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樂為什么不漲價?因為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價格一直在上漲,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質量確實非常好,在世界范圍內都受歡迎。可口可樂公司旗下的品牌眾多,包括百事可樂、雪碧、芬達等等,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不過,可口口可樂也有失手的時候,曾經推出過一款飲料,銷量非常火爆,但是后來卻被下架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可樂為什么不漲價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感嘆“XX東西最近又漲價了”,比如過去十年里,我們身邊所有東西幾乎都漲價了:
房價:不同的城市多則3-4倍,少則1倍;
一根油條:從1塊錢變成幾塊錢,貴了2-3倍;
一碗方便面:從3塊錢變成5塊錢,貴了接近1倍;
理一個發:從10幾塊錢變成了20-30塊,貴了至少1倍;
即便是全國人均收入,也漲了1.5倍。
除了這些漲價的商品之外,少數沒有漲價的商品則常常被我們所忽略。
10年前我們買一份報紙,只要5毛錢,現在買一份報紙,還是5毛錢;
10年前到電腦城買一個當時主流配置的電腦,可能是4-5千,現在你跑到電腦城或者在網上買一臺同樣是目前主流配置的電腦,價格還是4-5千;
最典型的“不漲價”還是可口可樂,20年前,一瓶可樂是3塊錢,10年前,一瓶可樂也是3塊錢,現在,一瓶可樂還是3塊錢。
漲價的原因好解釋,因為它是一種我們生活中的通脹現象,很常見而且很直觀。一來這十年里,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了3倍,經濟規模增加了1.8倍,貨幣發得比經濟增長更快;二來百姓總體的收入增加了,不管買東西還是賣東西,價格提升都是自然的選擇。
而那些不漲價的東西,則要相對復雜一些,或許給我們也能帶來更多的啟示。
一種解釋是,可樂、電腦、報紙是工業品,可以依靠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比如可口可樂的自動化生產線,一分鐘可灌裝成千上萬瓶可樂,相應的成本結構中,人力占比很少,這幾年人力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對其的影響不大,因此售價就可以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
而很多漲價的商品、服務,比如理發、早餐店賣的油條,涉及的人力環節很多,這幾年人力成本一增加,價格也就蹭蹭往上漲了。
不過,規模化生產和低成本,只是解釋了可口可樂確實具備了不漲價的能力,但是并沒有解釋不漲價的意愿。
這就涉及到可樂的市場結構了。
可樂作為一種飲料,是有很多替代品的。可樂價格漲一倍,消費者可能就想我改喝別的,加多寶、王老吉、茶飲料、咖啡飲料,甚至礦泉水也行。不過,對于替代品的考慮,還是一種短期的競爭策略,還不足以解釋為什么可口可樂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都沒有漲價,那么關鍵可能就是另外一種因素。
可樂,是一個雙寡頭壟斷競爭的行業,基本上就是兩個大玩家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玩,他們出于市場競爭的目標選擇不漲價。

在目前的價位上, 2016年整個碳酸飲料業的產值是800多億,而利潤率則只有大約5%,這還是在大部分市場由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兩家超大規模廠商貢獻的前提下實現的。
數據
我們粗一看,覺得這是個辛苦行業,規模不小,利率卻很低。其實還可以反過來理解,可口和百事這兩家都已經這么大規模了,把成本壓得低到不能再低,也才這么一點利潤率。如果有競爭對手想要進這個行業,做不到這么大的規模,沒辦法把單位成本降到像可口和百事一樣低,根本就不可能賺到錢。
因此,這個行業有著非常高的競爭壁壘,利潤率不高,但是兩個大玩家靠著規模,也能賺到錢。
反之,如果把價格提高,一開始利潤率是提高了,但新的競爭對手就會不斷進入,隨著價格戰的開啟,產品的價格也越來越低,利潤也越來越低。
在經濟學上,這種競爭格局有個專用名詞,叫做“古諾均衡”,說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一種產品市場只有兩個賣家,賣的東西基本無差別,兩個賣家相互之間也沒有任何串通行為,不過都知道對方將生產多少、怎樣定價,這樣,雙方都可以確定最優的產量來實現利潤最大化。
