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咸陽秦都站在哪
咸陽秦都火車站:咸陽(高鐵)秦都站位于玉泉路郵政局十字西邊約1公里處。可乘坐19路、30路公交車吉祥駕校下車,向西100米就能看到咸陽秦都火車站。乘21路公交車郵政局下車,十字西邊約1公里處。
2,秦都咸陽就是西周都城鎬京嗎如果是秦何時定都在咸陽
都在今天的西安附近,不過不是一回事,秦孝公時商鞅確定都城東遷到咸陽,因為那個地方既在山之南又在水之北。是的商鞅時代西安
3,秦都咸陽在現在的西安市還是咸陽市
咸陽啊!我的家鄉就在那里,那里是西安與咸陽的交界線。那里有個福銀高速,就是連接兩城市的。很高興為老鄉解答。。秦都咸陽是現在的咸陽市,主要建筑在咸陽境內,現在的戶縣,高陵,長安,在建國前和建國初期都屬于咸陽,所以漢朝的都城實際上也是在咸陽,而且咸陽的歷史遠比西安早,秦以前在陜西建的都其實都是咸陽,只是名字不一樣而已原本在咸陽,但現在的說法是當時咸陽屬現西安…個人偏向咸陽。秦都區是屬咸陽市在西邊,東邊和西安接界的是渭城區,目前提倡西咸一體化,但行政仍兩市獨立。很簡單的說,古咸陽城橫跨現在的咸陽,西安兩市.皇宮在咸陽市境內, 符陽宮在西安的戶縣,阿房宮在西安市,秦始皇陵,秦二世陵也都在西安

4,秦朝首都是哪里
今天的陜西省咸陽市的確是秦朝乃至當時整個中國的首都。當時秦始皇筑長城的最重要一個原因是防止北方民族攻入內地,保衛首都咸陽。在古代大城市咸陽市的南郊有一個小村莊,叫做長安村,秦朝滅亡后項羽火燒了咸陽的阿房宮,咸陽成為了一座廢都。后來漢朝在咸陽的長安村一帶發展起來,才慢慢發展成了古長安,再發展到今天的西安市的區域。所以說,西安市是從咸陽市分離出來的城市。確切講,正而八經的秦朝首都咸陽位于今天的陜西省咸陽市境內市區東北方向的渭城區窯店鎮一帶,那里有“秦咸陽宮”的宮殿遺址和博物館。因為西安和咸陽兩個城市挨得太近,所以總被人誤會咸陽和西安是不分的。其實是兩個省級地區市,互不隸屬。以上資料來自最權威的國家研究秦朝歷史的有關部門,歡迎驗證。 秦都的興廢 秦都咸陽,位于今陜西咸陽市以東十公里處的長陵車站、窯店鎮和尚家村車站一帶,范圍約東西十二里,南北十五里。城址原在渭河以北,后因渭河北移,現今南部已經處于渭河以南。據近年考古發掘,宮殿遺址多在城北山塬上,以窯店鎮一帶最為密集,地勢居高臨下,便于控制全城,西南部城外為手工業作坊區和居民區。咸陽從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定都到秦二世三年(前207)秦朝滅亡,建都時間達一百四十三年之久。從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統一六國算起,它作為全國的首都卻只有十四年。咸陽大規模的發展是在秦始皇在位期間。秦始皇每滅亡一國,就仿照其宮殿形式,另建宮室在咸陽北部高坡上;又嫌咸陽原來的宮室小,在渭河以南也修筑了大量的宮殿園苑。當時關中西起雍縣(今陜西鳳翔南),北至涇水,離宮三百。秦始皇又遷全國豪富十二萬戶于咸陽,使咸陽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城市。秦末,項羽西入咸陽,焚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城市化為灰燼,從此,咸陽喪失了它的歷史地位。西安咸陽啊!咸陽是中國的第一任首都,史學家們考證并贊譽為“華夏第一都”,在咸陽、西安一帶
5,秦朝古都在哪里
陜西咸陽西安咸陽市位于關中平原的中部,既在九竣諸山以南, 又在渭水以北,山南叫陽,水北也叫陽,山水俱陽,故名咸陽。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封建王朝一秦王朝建都之地。南北長1 45千米,東西最寬106千米,面積1 0119平方千米。轄興平市一市,秦都、渭城、楊凌3個區,武功、涇陽、三原、禮泉、乾縣、永壽、彬縣、長武、旬邑、淳化10個縣,共有216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3843個行政村,163個居委會。人口504萬人。 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呈階梯形,表現為三個單元:一是南部渭河、涇河平原,約占總面積1/5;二是中部臺塬區,也約占總面積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區,約占總面積3/5。境內大小11條土石山嶺,集中在北部。市區海拔378—421米。