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收益增長率怎么算,這個問題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每股收益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判判斷股票市場價值的重要依據。所以,如果一家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長率高于10%,那么這家公司的股票就值得投資。反之,如果一家公司的每股收益益增長率低于10,那么這家公司的股票就不值得投資。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股票的每股收益來判斷公司的價值。
一:每股收益增長率怎么算的
每股收益增長率指標反映了每一份公司股權可以分得的利潤的增長程度。該指標通常越高越好。--每股收益增長率(%)計算公式:(本期凈利潤/本期總股本-上年同期凈利潤/上年同期總股本)/ABS(上年同期凈利潤/上年同期總股本)*100%--簡化公式:(本期每股收益-上期每股收益)/abs(上期每股收益)*100%*ABS(取絕對值)-- 每股收益增長率指標使用方法:--1、該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長率和整個市場的比較;--2、和同一行業其他公司的比較;--3、和公司本身歷史每股收益增長率的比較;--4、以每股收益增長率和銷售收入增長率的比較,衡量公司未來的成長潛力。
二:每股收益增長率公式怎么算?總杠桿
第五章 籌資管理(下)
考點歸納總結
一、資金需要量預測
1、因素分析法
資金需要量=(基期資金平均占用額-不合理資金占用額)×(1 +預測期銷售增長率)×(1-預測期資金周轉速度增長率)
注意:采用因素分析法預測資金需要量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基期資金占用水平、不合理資金占用額、預測期銷售增長率、預測期資金周轉速度增長率。
2、銷售百分比法?
外部融資需求量= (經營性資產增加額- 經營性負債增加額+非敏感性資產增加額)-利潤留存額
=需要增加的資金量-利潤留存額
其中:
(1)經營性資產增加額=基期經營性資產額×銷售增長率
=基期經營性資產額×(銷售增加額/基期銷售額)
=銷售增加額×(基期經營性資產額/基期銷售額)
=銷售增加額×經營性資產銷售百分比
(2) 經營性負債增加額=基期經營性負債額×銷售增長率
=銷售增加額×經營性負債銷售百分比
需要增加的營運資金=銷售增加額×(經營性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性負債銷售百分比)=(基期經營性資產額-基期經營性負債額)×銷售增長率
需要增加的資金量=需要增加的營運資金+非敏感性資產增加額
(3)非敏感資產增加額直接估計(通常為題目已知資料)
(4)利潤留存額(即留存收益增加額)
=預計凈利潤-預計股利支付額
=預計銷售額×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預計銷售額×銷售凈利率×利潤留存率
外部融資需要量=銷售增長額×(敏感性資產銷售百分比-敏感性負債銷售百分比)-預計銷售額×銷售凈利率×利潤留存率
由公式可以看出,外部融資需求量與資本結構無關。
注意:依據銷售百分比法預測資金需要量,對外部融資需求量產生影響因素:預計銷售額、基期銷售額、利潤留存率、銷售凈利率。
3、資金習性預測法:
資金習性:資金變動同產銷量變動之間的依存關系。
資金習性分類: 不變資金、變動資金、半變動資金
類 別
含 義
示 例
不變資金
在一定的產銷量范圍內,不受產銷量變動的影響而保持固定不變的那部分資金
①為維持營業而占用的最低數額的現金;
②原材料的保險儲備;
③必要的成品儲備;
④廠房、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占用的資金
變動資金
隨產銷量的變動而同比例變動的那部分資金
①直接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外購件等占用的資金;
②在最低儲備以外的現金、存貨、應收賬款
半變動資金
受產銷量變化的影響,但不成同比例變動的資金,可劃分為不變資金和變動資金兩部分
輔助材料上占用的資金
資金習性模型及其構建
資金習性模型
資金總額(Y)=不變資金(a)+變動資金( bX)
資金習性模型的構建——求:不變資金總額 a、單位產銷量的變動資金 b,主要方法有高低點法和回歸直線法。這里主要介紹高低點法。
