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很多投資者應該都有一定的了解,就是跟蹤指數走勢的基金產品,主要包括場外指數基金和場內指數基金(即ETF),其收益主要來源于β。但是,還有一類指數基金,基金經理通過采取一些主動的策略,有希望獲取α收益,在下跌行情,跌幅可能比指數少;而在上漲行情,則有望獲得更高的收益,這就是指數增強型基金。(注:目前全市場僅有4只增強型ETF,跟蹤中證500和滬深300,因此,大部分的指數增強型基金都屬于場外基金)
什么是指數增強型基金?
指數增強基金,簡單來說就是指數化投資為主,基金經理主動管理為輔的一種基金。從字面上看,它的投資策略是指數化投資為基底,主動化管理做收益增強。
它和普通的指數基金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大部分指數基金完全跟蹤指數表現,基金經理不用選股或者擇時(直接按照指數的成分股投資,指數調整成分股時,基金再跟著調整)。而指數增強基金允許基金經理投資指數成分股以外的股票,以追求超額預期收益,不過投資比例不得超過非現金資產的20%。
由于基金經理可以進行部分的主動操作,因此,指數增強型基金的收益來源于兩個部分:
一是市場收益β;
二是基金經理主動管理的超額收益α。
每一只指數增強基金,都是通過不同方式的擇時或者選股,力爭做到比指數表現更好,實現超額預期收益。其中擇時就是根據市場環境以調整倉位,而擇股就是選出具有阿爾法收益的個股。
普通指數基金VS指數增強型基金

Wind數據顯示,截止2022.8.26,普通指數型基金共有1087只,其中超越基準收益的共有1037只,但是比基準收益率高2%以上,獲得明確超額收益的產品僅有300只,占比僅為28.93%;而指數增強型基金共有157只,但是比基準收益率高2%以上的產品有100只,占比高達63.69%。(注:剔除了同類型產品的C類基金以及2022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
通過以上數據的對比,大致能看出來,指數增強型基金相對于普通型指數基金來說,大概率有希望獲取更好的收益率。以跟蹤產品最多的滬深300指數為例,看一下某大型基金公司,旗下普通指數基金(ETF)和指數增強型基金的對比。(注:由于ETF成立于2012年,量化增強型基金成立于2013年,因此選取過去9年的歷史數據來做比較)
(數據來源:wind,2013.8.26-2022.8.26,僅供參考,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從過去9年的歷史數據來看,普通指數基金和量化增強型指數基金的累計收益率均是超過了滬深300指數,其中量化指數基金的表現最為搶眼,其年化收益率高達11.50%,遠超滬深300指數同期的6.72%,而從風險來看,二者的波動率基本一致,這也說明過去的增強策略確實比較有效,獲取到了超越市場的阿爾法收益。
(數據來源:wind,僅供參考,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而從全市場過去5年的數據來看,滬深300指數增強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均是高于指數,即便是2018年的大跌背景下,增強型的跌幅也要小于指數,而在其他上漲的年份,增強型的收益表現更是突出,尤其是2020年,超額收益率高達14.96%。
指數型vs增強型指數基金,選哪個?看完這些數據應該有了自己的答案。不過,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擇時和選股都是雙刃劍。增強型主動基金的優點,就是相較純被動型指數基金而言,更加靈活。缺點,則是需承擔額外的風險,畢竟并不是100%一定能戰勝指數。
大家買指數基金的時候,可以綜合一下自己的風險偏好。如果想追尋高一點的收益,不妨考慮一下增強型指數基金。
溫馨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