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銀行保本理財怎么運營?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息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各家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后,銀行理財將獨立運營,保本理財即將退出歷史舞臺,這對很多保守型投資者來資金要么重新回到銀行存款,要么考慮其他的低風險理財方式,商業銀行的理財將進入打破剛性兌付的新時代。一、類保本理財市面上的類保本理財有很多,比如國債、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PR2級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
1、銀行保本型理財還有哪些?
2018年4月多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這份文件一出臺,整個資管市場都得到了規范,銀行理財也不能獨善其身,對銀行理財影響最大的一點就是明確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文件規定的過渡期為2020年年底,前段時間又通知延到2021年底,但是鎖定了2019年底存量資產,
換句話說,2019年年底發行的保本理財是最后一批了,這批理財有可能是在2020年到期,但是在2020年是不可能再發行保本理財了。2020年已經沒有保本理財了,那對于有購買保本理財需求的人怎么辦呢?這類人群有兩種出路,一種是選擇其它類保本理財產品,另一種是提升投資理財能力選擇更高階的理財產品,一、類保本理財市面上的類保本理財有很多,比如國債、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PR2級以下的銀行理財產品。
第一、國債國債的優勢不言而喻,它是由財政部發行,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理論上講,比銀行存款的安全系數還要高,國債往年收益都在4.0%以上,今年因為疫情,不僅到8月10日才發行了第一期國債,利率也降到了4.0%以下。三年期國債3.8%,五年期3.97%,即便如此,國債的利率也比得上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第二、大額存單現在各家銀行的大額存單都比較緊俏,基本處于一發售就售罄的局面,
大額存單本身就是存款類產品,保本保息是它的天然屬性。市面上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最高為4.2625%,最差也在4.0%以上,第三、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在管理口徑上屬于存款產品,需要銀行交納存款保證金、存款保險費用。它具有存款的保本屬性,卻沒有保利息的承諾,這是由它的運作模式來決定的,目前市面上的結構性存款利率普遍在0%-3%以內。

第四、PR2級銀行理財監管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對每一款理財列明風險等級,PR2級是風險等級為穩健型的標志,PR2級理財也是目前銀行的主流理財產品。就歷史情況來看,這類理財出現風險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前段時間有新聞爆出此類產品跌破凈值,看似要賠掉本金,但那只是未到期的理財。一旦到期,這類理財很少會真的賠本,PR2級理財產品的利率也很可觀,普遍在3.5%到4.5%之間。
二、提升投資理財能力提升投資者的投資理財能力也是《資管新規》推出之后帶來的潛在作用之一,投資理財能力提升以后,就可以選擇看似風險較高,但操作得當也會獲得不菲收益的理財產品,比如基金、股票等。如果選擇基金定投,再將投資期限拉長到以年為單位,選擇合適的時機賣出,想要賠本都很難,通過長時間的基金定投,基金成本已經被拉到了凈值的均線。
也就是說在未來所有的賣出時機里,至少有50%的機會能夠獲利,何況你還能選擇賣出時機,基金定投不僅能保本,也許能輕松達到5%以上的收益。目前的股市已經是公認的慢牛市場,選中一只業績良好的白馬股,等待市場不斷加熱,只要這家企業不作妖,想要賠本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兒。總結:《資管新規》倒逼老百姓放棄保本理財,但并沒有讓那些對保本理財有需求的客戶無產品可投,
2、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息,我們該如何投資理財?
不保本保息依舊可以購買銀行類的產品。但是,有三個問題需要你具備,1.你是屬于什么類型的投資者,這個關系到你購買什么類型的理財產品,2.如何判斷理財產品的風險,或者有什么途徑可以給你進行判斷。3.購買何種類型的理財產品,第一個問題:你是什么類型的投資者,可能你不是能用專業術語來判定,這個沒關系,凡是你下載任何一款手機理財產品,在你在該平臺購買理財產品之前都有一個小調查,判定你是什么類型的投資人群。
以上就是有關“銀行保本理財怎么運營?銀行理財不再保本保息”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