(1)高低點是指一定時期內 最高的產銷量和最低的產銷量。
(2)單位變動資金(b)
(3)不變資金總額(a)=Y- bx
=產銷量最高時的資金總額-單位變動資金×最高點產銷量
=產銷量最低時的資金總額-單位變動資金×最低點產銷量
二、資本成本
1、資本成本的構成
籌資
費用
企業在資本籌措過程中為獲取資本而付出的代價,如借 款手續費、證券發行 費等,通常在資本籌集時一次性發生,在資本使用過程中不再發生,可視為 籌資數額的 一項扣除
占用
費用
企業在資本使用過程中因占用資本(即取得資本使用權)而付出的代價,如向 債權人支付的利息、向股東支 付的 股利等,是資本成本的主要內容
例如:債務的手續費、公證費、發行費屬于資金籌集費用,債券利息費屬于資金使用費。
發行債券、發行短期票據需要支付利息費用,發行優先股需要支付優先股股利,這些都會產生資金的占用費;認股權證本身是一種認購普通股的期權,它沒有普通股的紅利收入,所以發行認股權證不需要支付資金占用費。
發行普通股、發行債券、長期借款等來自公司外部的資本,都要考慮籌資費用。留存收益是來自于公司內部的資本,不考慮籌資費用。
2、影響資本成本的因素:
(1)通貨膨脹水平高,企業籌資的資本成本就高
(2)資本市場越有效,證券的市場流動性越好,投資者投資的風險越小,要求的預期收益率越低,則企業籌資的資本成本水平就越低
(3)企業經營風險高,財務風險大,企業籌資的資本成本就高
(4)企業一次性需要籌集的資金規模越大、占用資金時限越長,資本成本就越高
3、資本成本的作用——籌資決策、投資決策、業績評價、資本結構決策
注意:
產品定價決策通常無須考慮資本成本。
最佳資本結構是平均資本成本最低,同時企業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因此衡量資本結構是否合理的依據是平均資本成本。
4、個別資本成本的計算
(1)資本成本率計算的基本模式
①一般模式(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
=
一般模式通常只適用于銀行借款、發行債券、固定股息率優先股的資本成本的計算。
②貼現模式(考慮貨幣時間價值)
令:籌資凈額現值-未來資本清償額現金流量現值=0,求解折現率,即為資本成本率。
5、銀行借款或發行債券的資本成本
①一般模式
注意:籌資總額指是借款本金或債券發行價格(平價、溢價、折價發行)
【提示】
銀行借款和發行債券的利息費用可在稅前支付,計算資本成本需考慮利息抵稅作用。
對于銀行借款或平價發行債券來說,由于“籌資總額=計息基數”,因此:
在此基礎上,若忽視籌資費用,則:
銀行借款或發行債券的資本成本=年利率×(1-所得稅稅率)
②貼現模式
令:未來資本清償額現金流量現值-籌資凈額現值=0,可得:
年利息×(1-所得稅稅率)×(P/A,i,n)+面值(或本金)×(P/F,i,n)-籌資總額×(1-籌資費用率)=0
求解折現率 i,即為銀行借款或發行債券的資本成本——參見“投資管理”中“債券的內部收益率”
6、優先股的資本成本
①固定股息率優先股(假定各期股利相等)——按一般模式計算
②浮動股息率優先股
只能按照貼現模式計算,假定各期股利的變化呈一定的規律性,與普通股資本成本的股利增長模型法計算方式相同。
7、普通股的資本成本
①股利增長模型法
其中:P 0 代表目前的股票價格;D 1 代表下期(1 年后)獲得的股利;D 0 代表本期(0 時點)獲得的股利,g 代表股利增長率,f代表籌資費用率。
②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法
假定資本市場有效,股票市場價格與價值相等,則普通股資本成本為:
K s =R f +β×(R m -R f )
8、留存收益的資本成本
(1)留存收益(內部普通股權益)相當于普通股股東用所獲得的利潤對公司的再投資,普通股股東對留存收益再投資所承擔的風險與投入公司的股本相同,因而對留存收益的必要收益率(即留存收益成本)也與普通股相同。
(2)計算方法與普通股成本相同,但作為內部融資
①在應用股利增長模型法時,不考慮籌資費用。
②留存收益資本成本是一種機會成本,不產生現金流出。
9、有關資本成本的表述:
資本成本是資本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的結果;
資本成本包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兩個方面
資本成本受總體經濟環境的影響
資本成本不受企業財務管理體制的影響
10、邊際資本成本的計算
(1)含義:企業追加籌資(組合形式:有股票與 債券的組合籌資)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2)權數:目標價值權數。
