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中國制造”調研組
從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調度通信系統的承建,到北京奧運安保、“神舟”飛船通信保障等國家重大工程,再到4G時代全球首條重載鐵路LTE-R技術的成功應用——專注指揮調度20年的佳訊飛鴻(300213,股吧)正努力讓這一切“智慧”起來,物聯網、無人系統、機器人(300024,股吧)等新技術的融入,讓公司在工業4.0時代搶占先機。
探索“無人”秘境
2015年,構建“無人系統”成為佳訊飛鴻打造“智慧”指揮調度產業鏈的關鍵詞。通過參股無人機公司、投資物聯網及無人系統產業園、以及加碼工業機器人等,公司在“無人”領域的集中探索成為一大看點。
今年6月,公司發布定增預案,擬向董事長林菁等5名特定對象定增募資8.74億元加碼帶無線調度系統,并以1.25億元進一步增持無人機系統公司臻迪科技,使持股比例上升至22.19%。臻迪科技擁有包括小型旋翼、固定翼以及無人直升機等全系列無人機產品、多項飛行控制系統及掛載系統軟件著作權。
“收購無人機公司相當于豐富了調度指揮系統的‘眼睛’和‘手’。”佳訊飛鴻高級副總裁、董秘王翊打了個比方。
除了無人機,工業機器人也是公司打造無人系統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不斷加碼。8月初,公司又以1094.85萬元增資沈陽通用機器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通用機器人”),取得該公司6.01%股權。
董秘王翊對上證報記者說,除了無人機,“布局其他無人系統,例如工業機器人是佳訊飛鴻早就在做的,也希望可以逐步提升到應用環節。”
在近期投資者調研活動中,公司董事長林菁也表示:“佳訊未來會在基于寬帶、LET指揮調度產品的基礎上形成全產業鏈支持,無人機及無人系統,包括其他能夠感知行業應用和行業數據的這些技術,都將是未來公司關注重點。”
國防市場厚積薄發

據了解,佳訊飛鴻從2000年左右進入國防領域,一直為軍方提供傳統的通訊系統設備和多媒體戰場指揮系統,每年的營業收入也固定在大幾千萬。
“但是從今年開始,越來越多兵種的傳統指揮和訓練技術需要進一步提升。”董秘王翊告訴記者,“通過逾二十年指揮技術的積累,目前佳訊飛鴻在指揮調度系統中已擁有超過三百項的專利和專有技術,也是為數不多的軍品四證齊全的民營企業。在當前的大形勢下,以及國家極力提升軍事智能化水平和軍事訓練水平的大前提下,未來佳訊在國防領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今年來,公司在國防領域也在不斷加碼。6月底,公司宣布斥資4800萬元增資威標至遠,投資后取得該公司16.67%股權。據介紹,威標至遠主營機彈一體的航空模擬器。王翊對記者說:“參股威標至遠有兩個核心目的:一是幫助我們打開航空部隊作訓系統客戶空間,佳訊在國防領域的市場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時也將對公司工業用無人機和行業用無人機技術和水平有很大的提升和補充。”
資料顯示,目前佳訊飛鴻的營業收入中,約有30%來自鐵路行業,30%來自城市軌道交通行業,10%來自能源行業,10%來自國防行業,其他來自海關、政府、水利等行業。“未來我們希望各行業比重能夠均衡。”王翊表示。這意味著,國防領域的占比將進一步提高。
工業互聯網產業鏈
近年來,佳訊飛鴻不僅實現了從鐵路向國防、電力等領域的橫向拓展戰略,還在各領域搭建了以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為核心的系統。國泰君安研報認為,佳訊飛鴻在工業互聯網“神經網絡”(多媒體指揮調度)方面已具備明顯的先發優勢。
對于“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盈利模式,王翊說:“佳訊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除了提供設備外公司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利用無人系統等智慧調度系統為客戶提供更有價值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當然,這種模式的推廣需要一個過程。傳統意義上講,佳訊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制造和銷售商,公司的主要業務收入還來自于設備產品以及基于產品的服務。但隨著業務不斷發展,以能源領域為例,比如巡檢業務,除了產品外越來越多需要服務介入。
比如,傳統巡檢靠人,目前無人系統可以代替人工進行巡檢。具體來說,電力系統一部分用無人機,原有員工無法具備操控無人機的能力,需要有新的團隊去操控,因此產生新的需求,公司憑借多年的行業積累清楚知道什么樣的數據和圖像是客戶所需要的,再去采集相應數據提供給客戶。
王翊坦言,目前由于工業物聯網的盈利模式尚不成熟,還未被市場完全接受,因此前期可能更多的是基礎建設投資。“隨著國家產業政策傾斜、用戶的推廣以及技術的更迭,未來這種模式會被逐漸接受和推廣,新的市場也會被打開。”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