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作為海內居民財富的第一大流向地,許多人只是明白存銀行有利息,存銀行安全,當攢夠一筆錢之后,就會到銀行換成一張存單,拿在手里,到期后假如不用就繼承轉存。現在以至不需要到銀行去,我們在手機上就可以存上這么一筆定期。但存銀行真的適合嗎?今天“司長”就來和大家嘮一嘮銀行計息的秘密。
銀行吸收公眾存款,一般分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兩大類。其他的還有7天通知存款,大額存單等,這里不細說,感愛好的小同伴可以自行研究下,這對我們接下來要聊的話題沒有影響。
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利率一般在0.3%左右,也就是1000塊錢,存1年大概可以拿到3塊錢,為什么是大概?有兩點原因:1.計息時是以結息(結算利息)日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為準,不肯定就是你放錢進去時分的利率;2.活期存款計的是復利不是單利,也就是結息后的利息計入本金。拿中國銀行舉例,其他家一樣,最多在結息日期上有變化。中國銀行對其個人客戶活期存款計息的規定如下:“按季結息,每季度末月20日結息一次,以結息日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計息,利息并入本金。未到結息日清戶者,按清戶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存款利率算到清戶前一日止。存期內如遇利率調整不分段計息。”
什么意思?簡樸來說,就是中國銀行的活期存款,一年結息四次,分別在3月20日,6月20日,9月20日和12月20日,結息的時分,利率以當日的掛牌利率為準,中間的利率不管漲跌都當沒發生。3月20日收到的利息,計入到本金中,在6月20日結息的時分,這部分利息也要給你支付利息,即計復利。假如說,在這4個日期之外的其他時分你銷戶了,就按銷戶當日的掛牌利率給你計算利息。“算到清戶前一日止”的意思是,你的錢必須在銀行過夜,銀行才給你算利息,你銷戶當日是不給你算利息的。另外一點是,活期存款計息時的本金,不是按計息日你賬戶里有多少錢算的,而是計算你從上個結息日到目前,平均每一天有多少錢算的,也就是日均存款,比如你在上個結息日結束后,只在賬戶里放了90萬1天(過夜),其他時分都是0元,那么結息的時分本金就是按10000元算的(假設有90天)。假如當時的掛牌利率是0.3%,我們算下應當結算的利息是10000*(0.3%/360)*90=7.5元,這也就是許多人明明記得卡里沒有錢了,怎么偶爾查一下,還有塊把錢的原因,并不是銀行弄錯了。這里還有一點要注重下,銀行結息的時分都是按日計算的,一般日利率=年利率/360。而計息天數,有的銀行是按實際天數計算(一年有365天利息),有的則是按每月30天計算(一年有360天利息)。差別不大,明白就好了。
活期存款,利息計算舉例
定期存款
定期存款,是銀行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這個理解起來比較簡樸,就是和銀行約定一個期限,在此期間里,錢“借“給銀行用,為此銀行會支付給我們一筆費用(利息),這個利息根據銀行給定的利率算出。因為等著“借”錢給銀行的人許多,銀行不可能跟每一個人說,你“借”錢給我的利率是多少,他“借”錢給我的利率是多少。因此,銀行會給一個掛牌利率(貼出來的利率),明確說,借給我1年我給的利率是多少,2年又是多少等等。需要注重的是,銀行定期存款的計息方式是單利。比如,小明同學存一筆3年期定期存款,掛牌利率是3%,那么三年后,小明可以從銀行拿到10000*3%*3=900元利息。
定期存款,有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假如中途急用錢,而存款沒有到期,不得不取出的時分,銀行會按照活期存款的利率給我們計息。這樣基本上我們的錢就白給銀行用了。其實之前銀行有出過一款靠檔計息產品,就是假如存的是3年期定期,但在第三年的時分忽然用錢,銀行會認為你是存了2年定期,在2年期滿的時分把錢取出來放到了活期里,這樣客戶前兩年還是可以拿到2%以上的收益,相比0.3%的活期利息要少損失不少錢,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這種產品已經被監管叫停了,大家假如還是把錢放銀行,也就只能老誠實實的存定期了。
