就會放款,
基建方面也是大多用這種方式,比如道路和橋梁。用長期貸款把高速公路建起來,以后通過過路費來慢慢還,我們國家現在是間接融資占據主導的,一方面已經不能滿足新產業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金融體系的風險。但是對于高科技企業,創新型企業,這種融資方式就不合適了,因為前期研發投入大,或者前期的市場投入巨大,但是收入和盈利在后期,前面的投入是有風險的,這種企業是從銀行拿不到貸款的,知識產權獲得貸款的難度很大,額度也不高,比如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和滴滴,如果是依靠貸款才能發展的話,就不會有這些企業,華大基因這種企業也是一樣的,

所以這種企業就需要一種新的融資方式,那就是股權融資,也就是直接融資,這是一種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方式,投資成為股東,如果失敗了,他是股東,不需要賠償。對創業者有保護,如果成功了,投資人是股東可以獲得最大的收益分享,這對投資人是激勵。反觀債權融資,是剛性對付的,如果是不好的企業,銀行承受的風險很大,收益卻非常有限,
3、為什么現在一邊貸款難融資難,一邊又隨時有銀行人員打電話放貸?
這個問題問的好。其實很多銀行內部人員都不肯說,因為這里面套著一些放貸的奧妙,在一定程度上屬于銀行的秘密。今天的德先生給大家認真分析一下,可能大家就恍然大悟了,1.銀行內部貸款是進行分類的,這種分類是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進行區分。不同種類的貸款,風控要求是不一樣的,貸款利率區間也是不一樣的,從事貸款的銀行部門也是不同的,
最重要是壞賬的控制比率也是不同的。這些未來監管部門以及銀行總行都會予以考核,關系到銀行內部每個人的收入和績效,2.銀行之前個人業務做的比較少,原因就是認為個人業務借款金額小,銀行的利息收入少,但是投入的人工成本同做機構貸款一樣,所以除了個人房貸業務以及一些抵押業務之外,銀行最主要還是做了企業貸款,3.在企業貸款中,銀行更愿意將款借給國企,央企以及上市公司,覺得他們還款能力強,風險會更小。
以上就是有關“銀行為什么會向個人融資?銀行本身有融資功能”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