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及面臨挑戰
(一)外部環境帶動
1.適應“互聯網+”大環境的需要。“互聯網+金融”的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對傳統銀行的“存、貸、匯”構成了威脅和挑戰。互聯網、金融、電商、第三方支付及眾多企業紛紛涌入這一領域,搶占市場機遇,銀行業的競爭勢必會以互聯網金融為中心愈演愈烈。未來幾年互聯網金融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成為銀行業突破原有發展模式,尋求潛在增長的重要方向。
2.落實普惠金融的需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金融機構根據創業創新主體資金需求“短、頻、快”的特點,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務。人民銀行、銀監部門要求借助互聯網技術開展普惠金融,并提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開展的互聯網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范本”。
(二)內部轉型驅動
1.縮減人力成本的需要。安徽農商銀行系統始終以支農、支小、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為理念,始終具有貸款筆數多、額度小的特點。
2.釋放業務流程壓力的需要。傳統信貸業務辦理模式需錄入信息、走信貸流程、手續上需復印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賬戶流水等數項材料,客戶體驗差,科技化和精細化管理難度大。
3.落實風險防控的需要。過去線下模式,無法落實貸款“三查”制度;同時針對小額貸款“借名”、“壘大戶”及借款人重大疾病等隱形風險難以及時發現。
實施時間
項目從2016年3月份啟動開發,2016年7月13日在亳州藥都農商銀行正式試點上線;
2017年8月8日在亳州地區利辛、蒙城、渦陽等農商銀行上線;目前正在啟動二期項目建設,23家農商銀行正參與項目推廣。
應用技術/實施過程
(一)“金農易貸”運行模式
從操作流程看,金農易貸模式以政府大數據為核心,在整合分散在亳州市各個政府部門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為個人客戶提供一定額度的信用或擔保授信。客戶只需一張身份證,以手機銀行為載體,就能享受藥都銀行線上申請、線上授信、線上用信的全流程智能化金融服務。
(二)無縫對接“三大系統”
1.線上客戶身份核實系統。依托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電子銀行渠道加強對客戶身份真實性識別,實現客戶自助發起申請。
2.金農易貸本地化業務系統。主要包括貸前調查、貸時審查,貸后檢查,實現自動準入調查、自動評級授信、自動風險預警、自動利率定價。

3.信貸自動化管理系統。實現客戶自助簽訂合同,自助辦理借款、還款。
(三)科學構建“四大模型”
1.準入檢查模型。主要是通過市政府大數據、金融機構征信數據以及其他數據,篩選符合貸款條件的客戶。
2.信用評級模型。主要是依靠FICO打分卡,使用相關的信用評分指標,對客戶申請進行信用評估,給予一定的授信額度。
3.實時風險控制模型。基于客戶家庭關系、企業及股東關系、轉賬及現金交易關系,評估客戶風險指數,從而控制信用風險。
4.貸后風險預警模型。主要是進行貸后管理,定期對授信客戶進行貸后風險檢查,發現風險及時處理。
應用效果
(一)有效降低信貸門檻,踐行普惠金融宗旨。
一是對申請人而言,通過該模式,實現了“數據跑路”,通過政府的權威渠道,最大化節約了申請人成本。傳統模式需申請人花費很多時間、財力、人力去提供符合銀行需要的證明,如房產、戶口本、收入證明、擔保人材料等,流程漫長、手續復雜。而這些資料、信息原本就沉睡在政府部門的數據庫里。
二是對金融機構而言,借助政府大數據平臺,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合理的授信模型、定價模型和風控模型的自動分析處理,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金農易貸”在亳州試點以來,截至6月末,共有申請農戶17.1萬戶,占比84.64%;農戶授信9.46萬戶,占比81%。
(二)切實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與傳統一般貸款相比,“易貸卡”具有一次授信、隨借隨還的特點。客戶在需要資金時放款,在有富余資金時可還款或者部分還款,降低了資金實際使用成本;在授信期限及額度內循環周轉使用,大大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信貸服務移動化,提高操作便捷性。通過與手機銀行相結合,實現信貸服務的區域的全覆蓋和服務的全時空,在提高的貸款的獲得性和自主性的同時,又進一步提升了操作便捷性,使省內城鄉居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今年以來累計發生手機信貸交易265.76萬筆、1028.35億元,占易貸卡總交易量74.78%。
單位介紹
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省聯社)成立于2004年12月18日,由全省83家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農商行)共同出資組成,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地方性金融機構。下設17個內設部門、5個審計中心、5個督導組。
深化農信社改革以來,省聯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認真履行“服務、指導、協調、自律和行業管理”職能,團結帶領全系統廣大干部員工,堅持服務“三農”、服務縣域、服務小微、服務社區的市場定位,以加快業務轉型升級為主線,立足“對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對內激發法人機構活力”,抓發展、控風險、推改革、強素質、樹形象,取得了發展速度、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使得一度積貧積弱、瀕臨破產的高風險機構,逐步發展成為改革創新走在前列、支農支小位居主力軍地位、承擔社會責任發揮著不可替代作用的地方金融機構。
本文由2017年度農村金融科技創新優秀案例評選組委會授權金科創新社發表,轉載請注明出處和本文鏈接。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