在這種均衡之下,低價格和微薄的利潤,將大部分競爭對手阻擋在行業之外,而少數的巨頭則依賴于規模生存下來,獲得尚屬可觀的總量利潤。
在商業中,價格是一種綜合現象,它不是單純由成本決定的,同樣也可能不是單純由需求決定,影響的它的因素,還有市場結構——不管是買方還是賣方、貨幣供應量,還是消費者結構,最終體現為供需雙方的均衡。
對于中國的企業而言,這一輪產業升級是一種伴隨市場結構調整,重新建構競爭壁壘的過程。
一種競爭策略是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提升與消費者議價的能力,獲得更高的利潤率;
而另一種策略,則是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一樣,對行業競爭整合,維持微薄的利潤,這種低成本的策略,不能建立在人力、土地、環境這些已經逝去的優勢上,而需要建立在定位能力、產品能力、信息化能力和消費者關系的維護能力這些新的要素上。
吳曉波頻道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二:可樂為什么不漲價? 知乎
可口可樂逐漸被人們當成不健康的東西,因為越來越多的報道認為可口可樂帶有大量的糖分,認為它易導致肥胖,所以可口可樂就出了一個細罐的包裝,減少人們對胖的負面聯想;隨著生活節奏的的加快以及物質生活的提高,輕、快、簡約成了人們新的審美標準,各種產品也在加速升級。
利用了現代人的一個偏奇怪的心理,就比如飲料,你明知道兩瓶水里面裝的東西一樣,但一個賣得比另一個貴一點點,包裝新一點點,你還是會選貴的。網友昵稱審核中:實際就是變相漲價,先推出細灌提高價格,然后時間長了之后讓人慢慢習慣這個價格,然后再慢慢的把粗灌退出市場,這樣今后人們看到3元一罐的價格就覺得正常。所以今后市場上的粗灌會慢慢的變少的。
三:可樂為什么不漲價格
可樂在十幾年前的時候賣三塊錢一瓶兒,如今還是三塊錢一瓶。可口可樂之所以一直不漲價,主要還是因為生產的成本控制的非常的好。這當中可口可樂公司在生產的過程中,都已經用機器化代替了人工。由于人工的工資都在逐漸上漲,在早之前可口可樂公司就已經看得上了機器的生產線路。所以就全部都用機器化生產,每一分鐘所生產出來的罐裝可樂比人工生產的可樂還要高出許多。在市民當中見到的可樂大多都是以易拉罐瓶裝樂為主,易拉罐裝的可樂從以前2塊5的價格,賣到如今三塊錢的價格。讓很多人都表示這樣的價格根本就沒有漲什么,在生活當中很多人在賣出吃早餐的時候,以前兩塊錢一份的熱干面,如今都需要5塊錢一份。都表示隨著物價的上漲,各行各業都在拼命的漲價,卻唯獨可樂一直售賣三塊錢,也深受很多年輕人的喜愛。在市場當中購買飲料的時候可以發現,不光是可口可樂沒有漲價,像冰紅茶雪碧這樣的一些飲品都是沒有漲價的。可口可樂當中最主要的原料則是糖,在一些植物當中都可以提煉出大量的糖,由于糖的成本波動幅率比較小。所以這也是可口可樂沒有漲價的主要原因之一,每一瓶可口可樂在經銷商當中控制的利潤成本,還可以讓廠家毛利賺到4毛錢。在可樂市場當中,無非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兩大龍頭企業占領了雙向的壟斷市場。本身可口可樂就已經有了很大的名氣,也沒有必要因為提高價格而促進消費者的消費,而且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系。在價格上面百事可樂永遠要比可口可樂便宜5毛錢左右,但是百事可樂的銷量就永遠高不過可口可樂。
四:可樂為什么這么多年不漲價
在一個競爭市場中,一件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可樂的直接競爭市場就有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間接競爭市場更是包括各種飲料,如啤酒、脈動、紅牛、紅茶、果汁等等,屬于一個激烈競爭的市場,廠家如果提高價格,則會失去大量市場份額,如:可口可樂公司如果提高可口可樂的價格,那么百事可樂就會迅速替代可口可樂,所以可口可樂公司不敢上調價格。
五:可樂為什么多年不漲價
1、成本低,百分之九十八點幾都是水;2、規模大,所有的灌裝工廠都不小;3、人工省,自動化程度高,用人少;4、銷售渠道廣,鋪貨速度快;5、品牌大,跟它競爭的,都比他小;通俗點說:即使你知道可口可樂的配方(沒有申請專利,誰都可以模仿),建個廠生產出來的可樂必定比它成本高,競爭不過它的。瓶裝可樂一經推出大受歡迎。這對于可口可樂來說真是個不太好的消息,錢都讓瓶裝商賺了,必須想個辦法,阻止瓶裝商提高可樂價格。于是大面積地鋪排廣告,主要廣告位是在商店旁邊,打上這樣幾個大字:來一瓶可樂吧,只要5美分!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