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榮格說: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其為命運。
每一個做股票期貨投資交易的人,他在交易中的一舉一動,實際上受自己的潛意識所支配。所以,我以前在文章里總說,一個人的交易系統,是包含著其本人的性格特征的。
比如,在我剛開始做交易的初期,我根本無法忍受看到“機會”后進行任何的等待,我必須想下單的時候立即進行交易。再比如,我開始量化交易之后,我的單子必須要在突破某個高點的一瞬間下進去,我根本無法忍受等到“確定”突破時再進場。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的本性渴望追求極致的效率,對一切降低效率的事物充滿了排斥的情緒。直白來說,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本就是一個急躁沖動,雷厲風行的人。
由此看來,我們每個交易員的交易動作,確實會受到潛意識的驅動,確實會包含本人的性格特征。
但是,我總在文章里說的那句話,還有后半句。一個人的交易系統,是由一個交易員的性格特征和心路歷程決定的。
01
在我由主觀變成量化交易的初期,我所選擇的交易策略,完整的帶著我的潛意識。我突破進場,對著漲停價買,對著跌停價賣,有浮盈就加倉,無上限的加,以最高的效率,追求最極致的爆發力。這特別像那時我內心中定義的自己,無懼枷鎖,一腔熱血,勇往直前。
可股票期貨等交易市場,從來不會在意你如何定義你自己。
因為我的策略帶有激進的加倉策略,所以很明顯,我的大多數交易將以止損結束。因為高頻次的加倉,意味著犧牲小趨勢,波折類趨勢的利潤,換取在一波極度流暢的趨勢中的巨大爆發。因此,這套策略的勝率在25%左右。
然后我開始自動化運行,策略開始不停的試錯,加倉,然后止損。極限時,連續止損次數超過了50次,但我一直堅定的等待著我的組合出現極度流暢的趨勢。可是,我的策略一次又一次的被止損,我的曲線一次又一次的沖高回落。市場走出了很多趨勢,但是由于我對趨勢的形態要求太高,根本無法實現大幅度的盈利。這套策略堅持運行了一年半的時間,最終的收益為5%。
很明顯,這不能讓我和我的資金方滿意。基于交易前途和生活的壓力,我開始反思。雖然這套策略與我的性格特征極度匹配,但那又如何?
在交易中,所謂的個性,在利益的籠罩下,根本毫無價值。
至此,我明白了,我所追求的過于極端。它會出現,但是我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會出現。既然我沒條件付出等待的代價,那么我就需要改變。我去掉了加倉邏輯,開始追求組合標的之間的倉位平衡,我放棄了追求極度流暢的趨勢,開始擁抱大多數正常的趨勢。這意味著,我舍棄了流暢趨勢下無與倫比的爆發力,開始追求曲線的平和增長。而這一切,已經開始與我的性格特征產生了背離。因為,我被迫變的平和,不再犀利。
所以說,交易中的心路歷程,也會讓我們發生改變。所謂的偏好,在將付出的代價面前,不堪一擊。
經濟學家薛兆豐說,當一個人“歧視”的代價太大,為了成全自己偏好付出的代價越大,他越會主動的減少“歧視”,放棄自己的偏好。
02
當我的策略開始平和之后,我的資金開始穩步增長,我的交易經歷繼續慢慢增加。而我對交易的認識,也開始慢慢發生改變。
我發現了我潛意識中對效率的偏執追求,我發現了我性格中的急躁特征,我發現了我的策略之所以選擇了某些方式,竟然是因為我的潛意識驅動。
是否還記得文章開頭心里學家榮格的那句話?
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其為命運。
其實,這也是前半句。心理學家榮格還有一句話:當你的潛意識被呈現,命運將被改寫。
我的認知繼續慢慢提升。當我發現,我的策略雖然與我匹配,但是它并沒有給我的交易帶來任何額外優勢時;當我發現,突破進場與確定突破進場,根本沒有任何區別時;當我發現,與我匹配的策略,由于需要突破的一瞬間進場,對于網速,對于監控,對于設備的要求,對于滑點等很多因素的要求都遠高于我當初最厭惡的確認信號入場時;
我將我的偏好拋到了九霄云外,徹底的服從于利益。
至此,我當初最偏愛的策略,與我當初極度匹配的策略,已經回到我的策略池中沉寂了下來。而那些由于我的個人偏好被歧視的策略開始徐徐生輝,開始綻放光彩。我已然明白,沒有所謂的最好,沒有所謂的最匹配。只要它能帶來利益,只要它能更好的存活下去,它就是最好的策略,最適合我的策略,而我們交易中那些獨特的印記,其中的絕大部分,會隨著時間和認知慢慢磨滅消逝。
因為,最好的策略,并非最適合的策略,而是最正確的策略。
而每個人的策略選擇,來源于其最頂級的交易認知,來源于如何定義正確。
為什么很多高手開始多策略,多系統?因為他們知道,沒有什么最強最無敵的策略,沒有什么最適合自己性格的策略,只有正確的策略,只有最適合交易的策略。
磨滅棱角是交易的必修課,擁抱正確是高手的指南針。
每一職業交易員都應該明白,當交易成為事業而不是愛好時,它必定無法讓我們隨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所以,頂級與普通的差別或許就在于,普通交易員按照喜好隨心所欲,而頂級交易員,擁抱正確堅定不移。
來源:818期貨學習網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