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概念有哪些??
謝謝你。要了解什么是未確認融資費用,就需要了解“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概念。因為這兩個概念經常同時出現。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叫未實現融資收益,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概念。
在長期應收款的初始計量中,需要確認未實現融資收益。長期應收款的初始賬面價值為分期付款銷售合同約定的付款總額。例如,一家制造商在第一年早些時候銷售了一臺圓錐破碎機。如果買方一次性付款,則售價為800。但買賣合同規定,第一年末、第二年末和第三??年末分別支付320。因此,在第一年年初,制造商在“長期應收款”科目中登記了 960 的增加。復式記賬法下,應登記哪個科目?
按照會計準則未實現融資收益和未確認融資費用區別,買方一次性付款情況下的售價800是設備的公允價值,對應的是銷售款,即主營業務收入,長的部分-應收賬款(960) 超過銷售貨款(800) 為賣方的融資收入。相當于第一年年初設備廠商借給買家800,買家用這筆錢購買設備。雙方買賣合同關系已經確定,但借款關系仍然存在,即廠家分三期收取借款本息。長期應收款與銷售賬款160的差額是廠家銷售設備獲得的融資收入。
第一年年初:長期應收款合計960=銷售應收款800+融資收益160
融資收入在實際收到款項前稱為“未實現融資收入”,記入“未實現融資收入”科目。因此,第一年年初登記的“長期應收款”科目增加960個,對應登記的“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增加800個,對應登記的“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增加160個。 “一貸一貸,貸對等”。
收入應包括在利潤表中,如營業收入、投資收入等。根據權責發生制會計,無論收入是否實現,都應計入利潤表。例如,當營業收入對應應收賬款時,可以說收入沒有實現。如果對應的是銀行存款,就可以說是實現了收益。但會計準則也規定,未實現融資收益不歸類為收益,不計入利潤表。未實現融資收益只能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資產負債表中沒有對應的資產項目。解決辦法是:資產負債表中長期應收資產項目余額等于“長期應收款”科目余額減去“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余額后的金額,使長期應收款余額- 應收資產項目正好等于應收銷售款余額。資產負債表表面上也忽略了未實現的融資收益。
“未實現融資收益”究竟是資產還是收益,我們來思考一下它的屬性。未實現融資收益的作用是沖抵長期應收款(960)。因為存在未實現融資收益(160),所以資產負債表中的長期應收款項目從960變成了800,可以說是所謂的收益,實際上是負資產。這大致就是一般企業和金融企業的區別。對于金融企業來說,融資收入就是利息收入。按照權責發生制,無論是否實現,都應作為營業收入計入利潤表。
未實現融資收益實現時,其對應的長期應收款(160)變為銀行存款(160),因此未實現融資收益也發生變化,進入利潤表,用于沖減財務費用,計入利潤總額.
接下來是題主問的未確認的融資成本。

相應地,有必要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性質進行探討。
“未確認融資費用”出現在長期應付款的初始計量中。典型的長期應付款是應付融資租賃設備和購置大型機械設備的分期付款。長期應付款總額包括應付設備款和應付融資費用兩部分。應付設備款等于購買設備時的公允價值,即一次性支付的設備價款。由于是分期付款,總付款超過了設備價格本身,超出的部分就是額外的融資費用,發生時稱為“未確認融資費用”。
長期應付款=設備應付款+未確認融資費用
采購方在每次分期付款時,應區分設備款和確認的融資費用。例如,第一年年初簽訂設備采購合同,分期付款購買公允價值800的設備,第一年年初取得設備,分三期付款,年末支付320每年,共計繳納960元。
長期應付款合計(960)=應付設備款(800)+未確認融資費用(160)
年初采購時,登記的“長期應付款”科目增加960未實現融資收益和未確認融資費用區別,相應登記的“固定資產”科目增加800,“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增加160。
“未確認融資費用”(160)不能在損益表中確認為費用,資產負債表中也沒有相關的單列項目。資產負債表中長期應付款項目余額為“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余額(160)減去“長期應付款”科目余額(960)后的金額(800),即余額設備付款。由此可見,“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性質是準負債,屬于應付項目。未確認融資費用在每次支付時予以確認,確認為費用,即由類負債轉為費用。
確認融資費用時,登記的“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減少,相應登記的“財務費用”科目增加。確認融資費用的處理方法為沖減財務費用。
感謝閱讀,點贊關注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