注意:在經濟學中,邊際是增加量的概念。
11、平均資本成本(綜合資本成本)的計算,權數的確定:
(1)賬面價值權數——以會計報表賬面價值(歷史數據)為基礎來計算資本權數
優點:資料容易取得,計算結果比較穩定;
缺點:不能反映目前從資本市場上籌集資本的現時機會成本,不適合評價現時的資本結構
(2)市場價值權數——以現行市價(現在數據)為基礎來計算資本權數
優點:能夠反映現時的資本成本水平,有利于進行資本結構決策
缺點:現行市價經常變動,不容易取得;現行市價反映的只是現時的資本結構,不能反映未來的資本結構,不適用未來的籌資決策
(3)目標價值權數——以預計的未來價值為基礎來確定資本權數,目標價值權數的確定一般以現時市場價值為依據,為避免市場價值波動頻繁的影響,可行方案是選用市場價值的歷史平均值
優點:適用于未來的籌資決策
缺點:目標價值的確定難免具有主觀性
三、杠桿效應
1、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當實際銷售額等于盈虧臨界點銷售額時,企業的息稅前利潤為 0,公式中分母為 0,經營杠桿系數趨近于無窮大,這種情況下經營杠桿效應最大。
注意: DOL=
=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DOL=2,如果預計年度的銷售收入增長 20%,則預計年度的息稅前利潤增長2?20%=40%。
DOL=2的經濟含義: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2021年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是銷量變動率的 2 倍,即在 2020年的銷量 100萬件的基礎上,2021 年的銷量每變動 1%,會導致息稅前利潤變動 2%。
2、財務風險
由于(債務或優先股)籌資原因產生的(固定)資本成本負擔而導致的普通股收益波動(大于息稅前利潤波動)的風險,產生原因是資產收益(息稅前利潤)的不利變化(即經營風險)和資本成本的固定負擔(即財務杠桿效應)。
例如:企業公開發行債券將會產生固定資本成本,帶來財務風險。
注意:引起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是資產收益的不利變化和資本成本的固定負擔。
3、財務杠桿系數

①不存在優先股
②存在優先股
注意:
=稅前優先股股利
=稅前固定性資本成本
2021年的財務杠桿系數=2 的含義是: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2021年每股收益的變動率是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 2 倍,即在 2020年的息稅前利潤 200萬元的基礎上,2021 年的息稅前利潤每變動 1%,會導致每股收益變動 2%。
4、總杠桿系數
本期總杠桿系數=本期經營杠桿系數×本期財務杠桿系數
不存在優先股時:
存在優先股時:
稅后利潤=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利息-稅前優先股股利
稅后利潤=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利息+稅前優先股股利)
2021 年的總杠桿系數=4 的含義是: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21 年每股收益的變動率是銷量變動率的 4 倍,即在 2020 年的銷量 100萬件的基礎上,2021 年的銷量每變動 1%,會導致每股收益變動 4%。
注意:不同的產銷業務量水平,有不同總杠桿系數,總杠桿系數也是產銷業務量函數。
【總結】杠桿系數公式記憶方法
起點:
營業收入
過程:
減:變動成本
=邊際貢獻
減:固定經營成本
相除:經營杠桿系數
=息稅前利潤
相乘:總杠桿系數
減:利息費用
相除:財務杠桿系數
終點:
=稅前利潤
注:如果有優先股,則在稅前利潤減去稅前優先股股利。
5、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
固定資產比重較大的資本密集型企業和處于初創階段的企業,經營杠桿系數高,應保持較小的財務杠桿系數;變動成本比重大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和處于成熟階段的企業,經營杠桿系數低,可以保持較大的財務杠桿系數。