東北部的石門山海拔為1885.3米,為全市最高點。全市最低處在東南部三原縣大程鎮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境內山脈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嶺余脈的馬欄山、石門山,中部嵯峨山、筆架山、九峻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氣候:因地形特征,又分為兩個具有明顯差異的氣候區:南部平原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無霜期213天;北部高原溝壑區,氣候稍寒,冬春略長,年平均氣溫不足1 0℃,無霜期180天。全境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由南向北遞增,50%集中在7、8、9月,常常秋雨連綿,久陰不晴。 河流:涇河從西北入境,向東南流出注入渭河。渭河自西向東沿南界流過,形成“人”型水系。其大大小小的河溝,像毛細血管一樣,分別注入涇渭兩條動脈。 礦藏:主要有煤、鐵,石灰石、陶土、鐵礦石、大理石等1 6種。市區北部屬渭北“黑腰帶”的一部分,煤炭儲量在100億噸以上,為陜西第二大煤田。中部石灰石儲量40億立方米。 經濟: 有耕地41.54萬公頃,是陜西主要糧、棉生產基地,全市有9個省級優質商品糧基地縣和6個國家級優質商品糧基地縣,人均產糧居陜西之首,每年提供商品糧5億多公斤。多種經營已形成以棉花,蘋果、烤煙、蔬菜、籠養雞、生豬等產品為主的1 5個商品基地。尤其是“紅富士” 蘋果等新品種多次獲國家和省優質果品獎。大力發展禮泉短富、皇家嘎拉、美國8號等優質品種。美國紅地球葡萄已在涇陽、三原、禮泉、永壽建立了200公頃開發示范園。境內動物以家畜家禽為主,是關中驢、秦川牛的主要產地,奶山羊發展較快,已成為陜西奶山羊基地之一。天然次生林5萬公頃,優勢樹種有遼東櫟,山楊,白樺、油松等,林木總蓄積量為456.5萬立方米。11.5萬公頃草場。中草藥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品種達626種。野生動物資源有鳥類14目、30科、140余種。 咸陽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已形成紡織、電子、煤炭、石油化工、機械為主體的工業體系。紡織工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棉紡、毛紡、化纖、印染、服裝、紡織機械及紡織科研門類齊全、相互配套的完整體系,成為全市出口創匯的主導產業,其年產值占全省紡織業的I/3。電子工業已成為實力較強、技術裝備水平較高的新興產業,全國最大的彩管廠陜西彩色顯像管總廠等13家大中型電子企業集中于市區西郊,其年產值占全省電子工業的近一半。秦都已被人們譽為“紡織電子城”。咸陽市已成為陜西最大的果品生產加工基地,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電子工業基地、能源化工基地,醫藥保健基地、紡織工業基地。 交通: 隴海鐵路貫通東西,咸(陽)銅(川)、西(安)韓(城)鐵路與隴海線在此交匯;西(安)蘭(州)、211國道、咸(陽)宋(家川)、西(安)寶(雞)、西(安)銅(川)等公路干線四通八達,縣縣、鄉鄉實現了油路化。已建成的西安至天水、西安至銅川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幾千年的“咸陽古渡”已被橫跨渭河的鐵路和公路大橋代替。國內第四大機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有國際、國內航線80多條。 名勝古跡: 全市文物景點5000多處,國家級文物12處,省級73處。乾陵舉世聞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夫婦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昭陵(唐太宗墓)、茂陵(漢武帝墓)、陽陵(漢景帝墓)等27座帝王陵墓和256座陪葬墓,形成綿延百里、蔚為壯觀的帝王陵墓群。還有鄭國渠渠首遺址、彬縣大佛寺、唐昭仁寺大殿、楊貴妃墓等。咸陽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秦時的首都是咸陽,在西安西邊。咸陽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