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ST大控股價跌破1元,至此滬深兩市已共有6只股票股價低于1元,分別為*ST大控、*ST華業、金亞科技、眾和退、華澤退和退市海潤。
其中,*ST華業已經連續7天收盤價低于1元面值,或成第二個因“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退市”的股票。
A股多項紀錄被刷新。退市海潤繼續跌停,成為“1毛股”,刷新最低價紀錄;華澤退則以41個跌停,不斷刷新A股連續跌停紀錄。
A股仙股時代到來?
4月份以來,ST板塊持續下跌,A股市場“仙股”和“準仙股”明顯增多。
除了將要退市的3只股票和暫停上市的金亞科技,*ST華業、*ST大控也加入了“仙股”行列,股價分別報0.92元、0.99元。*ST雛鷹和*ST華信股價分別報1.01元、1.07元,掙扎在“仙股”邊緣。
退市海潤今日繼續跌停,股價報0.18元,連續19個跌停,繼續刷新A股最低價紀錄。賣一還有430萬手封單。公司預計最后交易日期為7月8日。
華澤退則以41個跌停,再次刷新A股連續跌停紀錄,已經遠遠超過此前*ST長生連續32個跌停數量。華澤退今日報收0.69元,總市值為3.75億元,賣一還有53萬手封單。
低價股不斷擴容。從最新股價分布情況來看,兩市1元股攀升至60只,其中41只股票為ST類公司。非ST股有龐大集團、堅瑞沃能、山東鋼鐵、永泰能源等。
*ST華業或成第二個中弘股份
2018年12月,中弘股份成為A股首只“跌破面值”退市的個股。
今日,*ST華業再度跌停,收報0.92元。已經連續7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向“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又近一步。
根據A股相關規則,如果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不包含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截至目前,除紫金礦業——每股面值0.1元,A股每股面值都是1元),股票將被終止上市。
實際上,去年爆出百億“蘿卜章”應收賬款債權騙局大雷后,*ST華業已經深陷困境。

2015年*ST華業不斷“加杠桿”受讓恒韻醫藥應收賬款,規模逾百億元。然而,到2018年9月底該業務“爆雷”。公司公告稱,應收賬款出現逾期,追償小組發現相關文件上公章系偽造,公司現有應收賬款存量規模高達102億元。
此后,*ST華業不斷曝出債務違約、實控人暫無法回國、控股股東質押股遭強平、董事涉嫌詐騙被刑拘等一系列問題。
公司業績慘不忍睹——2018年公司營收48.87億元,虧損額高達64.38億元;年報被會計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股票因此披星戴帽。債務連續違約——2018年涉及本息5.36億元的“17華業資本CP001”違約后,今年6月4日又公告“16華業02”無法按期兌付兌息。此外,6月3日起,控股股東持有的公司股份2.92億股被法院輪候凍結,子公司持有的2億元私募基金也被司法凍結。
6只仙股共涉及近56萬戶股東
6只個股淪為仙股,深陷其中的投資者無疑損失慘重。
截至2019年一季度(華澤退截至2018年三季度),*ST大控、*ST華業、金亞科技、眾和退、華澤退和退市海潤最新股東戶數為6.43萬戶、7.24萬戶、4.49萬戶、6.15萬戶、6.77萬戶、24.19萬戶,合計高達55.87萬戶。
其中,三只退市股票眾和退、華澤退和退市海潤今年以來跌幅均超過79%,目前還沒有打開跌停的跡象。
警惕績差股炒作風險
為何近期A股“仙股”和“準仙股”數量不斷增多?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一方面和市場行情有關。目前A股市場的避險情緒比較強,再加上退市制度日趨嚴格,對于一些風險相對較大、彈性較高的ST股投資者大都敬而遠之。另一方面,監管層對信披要求越來越高,一些公司潛在問題不斷暴露,基本面惡化。在監管長期趨嚴的環境下,仙股肯定會越來越多。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A股市場越來越崇尚價值投資,基本面好的股票股價不斷創新高,績差股越來越邊緣化。隨著退市制度的嚴格實施和注冊制的推行,績差股被市場拋棄是必然趨勢。此前已經出現了中弘股份“跌破面值”退市的案例,仙股將更加無人問津。
在滬港通、深港通開通之后,A股生態逐步優化。這必然會導致一些績優股享受估值溢價,績差股和題材股估值折價,和香港一樣出現一批仙股。
楊德龍提醒,對于績差股,投資者一定要小心謹慎。 以往烏雞變鳳凰的故事,以后會越來越少。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