6、企業在持續經營過程中,必然承擔經營風險;由于資本結構中有承擔固定性資本成本的債務資本,則企業同時存在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大小是無法進行比較的,因為它們產生于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業務活動。經營風險產生于經營活動,財務風險產生于籌資活動。
7、關于經營杠桿的說法:
(1)經營杠桿反映的是業務量的變化對息稅前利潤的影響程度
(2)經營杠桿的大小是由固定性經營成本和息稅前利潤共同決定的
(3)如果沒有固定性經營成本,則不存在經營杠桿效應
(4)如果經營杠桿系數為 1,表示不存在經營杠桿效應
8、經營杠桿系數=銷售量×(銷售價格-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銷售價格-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由公式可見,在息稅前利潤為正的前提下,經營杠桿系數與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同方向變化,與銷售量、銷售價格反方向變化。
9、關于總杠桿的說法:
總杠桿是由于固定性經營成本和固定性資本成本的存在,導致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大于產銷業務量變動率的現象;在不存在優先股的情況下,總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利潤總額;總杠桿系數越大,說明企業整體風險越大。
10、經營杠桿本身并不是資產收益不確定的根源,經營杠桿不存在(DOL=1),經營風險(即息稅前利潤的變動性)仍會存在,只是不會被“放大”(即息稅前利潤與產銷量等比例變動)。
11、在總杠桿系數(總風險)一定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與財務杠桿系數此消彼長。因此,經營杠桿水平較高的企業,應保持較低的負債水平,以降低財務杠桿水平;而對于經營杠桿水平較低的企業,則可以保持較高的負債水平,以充分利用財務杠桿效應。
四、資本結構
1、資本結構的含義:資產負債表等式右邊的結構
廣義:全部債務與股東權益的構成比率;
狹義(默認):長期負債與股東權益的構成比率,短期債務作為營運資金管理(不屬于資本范疇)
2、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
因素
性質
對資本結構影響
經營狀況的穩定性和成長率
產銷量穩定
高負債(經營風險低)
產銷量和盈余具有周期性
低負債(經營風險高)
產銷量增長率高
高負債(利用財務杠桿的放大效應)
財務狀況和信用等級
財務狀況良好、信用等級高
高負債(債權人投資風險小、債務成本低)
資產結構
擁有大量固定資產
主要通過發行股票融通資金
擁有較多流動資產
更多依賴流動負債
資產適用于抵押貸款
負債較多
以技術研發為主
負債較少(經營風險較高)
企業投資人和管理當局態度
股權分散
更多采用權益資本(以分散風險)
少數股東控制(股權集中)
采用優先股或債務資本(防止控股權稀釋)
穩健的管理當局
低負債
行業特征和企業發展周期
產品市場穩定的成熟產業
高負債(經營風險低)
高新技術企業
低負債(經營風險高)
初創階段
低負債(經營風險高)
發展成熟階段
高負債(經營風險低)
收縮階段
低負債(經營風險高)
稅務政策和貨幣政策
所得稅率較高
高負債(債務資金的抵稅作用大)
緊縮貨幣政策
低負債(市場利率高,債務資本成本大)
注意:最不適宜采用高負債資本結構意味著最不能承擔較高的財務風險,按照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此消彼長的關系,應該是經營風險水平最高的企業。
3、關于資本結構優化的每股收益分析法:
(1)每股收益分析法從賬面價值的角度進行資本結構的優化分析,沒有考慮市場反應,也即沒有考慮風險因素;
(2)不能用于確定最優資本結構;因為最優資本結構是使公司價值最大、平均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而并非每股收益最大的資本結構。
(3)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息稅前利潤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使兩種籌資方式下每股收益相等的息稅前利潤(或業務量)水平。
(4)決策原理: 息稅前利潤越高,越適合舉債融資(即承擔固定性資本成本)——利用財務杠桿
