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期貨]CBOT大豆交易規則
前言:CBOT農產品交易在美國農產品期貨、期權交易量中比例高達72%,在全球的比例大致在30%左右。CBOT事實上是世界農產品期貨、期權交易的大本營。其產生的價格對全球農產品價格有重大影響。
大豆內外盤合約對比
圖一
漲跌停板設置
當市場出價與供給有限時,漲停限制由每蒲式耳70美分提高至1.05美元,甚至到1.6美元。交割月份首日前第2個交易日當日或之后,現貨月合約無價格限制。國內黃大豆合約漲跌停板為4%。
圖二
交割制度
CBOT大豆最后交易日為合約月份第15個公歷日之前的交易日,最后交割日是交割月最后一個交易日后第2個交易日。按照交割要求,倉單須經由交易所核準的倉庫于交割日前至少30天內出具,且所列商品必須在核準當日或次日入庫(該倉庫獲批的初始日期視為核準日期)。 結算所按收到交割通知書的時間順序,將該通知書發送至相關結算會員,結算會員在同一交割月份的同等數量的同一商品期貨合約上,選擇有交易義務的、持有時間最長的未平的多頭持倉進行交割通知。
內外盤套利

CBOT和DCE豆類品種價格波動高度相關是跨市套利的基礎。大豆進口量的快速增加,增強了美國大豆市場與國內市場的影響和互動,同時也提高了CBOT大豆期貨市場的相關性。根據歷史統計分析,從2002年3月18日大豆合約修改后至今,DCE大豆期貨價格和CBOT大豆期貨價格相關性高達0.9,屬于高度相關。CBOT和DCE兩個市場的高度相關,為我們提供了相互進行對沖的可能。
在正常的進出口貿易條件下,進口大豆成本和國內的大豆價格之間會保持一個正常的價差關系,既壓榨企業的正常利潤。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這種正常的價差關系會扭曲,導致遠期大豆進口成本和國內期貨價格的價差偏離正常的區間,這種扭曲反映到期貨市場上面,就表現為CBOT大豆期貨價格和DCE大豆價格之間比價關系的偏離。由于貿易渠道是暢通的,當兩個市場之間價格出現較大的偏離時,壓榨企業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會及時調整未來的大豆進口量。未來進口量的增減將改變未來國內大豆市場的供求關系,使兩個市場之間不正常的價格偏離得到修正,為我們提供了跨市場套利交易的潛在獲利可能。
進口大豆成本(除倉儲費)估算 =〔(CBOT期價+FOB升貼水)×單位轉換系數+海運費〕×增值稅×關稅×人民幣匯率+港雜費;目前粗略估算進口大豆在5329元/噸。若大豆進口盈利可相應做多CBOT大豆,做空國內黃大豆。
大豆提油套利舉例:壓榨利潤=豆油價格×0.185+豆粕價格×0.78-加工費-大豆進口價格。若壓榨利潤大于零,那么可相應做多CBOT大豆,做空國內國內豆油、豆粕。
綜上,方案有:買CBOT大豆,賣DCE大豆;買CBOT大豆,賣DCE豆粕、豆油;買CBOT大豆,賣DCE豆粕等。
品種間套利
大豆和玉米同一季節播種,在對耕地面積的占用中存在著競爭關系。在耕地面積總體穩定的情況下,某一種作物播種面積的上升意味另一種作物面積的下降,價格關聯度較強。由于計算種植比價相對繁瑣,所以業內通常較多使用市場比價來比較大豆和玉米的關系。
正常情況下玉米與大豆之間相關系數達0.9,這就使二者之間的比價關系大部分時間維持在一個正常的波動區間內運行,當價格走勢出現大的變化時,其相關性降低,比價關系出現偏差,當比價關系開始由偏差向常態運動區間回歸時,可能出現跨品種套利的機會。
圖三
根據歷史經驗,CBOT玉米與大豆的比價關系一般在2.4-2.8之間,當二者的比價關系偏低時。比價關系在回歸正常區間的過程中,大豆與玉米二者將會出現套利機會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