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發現不少網友在網上搜索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什么?什么是銀行間債券市場這類內容,所以小編也是為此幫大家整理出了下面這些相關的內容,不妨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1,什么是銀行間債券市場
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是指依托于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簡稱同業中心)和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簡稱中央登記公司)的,包括商業銀行、農村信用聯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債券買賣和回購的市場,成立于1997年6月6日。經過近幾年的迅速發展,銀行間債券市場目前已成為我國債券市場的主體部分。記賬式國債的大部分、政策性金融債券都在該市場發行并上市交易。
2,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工具有哪些
銀行間債券市場并購債務融資工具是指非金融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募集資金用于企業并購活動,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短期融資票據或中期票據。 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并購債務融資工具只能以私募方式發行,并購債務融資工具的用途主要為替換商業銀行并購貸款,一般不超過并購總金額的50%。在非公開發行方式下,由發行人和投資人在發行協議中自行約定變更募集資金用途應履行的程序。債券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機構市場,主要的投資者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和各類基金。超短期融資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集合票據
3,關于債券函證的問題
1.銀行間債券市場是只在金融機構之間發行和認購的市場,這個市場上的交易 額都是以億計,一般人想參與也沒這個實力 2.銀行函證是一項審計程序。會計師事務所對被審計單位審計時,必須函證被審計單位的銀行存款和借款。會計師事務所向銀行寄發詢證函,銀行需要核對上面的銀行存款和借款,然后把詢證函寄回會計師事務所。 3.比如A和B是關聯企業,所得稅稅率都是25%,A利潤100萬,B利潤-20萬,如果不借貸資金,A交25萬所得稅,B不用交,現在B借100萬給A,利息8萬,A利潤變成92萬,B利潤變成-12萬,A交23萬所得稅,B不用交所得稅,就達到納稅籌劃 了 函證費由被審計單位或者會計師事務所支付給銀行

4,債務融資工具包括哪些
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簡稱債務融資工具)是指具有法人資格的非金融企業(以下簡稱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目前主要包括短期融資券(短融,CP)、中期票據(中票,MTN)、中小企業集合票據(SMECN)、超級短期融資券(超短融,SCP)、非公開定向發行債務融資工具(PPN)、資產支持票據(ABN)等類型。注冊制 依據:《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管理辦》第三條 債務融資工具發行與交易應遵循誠信、自律原則第四條 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應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簡稱交易商協)注冊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私募債公司債企業債中小企業集合票據超短融等等目前包括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和超級短期融資券等。債務融資工具定義債務融資工具全稱為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它是指具有法人資格的非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約定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企業融資來源1. 個人或者企業的存款2. 作為結算方、托管方等,在該行所陳定的資金3. 央行4. 同業
5,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有哪些
主要以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基金等機構為主,三類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托管量占比達到85%左右,其中商業銀行就達到了70%。 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平穩較快發展,市場規模已居于世界前列,形成了以銀行間市場為主、交易所市場及商業銀行柜臺市場為輔、互聯互通、分工合理的市場格局,有90%以上的債券托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跨越式發展,使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社會融資結構、完善金融宏觀調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與商業銀行關系密切。在1997年銀行間債券市場成立之初,商業銀行即作為首批市場成員進行債券現券和回購交易。目前,商業銀行是銀行間債券市場主要的做市商機構,是央行公開市場業務的一級交易商,是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核心成員,也是國債承銷團的主要成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以來,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中的主導地位遭到市場個別人士的質疑,一種觀點認為,商業銀行持債比重高,單一的投資者結構使得債券市場成為買方市場;還有觀點認為,商業銀行持有債券與貸款一樣仍屬于間接融資,銀行體系存在較高的系統性風險。上述觀點明顯混淆了債券與貸款間的差別,漠視近年來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同時也忽視了我國是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這一現實。 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 已日趨多樣化 盡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展初期,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居主導地位,但隨著市場發展,近年來商業銀行“獨大”的局面已有所改變,一是銀行間本幣市場成員中商業銀行絕對數量增加,但相對數量下降。2008年年末銀行間本幣市場成員1857家,其中商業銀行361家,占比19%。至2015年5月末,銀行間本幣市場成員數總計8366家,其中商業銀行832家,占比降至不足10%,表明銀行間債券市場已經成為以眾多合格機構投資者為主、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機構間市場。 二是商業銀行在銀行間現券市場交易占比呈下降趨勢,非銀行金融機構已成為信用債市場中的主要參與者。據統計,2011年至2014年,商業銀行參與的現券交易市場占比在64%~68%之間,低于2007年至2010年的71%~75%。分市場看,在利率債市場,2007年至2014年商業銀行交易市場占比在72%~81%之間,在信用債市場,交易比重在49%~64%之間,表明非銀行金融機構已成為左右信用債市場的主要參與者。 