(5)當息稅前利潤超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時,債務融資比股權融資能獲得更高的每股收益。
(6)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存在條件——兩個籌資方案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不同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
4. 關于資本結構優化的平均資本成本比較法
(1)通過計算和比較各種可能的籌資組合方案的平均資本成本,選擇平均資本成本率最低的方案。
(2)側重于從資本投入的角度對籌資方案和資本結構進行優化分析。
5、關于資本結構優化的公司價值分析法
(1)基本思路:在考慮市場風險基礎上,以公司市場價值為標準,進行資本結構優化。能夠提升公司價值的資本結構,是合理的資本結構。
【提示】每股收益分析法和平均資本成本比較法都是從賬面價值的角度進行資本結構的優化分析,沒有考慮市場反應,也即沒有考慮風險因素。
(2)適用情況:用于對現有資本結構進行調整,適用于資本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分析。
(3)原理:尋求使企業平均資本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
①企業價值(V)=股票市場價值(S)+長期債務價值(B)
=凈利潤/權益資本成本+長期債務面值
【提示】
這里假設凈利潤永遠不變且全部作為股利發放(形成永續年金),則依據零增長股票估價模式,股
票價值為永續年金現值(凈利潤/權益資本成本)。其中,權益資本成本通常依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估算。
②平均資本成本 = ×B/V+ ×S/V
6、從理論上說,最佳資本結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使企業平均資本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
7、資本結構理論(5種說法)
無稅 MM理論
別稱:資本結構無觀論,最初MM理論
①企業價值 不受資本結構 影響,即:有負債企業價值=無負債企業價值;
②有負債企業的 股權成本隨著負債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即:
有負債企業的股權成本=無負債企業的股權成本+風險報酬;風險報酬取決于債務比例
有稅 MM理論
(修正MM理論)
①有負債企業價值=無負債企業價值+負債利息抵稅價值;
②有負債企業的股權成本隨著負債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即:
有負債企業的股權成本=無負債企業的股權成本+風險報酬;風險報酬取決于債務比例以及企業所得稅稅率
權衡理論
有負債企業價值=無負債企業價值+負債利息抵稅價值- 財務困境成本現值
代理理論
①債務籌資具有激勵作用,并且是一種擔保機制,可降低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而產生的代理成本 (股權代理成本);
②債務籌資可導致另一種代理成本,即企業接受債權人監督而產生的成本(債務代理成本);
③均衡的企業所有權結構由 股權代理成本和 債務代理成本之間的平衡關系決定
優序融資理論
企業滿足融資需求的順序為“ 由內至外, 由債至股”,即:首先是內部籌資(利用留
存收益),其次是借款、發行債券、可轉換債券,最后是發行新股籌資
三:每股收益增長率用什么杠桿算
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每股收益增長率銷售量增長率=1.8×1.5=2.7,由此可知,每股收益增長率=2.7×20%=54%,答案為2×(1+54%)=3.08(元)這個鏈子看起來可以啊,杠杠的9101杠桿系數是指總杠桿系數吧,總杠桿系數表示的是銷量變化對每股收益的影響程度。銷量增加30%,每股收益將增加30%*2=60%,每股收益變為0.6*(1+60%)=0.96∵DOL=(ΔEBIT/EBIT)/(ΔS/S)DFL=(ΔEPS/EPS)(ΔEBIT/EBIT)∴DOL=1.5=(ΔEBIT/EBIT)/20%(ΔEBIT/EBIT)=1.5*20%=0.3∴DFL=1.8=(ΔEPS/EPS)/0.3∴(ΔEPS/EPS)=0.54所以每股收益增長1.08元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