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有著廣泛的使用,尤其是財務報表的確認和呈報方面,對公允價值的可靠性要求更高。假如公允價值不能可靠確認、計量,將無法規避審計風險。
一、公允價值的相關概念
1.公允價值的內涵
廣義上公允價值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項內的公平價格,同時具有可靠信息的特征,狹義上它作為獨立的計量屬性,反映一種公平交易市場的價格。由于公允價值是理性雙方自愿達到的交易價,其確認并不在于業務是否實在發生。
在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公允價值直接、間接地使用到許多資產的計量與確認中。
2.公允價值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在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在執行了必要的審計程序的基礎上獲取充分、恰當的審計證據,以確定公允價值的確認、計量(包括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和披露是否符適合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規定,并得出相應審計結論的過程。
可以說它是伴著公允價值會計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二、公允計量的影響因素
公允價值審計的難點在于實踐中價值的確定。在施行審計時,審計人員要通過各種審計程序和辦法來取得審計對象的公允價值,這就需要警惕審計風險因素的影響。主要因素有:
1.從事公允價值計量的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對公允價值的熟悉;對被審計單位的實際了解情景;針對實際情景,自身的勝任能力。
2.信息技術在公允價值計量中的作用

了解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應用軟件;清晰被審計單位是否設立應有的臺賬。
3.公允價值計量或披露的賬戶或交易的類型
從財務實務角度入手,了解相關賬戶的設置情景;公允價值賬戶所觸及交易類型,關聯賬戶,關聯單位等情景。
4.確定公允價值時治理層做出的重大假設
治理層對公允價值的相關認定和重視情景,以及對公允價值的干涉力度。
三、辨認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除了對上述影響因素要加以防范,審計人員還要提高自身評估風險、發現舞弊的能力。
首先是根據對被審計單位確認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程序及相關控制活動的了解中發現的不確定性因素、辨認的風險,與有關各類交易、賬戶和列報相聯系;再與認定層次可能發生的錯報領域相聯系;最后確定所辨認風險的嚴峻程度。
假如辨認的重大錯報風險是特殊風險時,要求審計人員應嚴格參照審計準則的規定進行處理。但在此期間應充分考慮內部控制的作用,因為體制健全、運行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減少錯報的發生,反之則會使錯報由可能變為事實。
公允價值審計之所以受到重視,不只因為它的詳細內容是財務報告列報與披露的重點,還體現著被審計單位的治理能力。在計劃和執行公允價值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肯定要客觀、公正的審計評價,在市場動態變化中提高核算的正確性,從而將誤差范圍縮小,才保證審計質量,使審計施行效果充分施展。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