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套人民幣什么時分發行?為什么要發行第六套人民幣?這些問題都是大家關懷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要明白,第六套人民幣是我國自行設想、、印制的一套流通硬幣,也是目前唯一一套發行量超過1億套的流通硬幣。那么,為什么要發行第六套人民幣呢?其實原因很簡樸,就是為了滿意廣大市民的生產需求。因為現在人們的生存水平提高了,許多人都喜歡購買一些紀念品,比如說郵票、紀念幣等等。
前段工夫,小天給大家介紹了1分硬幣中的天王幣。
1981年1分是天王幣,1955年、1957年和1992年1分,是3枚小天王幣,它們可以說是1分硬幣中最貴重的幾個年份了。
表現最好的81年1分,以至能翻將近200萬倍了。
不過,許多人不明白的是,其真實這種常見的硬幣中,還隱藏著幾種更為罕見的1分,它們以至能翻幾千萬倍,貴重程度要遠超天王幣。
本文,就簡樸和大家講一講,還有哪些更為貴重的1分硬幣,它們又是怎么來的。
1969年韶山1分
我們認識的1分硬幣,正面是面值、年份以及兩側的麥穗。
這種1分,也是唯一進入流通的1分硬幣。但是,在它漫長的流通生涯中,我國不止一次想要進行改版晉級,鑄造發行其他圖案的1分硬幣。
比如上面這套在嘉德2022春拍中,拍出89.7萬的圣地硬分幣。
這是一套年份為1969年的鋁制硬分幣,它們的幣面圖案,依次是韶山、寶塔山等。
我們可以看到,整套品相一般的硬分幣,已經能拍80多萬,其中的1分,一定也遠超天王幣了。
上面這枚就是1969年的韶山1分。折算下來,少說能翻2000多萬倍了,那么,你見過這種圖案的嗎?
1975年大豆1分和學生1分
比韶山1分更為貴重的,是1975年大豆1分!
什么是大豆1分呢?
它屬于1975版農作物硬分幣。
這套1975年的硬分幣,幣面圖案依次是大豆和水壩、棉花和工廠以及麥穗和拖拉機。

可以看到,這套硬分幣的主題,是以我國當時蒸蒸而上的農業消費為主題。
農作物硬分幣,在多個拍賣會中出現過,其中表現最為亮眼的,是在北京誠軒的2020年秋拍中,2套有專用木盒的農作物硬分幣,拍了224.25萬。
因此,這種大豆1分,單枚就能翻數千萬倍了。
在75年,除了農作物硬分幣外,我國還鑄造了工農學硬分幣。
這套硬分幣的幣面圖案,依次是學生、農夫和工人。
它的貴重程度同樣拉滿。
早在2016年的誠軒秋拍中,同樣有2套6枚的工農學的硬分幣,拍了253萬。
也就是,在1975年的1分中,無論是大豆1分還是學生1分,都是能翻數千萬倍以上的。
3種硬分幣怎么來的
1962年,第三套人民幣開始發行。在此期間,我國陸續印制發行了各種面值的紙幣和硬幣。
1968年,央行開始上報新幣的制作方案,當時僅僅報送了紙幣。
到了1969年,又進行了第二次上報,這次除了有新版紙幣的設想稿外,還有新版硬幣的試鑄幣。其中硬幣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69版圣地硬分幣。
不過,這版方案全部被擱置。
下一次上報,就要等到1975年了。由于上次的設想未見回應,時隔6年之后,做的預備更為齊備。光硬幣,就有2個不同的設想版本,它們分別為工農學和農作物硬分幣。其中硬分幣的背面圖案,還有不同的版本。
這次的上報,再次沒被通過。我們繼承運用的,還是普普通通的麥穗硬分幣。
由于上述3種硬分幣,都只是試鑄幣,鑄造數量非常有限,加上沒有進入流通,普通人也遇不到,因此,它們實際上成為了最稀少的硬分幣。
其中的1分,存世量也遠少于各種天王幣,在物以稀為貴之下,它成為了鮮為人知的幣王。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