生存中,銀行有許多家,大家都明白每家銀行的利率是不同。一般小銀行的利率要比大銀行高一些。這是為什么呢?許多人心里其實都有答案,那就是“安全”。因此,利率其實實質上是一種”補償“,小銀行的利率比大銀行的利率高出的這一些,就是對“風險”的補償。而每家銀行利率中都會給出的基本補償,就是“工夫”的補償,因為我們把這筆錢”借“給銀行,我們自己這段工夫就沒得用了。而活期和定期之間的差額,其實是銀行對”不確定“什么時分你要把拿走的一種”懲罰“。了解了利率之間差距的實質,假如我們既想要本金安全,也想要小銀行相比大銀行多出來的風險差額,那么就可以多存幾家小銀行,每家的存款額不要超過50萬,因為我國的銀行保險制度規定,當銀行倒閉時,低于50萬的本金,會得到全額賠付,而超過的部分就不肯定了。

復利的力量
上面的介紹,我們提到了單利和復利,下面我們就張開介紹一下,并讓大家感受下復利的威力。為何復利被稱作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是人類第八大奇跡。
所謂復利,就是投入本金得到的收益會并入到本金中,繼承為我們創造收益。其收益的計算辦法是:本金*(1+收益率)的n次方,再減去本金。這個n就是計算收益的次數,一般以年為單位的話,這個n就是多少年。相比于單利的收益計算方式:本金*收益率*n。我們很輕易發現,復利對我們收益的貢獻是指數級的。學過簡樸數學的人都清晰,按照這個公式計算,n越大(工夫越久),單利和復利的差距就越大。為了直觀的對比,這里做了如下表格:
復利與單利對比
按照上表所示,在年化收益10%的情景下,投資20年,結果就是6.73倍,也就是今天投入1萬元的話,20年后就變成了6.73萬,本金增長了6.73倍。那么30年,結果是17倍,40年是45倍,50年是117倍,到了后面,復利就會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那么20%的年化收益呢,10年就增長到了6.19倍,20年38倍,50年的時分,就是驚人的9100倍。所以投資就是找到,一個長期收益穩定的資產,買入并持有,然后和工夫做朋友,緩緩變富。種一棵樹最好的工夫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所以投資越早開始越好。
可惜的是,銀行的定期利率并不高,而且是計單利的,所以存銀行大概率不會讓我們緩緩變富,相反可能會緩緩變窮。《股市長線法寶》的作者西格爾教授,在他的著作中做過如下統計,在1800年的時分投入1美元,到2013年時,股票資產可以讓你擁有1800萬美元,債券則只能擁有29100美元,相差了近千倍。國債就更差了,只有5383倍的回報,而黃金,即使在金本位解體的情景下,也只有85倍回報。同期物價則漲了19倍,也就是說1美元假如不投資,200年后購買力下降了95%。這里我們補充下以3%的利率存銀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并自動轉存,200年后這1美元將變成多少錢,答案是313美元。也就比買黃金輕微好一點,但相比股票資產差距巨大。這里并不是鼓吹股票資產,也不是說讓大家買股票,只是在陳述一個現實。任何的投資決策都應當設立在能力圈范圍內,超出能力范圍的事情,即使憑運氣賺到了錢,最后也會憑實力還回去。我們應當做的事情是刻苦學習,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投資市場,長期10%的年化收益率并不高,應當是每一個成年人都可以通過簡樸的學習取得的收益率。只有腦袋空空,才會口袋空空。與諸君共勉!
美國200年資產收益比較,侵刪
最后,給大家透露一個秘密。銀行在設想不同期限存款的時分,短期的利率即使復利,也肯定是比長期的利率低的,這點沒有空子可鉆。比如,某銀行規定,1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2%,即使我們設置自動轉存,存3年,那么按照復利,我們可以獲得的利息肯定是比3年期定期存款低的。還不知道,那舉個例子,小明同學在某銀行存入10000元1年期定期存款,約定利率是2%并設置為自動轉存,3年后小明同學可以獲得10000*(1.02)^3-10000=612元的利息,假如按單利,其實利率是(612/10000)/3=2.04%,這個肯定是比直接存3年定期利率低的。感愛好的小同伴可以帶上計算器,到任意一家銀行營業網點對著他們的掛牌利率算一下。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