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數量(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數量
2021年,全國共有325家銀行機構和理財公司新發理財產品,其中理財公司20家、大型銀行6家、股份制銀行11家、城商行118家、農村金融機構155家、外資銀行15家。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40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理財產品4.8萬只,存續余額22.04萬億元。
也就是說,考慮到目前325家發行機構中重復計算了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及其理財公司,剔除之后,發行機構的數量相較2018年減少約100家,降幅25%。
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
是正規的。
興業銀行季季高是款人民幣理財產品。
興業銀行第十七期萬利寶-季季高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B款已于2012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該理財產品期限為5年,到期日為2017年12月15日。該理財產品在存續期內,每三個月可開放申購/贖回,并向投資者分配收益。
興業銀行2012年第十七期萬利寶-季季高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B款于2017年9月,理財產品名稱變更為興業銀行第十七期萬利寶-季季高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B款。
鑒于存續期內該產品交易量穩定,客戶需求旺盛,根據產品協議書有關規定, 興業銀行第十七期萬利寶-季季高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B款將進行展期,產品到期日從2017年12月15日延長至2020年12月15日,產品兌付日相應調整為2020年12月16日。
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規模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是從2005年開始開辦的。
銀行理財產品,按照標準的解釋,應該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并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銀監會出臺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于“個人理財業務”的界定是,“商業銀行為個人客戶提供的財務分析、財務規劃、投資顧問、資產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活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按照管理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我們一般所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是指其中的綜合理財服務。

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
2019年3月末,
銀行業理財規模327719.49億元,
郵政銀行約排名第6。
可詢問郵政銀行客服。
以郵政銀行客服的說法為準。
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數量統計
2021年5月,18家全國性銀行存續理財產品(不含結構性產品)共計16,421只。其中,中國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的存續理財產品數量最多,共計2535只;其次為中國工商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共計1626只。
分機構類型看,母行與理財子公司的存續理財產品數量占比約為7:3。5月,共有12家全國性銀行的理財子有存續理財產品,共計5373只。6家國有大型銀行的下設理財子公司均有存續理財產品,共計3876只。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有6家理財子有存續理財產品,共計1497只。其中,國有大型銀行中的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的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
以上就是有關“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數量(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