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的背馳如何理解?背馳實際上是結構、形態、力度、指標、量能等方面的綜合對比。既然是對比,就必須具有兩個以上的對象。任何單獨的對象都是無法對比的,因而也無法判斷背馳。所以說沒有趨勢就沒有背馳。纏論中的背馳,主要以走勢中樞為中間點,對前后兩段走勢之間的結構、形態、力度、指標、量能等方面進行全面衡量和比較,從而找出走勢將要發生轉折的關鍵節點,以此來決定操作。
1.形態背馳
背馳是兩相鄰同向趨勢間,后者比前者的走勢力度減弱造成的。如何判斷走勢力度? 一種簡易的方法就是從走勢的幾何形態上來識別。如圖所示,左邊B上漲段對比A上漲段上漲幅度明顯要小,就謂之形態背馳。右邊D上漲段對比C上漲段上漲幅度明顯要大,這種走勢就沒有形態背馳。上漲中形成的背馳稱為頂背馳。頂背馳對應的點就是第一賣點。
如圖所示,左邊B下跌段對比A下跌段下跌幅度明顯要小,就謂之形態背馳。右邊D下跌段對比C下跌段下跌幅度明顯要大,這種走勢就沒有形態背馳。下跌中形成的背馳稱為底背馳。底背馳對應的點就是第一買點。
以中樞為中間點,所謂頂背馳,就是最后這個中樞向上離開走勢比向下離開走勢要弱。中樞有這樣的特性,就是對向上或向下離開的走勢,都有相同的回拉作用。既然向上離開比向下離開要弱,向下離開都能拉回中樞,那么向上離開當然也能拉回中樞里。對于圖中左邊A+中樞+B的向上走勢,就構成頂背馳,對于右邊C+中樞+D的向下走勢,就構成底背馳。如圖所示,左邊A+中樞+B向上的走勢,B比A要弱,B就是頂背馳。右邊C+中樞+D的向下走勢,D比C要弱,D就是底背馳。必須要注意的是,圖中A和C之前還要有一個中樞存在,才能構成趨勢背馳,否則就只能看成盤整背馳。
如圖所示,C下跌段發生在第二個中樞之下,下跌幅度明顯減弱, 構成下跌中的形態底背馳,考慮買入。
如圖所示,B比A強未背馳。C比B弱背馳開始。D比C更弱頂背馳考慮賣出。
形態背馳是一種識別背馳的簡易方法。但在使用時要注意一點,就是對比段必須是在完成的情況下,這樣的對比才有意義。一個尚未完成的下跌或上漲段,與前面的下跌或上漲段是無法進行比較的。實際操作中,如何提前準確判斷當下的下跌或上漲段是否結束,方法就是使用區間套。
2.技術指標背馳
用MACD技術指標對背弛進行輔助判斷,是一種雖然不夠精確,但是比較方便、 容易的方法。用MACD判斷背馳的前提是,A、B、C線段在一個大的趨勢里,其中A之前已經有一個中樞,而B是這個大趨勢的另一個中樞, 這個中樞一般會把MACD的黃白線(也就是 DIFF和DEA)回拉到0軸附近。C段的走勢類型完成時,對應的MACD柱線面積(向上走勢看紅柱子,向下走勢看綠柱子)比A段對應的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背弛。
如圖所示,A、B、C段在一個大的下跌趨勢里,其中A之前已經有一個以上的中樞,B是這個大趨勢的另一個中樞,這個中樞已經把MACD的黃白線(也就是DIFF和 DEA)回拉到0軸附近。C段的走勢類型完成 時,對應的MACD綠柱線面積比A段對應的綠柱線面積要小,這時候就構成標準的底背弛。其背馳點就是標準的第一類買點。
如圖所示,在一個下跌趨勢里,對于A+中樞B+C的走勢情況,C段對比A段創出新低,但MACD技術指標的黃白線返回0軸后不再創出新低,就構成趨勢底背馳。背馳點就是第一買點。
技術指標背馳是一種非常實用的識別背馳的方法。但在使用時要注意一點,就是對線段的比較如何盡可能提前進行,提前得出結論才會更具操作意義。
3.均線相交面積背馳
以均線定義的背馳,主要用于纏論均線系統操作方法中。當然這一背馳判斷方法也可以同樣引入到纏論K線系統的操作方法當中,用以輔助判斷K線系統的買賣點,就如同形態背馳和MACD技術指標背馳判斷方法也可以用于均線系統的操作一樣。要理解均線相交面積背馳,必須先理解一個概念:趨勢力度。所謂趨勢力度,即是前一吻結束與后一吻開始由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相交所形成的面積。利用均線相交面積判斷背馳,主要是指考察同向趨勢中前、后一段時間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相交時形成的面積。若面積越來越小,說明趨勢力度越來越弱,就形成背馳。
如圖所示下跌趨勢中后面形成的面積相比前面的面積下跌力度明顯減弱,下跌進入趨勢力度背馳,應當考慮買入。
利用均線相交面積判斷背馳,在使用均線系統操作時運用的較多,實際操作中亦可與形態背馳、MACD技術指標背馳綜合考察。而如何在當下面積尚未完全走出來時提前判斷當下面積的大小,提前與前面的趨勢力度進行比較,這一步的分析判斷較為關鍵。按纏中說禪提供的方法,就是考察趨勢平均力度。趨勢平均力度:當下與前一吻結束時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形成的面積除以時間。這個概念是即時的,馬上就可以判斷當下的趨勢平均力度與前一次趨勢平均力度的強弱對比。一旦這次的趨勢平均力度比上次弱,就可以判斷背馳即將形成。然后再根據短期均線與長期均線的距離進行輔助判斷,如果柱線延伸長度縮短,就意味著真正的底部馬上形成。按照這種方法,真正的轉折點基本上就可以即時抓住。但這種方法有一個 缺陷,就是風險稍微大一些,且需要比較高的分析技巧,對市場的感覺也要好。
4.盤整背馳
背馳產生在一個大的趨勢里,沒有趨勢就沒有背馳。對于中樞來說,背馳至少是產生在第二個中樞之后。如果在第一個中樞就出現背馳,那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背馳,只能算是盤整背馳。盤整背馳真正的技術含義,其實就是一個企圖脫離中樞的運動,由于力度有限,被阻止而回到中樞里。如圖所示,左圖頂背馳發生在一個上漲走勢類型中,第二個中樞之上;右圖盤整背馳發生在一個盤整走勢類型中,第一個中樞之上。
如圖所示,左圖底背馳發生在一個下跌走勢類型中,第二個中樞之下;右圖盤整背馳發生在一個盤整走勢類型中,第一個中樞之下。
背馳發生在趨勢里,盤整背馳發生在盤整中,這是二者本質的區別。?其實如果站在中樞的角度看,盤整背馳與背馳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背馳的力度、級別以及出現的中樞位置不同而已。多數的第二、第三類買點,其實都是由盤整背馳構成的,而第一類買點多數由趨勢的背馳構成。盤整背馳有無操作價值,主要從兩方面來考察,一是級別大小,二是中樞區間的大小。太小的級別其操作意義有限。比如一個1分鐘級別的盤整背馳,其操作價值就很小。另外,中樞區間太小,其操作意義也不會太大。實際操作中,盤整背馳主要用于中樞振蕩操作短差。盤整背馳的價值還與中樞的位置有關。發生在下跌趨勢最后一個中樞的盤整背馳,很可能構成第二、第三類買點。發生在上漲趨勢最后一個中樞的盤整背馳,很可能構成第二、第三類賣點,這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來源:知乎-毛木香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