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遺憾的“天才少女”,第一個投資馬云,卻中途離場錯失7500億
近年來,利用互聯網做生意的成功人士不計其數,包括阿里巴巴的馬云、騰訊的馬化騰等。毫無疑問,騰訊和阿里巴巴成就了很多人,同時,也讓很多人留下了遺憾。
比如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當年,馬化騰找到李澤楷和IDG為自己的公司融資。IDG跟著李澤楷分別以購買20%的方式投資了騰訊,騰訊則以22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其40%的股權。后來,李澤楷為了收購香港電訊,便出售了自己的核心業務,其中就包括騰訊的股份。
2001年,李澤楷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騰訊20%的股份。現在看來,當年出售的騰訊股份,是李澤楷的一次錯誤選擇。如今,騰訊的市值是香港電訊的100多倍。錯過騰訊,李澤楷也因此“損失”了數千億。
而李澤楷也不止一次為錯誤出售騰訊20%的股權而后悔,與他擦肩而過的是一個競爭世界首富的機會。就連一向“不為錢財而做生意”的曹德旺也為他惋惜:“就這一下他不能成為全球首富了,這個是血的教訓”。
而同樣的歷史也已經重演。李澤楷沒料到騰訊的未來,也有人沒料到阿里巴巴的今天,就在李澤楷賣掉騰訊股份僅僅三年后,一位哈佛畢業的才女清空了阿里巴巴26.4%的持股比例。在當時,豐厚的七倍回報堪稱獨一無二的投資,而如今卻成了人生最大的遺憾。
1984年,第三次參加高考的馬云,勉強考上了杭州師范大學。事實上,他報考的是北大,只是考試的成績離他的夢想太遠了。而同年,來自臺灣一名16歲的天才少女,直接跳到哈佛讀高二,她就是林夏如。
一邊是美國最好的大學,一邊是在浙江都排不上的三本。在1980年代,這兩種類型的起點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當然,現在也一樣,但這個世界最奇妙的地方就是創造讓人意想不到的巧合。15年后,這兩個原本八竿子打不到人,卻坐到了同一張談判桌上。
而在林夏如之前,馬云曾拒絕過37家不合適的投資人,但事實上,阿里巴巴18羅漢中曾有人透露,馬云是被拒絕了37次,其50萬的啟動資金早已經用完,員工工資也遲遲發不出去,他急需一筆錢來續命。
作為一家國際投行的合伙人,林夏如何以能千里迢迢跑到杭州去調查一個當時在我國微不足道,甚至連公司架構都不完整的阿里巴巴呢?這一切還要感謝阿里巴巴如今的二把手蔡崇信。
其實,在阿里創立之前,蔡崇信的年薪就已經達到了75萬。后來不知為何,蔡崇信放棄了自己75萬的年薪,反而選擇和馬云一起創業,而馬云給他的月薪只有500元!不過,基于之前在投行的工作經驗,他積累了很多人脈,林夏如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林夏如帶著自己的好奇,見到了馬云。加上馬云本身就是一位非常有實力的“講師”,所以,二者之間交談很愉快。最終,林夏如決定出資500萬美元,獲得了阿里40%股權,其中,高盛出資330萬美元,占比26.4%的股權。
阿里巴巴就這樣完成了天使輪融資,估值1250萬美元。按照當時的美元匯率,正好1億。
值得注意的是,林夏如的投資對阿里巴巴來說就是雪中送炭。這筆投資雖說可以讓阿里巴巴變得越來越強大,但林夏如投入的這些資金并沒有讓阿里巴巴走出低谷。直到馬云遇到了孫正義,再給了馬云2000萬美元的投資,這才讓阿里巴巴走出低谷。而正是這兩筆資金,才真正讓馬云的阿里巴巴起死回生。
而至于馬云最應該感謝的人,網上說得最多的便是孫正義,但就時間而言,林夏如比孫正義早了整整一年。更重要的是,她解決了馬云最頭疼的兩個問題。所以,從源頭的角度來看,林夏如才是馬云真正的恩人。
雖然林夏如是第一個買下阿里1/4股權和財富的人,但他卻沒能經受住2000-2004年間互聯網泡沫危機的洗禮。
2000年,隨著互聯網泡沫的來臨,林夏如就在這樣的壞境下放棄了阿里巴巴,沒有跟股。事實上,高盛和阿里巴巴一開始就存在分歧,當時,高盛希望阿里巴巴能盡快上市,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融資。而馬云卻覺得阿里巴巴上市還早,所以最終有點不歡而散!
此后,林夏如于2003年離開投資行業,高盛隨后以22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了阿里的股份。自以為全身而退的林夏如萬萬沒想到,阿里不僅挺過了互聯網的泡沫危機,反而還成為了舉世聞名的超級企業。
曾有人計算過,如果將阿里的收益和市值結合起來,那么,林夏如當時的股份就可以獲得7500億的回報,然而林夏如卻早早的下了“這趟船”。
有媒體稱,阿里巴巴的投資是高盛集團在全球最大的失敗,而對于林夏如來說,也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的確,林夏如是一個一生都充滿精彩人生的“天才少女”。不知道她是否會為自己的“錯誤決定”而感到惋惜。但無論如何,阿里能挺過這一次的斷糧,也有林夏如的功勞。至于后來林夏如的退出,她也沒有真的錯,畢竟,在這場危機下,誰敢拿出這么多的錢去冒險呢?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