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4g4m2"><menu id="4g4m2"></menu><menu id="4g4m2"><strong id="4g4m2"></strong></menu>
    <xmp id="4g4m2">
  • <menu id="4g4m2"></menu>
  • <dd id="4g4m2"></dd>
  • 只發布交易干貨的網站
    用實戰期貨交易系統和心得助你重塑交易認知

    正規期貨開戶 | 手續費只+1分

    90%交易者的手續費都被加收超1倍,一起看看最新的交易所手續費一覽表吧!

    推薦答案

    7月26日一早,阿里巴巴公告稱,董事會已授權集團管理層向港交所申請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預計相關流程將在2022年底前完成。受利好消息刺激,港股阿里巴巴單日漲超5%,帶動港股科技板塊集體反彈。

    今年以來,中概股加速通過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回歸港股市場。但在這些公司之中,作為流通市值超2萬億港元的頭部中概企業,阿里巴巴的選擇依然引人注目。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也在同時發布了致投股東信寫道:這個決定的目的是希望讓更廣泛多元的投資者,尤其是中國和亞太其他地區的阿里巴巴數字生態參與者,能共享阿里巴巴的成長和未來。

    在當前背景下,中概股選擇雙重主要上市,客觀上能有效規避跨境監管風險,更好應對單一市場的不確定性,是保護投資者利益、拓展投資者基礎的最優商業選擇。

    但對阿里巴巴來說,這個選擇還有更大解讀空間。

    作為一家典型的中概股,阿里回港有著常規的商業考量。

    一方面,隨著美國強化中概股相關監管政策,不斷擴大的證券交易限制名單,以及加快實施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下,中概股需要在不確定的監管環境尋中更加可靠的“港灣”分散風險,港交所成為普遍選擇。一方面隨著香港與內地的互聯互通日益成熟,拓寬了中概股二次上市和雙重主要上市通道。其次,港交所更接近中國市場,中國公司的價值有望獲得更公允的評估。

    今年以來,蔚來、知乎、嗶哩嗶哩、貝殼、金融壹賬通等23家中概股已實現在港美兩地上市,無論是回歸企業數量還是回歸速度都在提升,但相較在美上市的超200余只中概股來說,順利回港的中概股總數仍不足十分之一,預計下半年中概股會再次加快回港步伐,形成更壯大的回港浪潮。

    阿里推進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應該也有防范于未然的考量,但總的來看對其長期估值和流動性提升更有裨益。

    首先,雙重主要上市要求上市公司同時恪守兩地監管標準,通過審核之后,公司的合規性和良好質地會再次得到認證,并正式獲得“港股”的法律身份,更有效隔離風險。同時,雙重主要上市背景下,阿里也能夠在可控的成本下獲得納入港股通的資格,進而拓展內地及亞洲其他地區更熟悉中國企業的投資人,增加股東基礎多元化并帶來新增流動性。

    其次,隨著退市風險的化解,阿里的估值回歸之路也有望更加順暢。自2021年2月以來,受中美關系緊張、中概股審計監管與退市風波等影響,市場逾280多只中概股市值從峰值2.8萬億美元縮水超一半,估值已經完全無法表現出公司的合理價值。

    即使大量的歐美二級市場投資基金清楚地意識到其價值被低估,也在擔憂情緒的影響下不敢貿然大舉抄底。而隨著阿里巴巴后續成功在港股雙重主要上市,利空逐步消化,疊加國內“穩增長”策略下的經濟復蘇勢頭,互聯網平臺在中國經濟和就業層面仍舊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公司的估值、現金流及綜合競爭等優勢,阿里的長期價值將進一步凸顯,從而加快估值修復進程。

    然而任何一家流通市值超2萬億港元的公司,舉手投足間所產生的強大勢能必然無法被忽視,這也賦予了阿里巴巴回港雙重上市超出常規商業考量之外的更深遠的內涵。

    直接的影響是阿里此次雙重上市,對于香港市場的“活水效應”:

    阿里優質的基本面,將抬高港交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科研投入等技術指標。

    香港作為全球最大自由港、第三大金融中心,不論是經濟自由度、活躍度還是金融市場影響力都極具競爭力。尤其在中國開放四十余載的進程中,作為連通內地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橋頭堡”,香港不僅廣泛吸引外資,也是內地投資者所偏愛的去處。隨著內地與香港金融互聯互通機制持續深化推進,內地市場和香港市場進一步打通,投資者獲得更大便利,兩地市場也將吸引更多“源頭活水”。

    與此同時,阿里作為國內科技企業“頂流”,將再次拉響中概股回歸雙重上市的“沖鋒”號角,預計“雙重主要上市”將成為符合標準的中概股最理想的回歸方式,這也將強化香港中國優質資產的匯集效應,進一步夯實香港新經濟“橋頭堡”的定位,并帶動全球資本向港股市場轉移。

    這更加強了阿里回港雙重上市的標志性意義——正如張勇在2022財年致股東信中所表達的那樣:

    阿里巴巴與香港淵源頗深。時間倒回到2007年,阿里巴巴B2B業務就曾在港交所上市。2014年,阿里巴巴籌劃整體上市時,首先考慮的目的地也是港交所,并開展了相關路演。但受限于當時的相關上市規則,阿里最終轉赴紐交所上市。就在當年赴美上市前夕,阿里巴巴仍公開表示:未來條件允許,我們將回歸國內資本市場,與國內投資者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長。

    作為一家曾創下世界IPO紀錄的中國公司,阿里巴巴足夠國際化,更別有中國味,始終扎根中國市場,運用自身能力,緊密參與到碳中和、數實融合、促進就業、鄉村振興等主流社會價值議題之中。

    通過充分利用多年積累的商業基礎設施和能力,助力保供抗疫;面對今年疫情等帶來的不確定性預計今年阿里巴巴仍將吸納超過5800名應屆大學畢業生。

    張勇也在股東信中寫道,阿里巴巴的過去和中國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阿里巴巴的未來發展路徑,也都和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大走向高度契合——無論是立足科技創新、創造美好生活、致力于高質量發展,還是增強國際競爭力。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創新和創造誕生于阿里,服務于社會。

    香港更貼近阿里巴巴主要業務運營市場,無疑也將成為其加速全球化版圖擴張的一個關鍵落腳點。不難看出阿里巴巴對于香港長期發展的堅定看多。

    從交易層面來看,由于阿里巴巴在香港紐約雙重主要上市后,港股普通股與美股ADR之間可以自由轉換,且轉換成本相對較低,同時大部分投資中概股的機構投資者均擁有港股投資權限,伴隨阿里轉戰港股,也將吸引相關配置資金流入港股。分析人士認為,實行雙重主要上市之后,中概股美股和港股的定價相互獨立,有望提升香港證券市場的定價能力。

    另外,在港主要上市的企業,預計有望被納入港股通,再加上納入更多市場指數,比如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從而帶來更多的資金增配。

    總而言之,阿里巴巴選擇香港為主上市地,既是基于未來長期持續發展的戰略考慮,也展現出其對于中國市場未來的信心。

    本文源自格隆匯

    切換注冊

    登錄

    忘記密碼 ?

    切換登錄

    注冊

    我們將發送一封驗證郵件至你的郵箱, 請正確填寫以完成賬號注冊和激活

    簧色带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