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和投資者們的溝通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朋友對于指數基金(ETF)非常感興趣。因此他們十分希望我可以分享一些在國內可以投資的ETF。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截止2016年12月30號,在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ETF共有140個(含貨幣基金ETF)。其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有92個,交易代碼都以51開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ETF共有48個,交易代碼都以15開頭。
以2016年年底的價格估算,所有的ETF所占的市值大約為3,400億人民幣左右。如果去除貨幣基金,剩下的ETF總共大約為120個,市值總和在2,000億人民幣左右。
1.jpg
從ETF的數量分布來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絕大部分ETF都是股票型ETF,占到所有ETF的80%左右。在余下的20%的ETF中,主要由貨幣基金,債券ETF和大宗商品ETF組成。
2.jpg
如果以市值作為衡量標準,在上證和深證上市的ETF主要以股票型ETF和貨幣基金ETF為主。大宗商品類和債券類ETF占有的市值都非常小,低于5%。
貨幣基金型ETF屬于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因為有一些規模非常大的貨幣基金并沒有被歸類為ETF,但它提供的投資功能和貨幣基金型ETF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因此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主要針對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ETF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國內股票ETF

截止2016年年底,管理規模超過100億人民幣的股票ETF共有7個。
3.jpg
如上圖所示,目前規模最大的股票型ETF是華夏上證(),管理規模(截止2016年年底)接近300億人民幣。其他一些規模比較大的股票型ETF有滬深,上證和中證。所有這些ETF(除以外)的管理費為每年0.5%,外加0.1%的托管費,其總費率為0.6%。一般來說,ETF沒有認購費。
有些朋友可能會問,這些不同的指數之間有什么區別?買哪個指數ETF更好?在這里稍微向大家做一下知識普及。
4.jpg
上表顯示的是中國股市中最常見的幾個指數。指數的名稱中含有該指數包含的成員的數量。比如上證50指數,選取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值和交易量最大的50支股票。而上證180指數,則是上證50指數的擴大版:將50支股票的范圍擴大到了180支股票。
滬深300指數涵蓋的范圍更廣,同時包括了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300支市值和交易量最大的股票。中證500指數選取的則是排名介于301-800之間的A股股票(排名的規則有些小復雜,包括市值,流動性等一系列考量)。如果將滬深300指數加上中證500指數,我們就可以得到中證800指數。
由于這些指數選取的成員不同,因此其代表的主要行業也有很大不同。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上證50指數主要是金融指數,其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企業的市值占到65%左右。相對來講,滬深300指數的行業分布更廣。而由于中證500指數選取的是中小盤股,因此其行業分布更加偏向于醫藥生物,房地產,計算機等,而不像前面提到的那幾個集中于金融行業的大指數。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