三是商業銀行債券持有量比重呈下降趨勢,在信用債市場占比已不足五成。2009年年末商業銀行的債券持有量為12萬億元,市場占比接近70%,至2014年年末,商業銀行債券持有量升至20萬億元,但市場占比已不足60%。分市場看,2009年年末,商業銀行國債持有量為30740億元,占國債未償余額的58%,2014年年末這一比例升至70%。2009年年末,商業銀行國開債持有量為24126億元,占國開債未償余額的75%,2014年年末這一比例大體保持不變。商業銀行持有較多的利率債,一方面滿足了銀行的資產配置需求;另一方面也為銀行開展流動性管理,參與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等提供了便利。在信用債市場,2010年年末商業銀行持有企業債4964億元,占企業債未償余額的34%,至2014年年末這一比重已降至23%;2010年年末,商業銀行持有短融及中期票據的比重均超過50%,但至2014年年末均已不足50%。 商業銀行深度參與 銀行間債券市場意義重大 盡管商業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中的持債比重呈下降走勢,但總體規模依然較高,這與我國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有關。以資產規模計算,截至2014年年末,商業銀行總資產達134.8萬億元,雖然2014年商業銀行債券投資余額僅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15.2%,但龐大的資產規模使得商業銀行仍是債券市場主要的持有者。 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商業銀行深度參與銀行間債市,對于優化社會融資結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等均具有積極意義。央行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6萬億元,其中企業債券融資規模占比14.7%,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規模占比為2.6%。從存量數據看,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27.6萬億元,其中企業債券存量為12.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存量為3.9萬億元。數據表明,債券市場已成為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決定性力量。 這其中,商業銀行作為以間接融資業務為主的金融中介,通過將部分資產配置于債券,既實現了風險的分散化,又客觀上提高了我國直接融資比重,那種將銀行持有債券簡單地等同于貸款的觀點是不準確的。 一是與貸款相比,債券作為標準化產品具有較好的流動性,銀行可隨時轉讓。二是銀行可通過債券遠期、利率互換等衍生品對債券投資進行風險管理,因此與單獨持有貸款相比,銀行的抗風險能力更高。三是信用債發行人往往面臨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其所面臨的外部約束明顯高于銀行貸款。四是銀行開展債券投資,不僅有助于債券順利發行與轉讓,也有助于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銀行將一部分資金配置于利率債及信用債,不是增加而是降低了銀行體系風險。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銀行間債券市場仍是主戰場 盡管債券市場發展迅速,但總體來看我國直接融資比重依然偏低,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直接融資比重,降低銀行系統風險,銀行間債券市場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自2005年開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啟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以來,相關制度已初步建立,產品發行和交易已開始采用備案制和注冊制,目前我國已迎來資產證券化發展的大好時期。未來,我國應遵循國際金融市場一般發展規律,立足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動以合格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資產證券化市場平穩有序健康發展。 二是積極推動信用衍生品市場發展。在銀行面臨的各種風險中,信用風險相對比較突出,但風險對沖工具匱乏。雖然2010年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啟了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試點,但由于種種原因其交易極不活躍,風險管理功能無從發揮。有關主管部門應打破利益藩籬,攜手推動場外信用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基于前期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可考慮先在銀行間市場推出以經濟主體為參考標的的單名信用違約互換,適時推出總收益互換、信用聯結票據以及信用違約互換指數等其他信用衍生產品,以為市場提供多樣化的產品選擇。 三是進一步優化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近年來,在人民銀行的推動下,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基本成形。年初至今,人民銀行又推動私募投資基金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并將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入市申請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額度管理同時取消。未來可考慮將養老金、住房公積金等長線投資者直接引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以進一步擴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主體范圍。1、銀行間債券市場是機構投資者市場。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中,有銀行類機構、證券公司、保險類機構、基金類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信用社、企業等其他機構。銀行間債券市場己經不僅是銀行間的市場,同時還是金融機構間的市場和機構投資者市場。2、銀行間債券市場是產品多元化的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產品固定收益類的為主。由于機構投資者比個人投資的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較強強,所以就方便了不同風險等級的債券和金融產品的引入。只要是投資者對產品認可就可以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交易平臺。銀行間的債券交易產品可以是無風險的政府債券、高風險的企業債券、純固定收益類債券和附屬資本類債券;既可以是原生產品也可以是衍生產品,產品比較出多元化。3、銀行間債券市場是多層次的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大概有四個層次的投資者市場:做市商和結算代理人,自營交易金融機構,中小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法人,個人投資者。4、銀行間債券市場是場外市場。場外市場交易就是是通過場外詢價如交易系統詢價,電話詢價,傳真詢價等,然后逐筆成交,成交后進行債券的清算。
以上就是有關“銀行間債券市場是什么?什么是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主要內容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