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軍民融合的表現之一我軍轉民軍轉民企業什么意思
一、軍民融合的表現之一我軍轉民
1.軍民融合就是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
2.解決原有中國軍工資產的效率問題,構建中國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軍民深度融合的運行體系,由原來的“輸血”轉為“造血”,促進軍工產業升級。
3.把中國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科技工業相結合,共同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科技工業基礎,實現軍民兩部門合作共贏的目標。
4.擴展資料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要加強戰略引領,加強改革創新,加強軍地協同,加強任務落實,努力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
5.1、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統籌推進,必須借力軍民融合。
6.2、軍民科技的協同創新,必須借重軍民融合。

7.3、國家發展實力向國家博弈對抗能力的轉化,必須借助軍民融合。
二、軍轉民企業什么意思
8.“軍轉民”是特指軍事裝備等軍品的生產設備和人員向民用生產領域轉移(Jacques S. Gansler,1995)。
9.在國內,一般將 “軍轉民”界定為軍事工業的民用生產,是指和平時期軍事工業在確保完成軍工生產任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剩余生產能力,挖掘自身的生產潛力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生產民品,以發揮軍事工業對民用工業的補充和促進作用,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服務(曹智英,1995)。
10.可見,國內外對“軍轉民”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兩個層次上,一是軍事工業由單一軍品生產轉向包括軍品和民品在內的多種產品生產(即多種經營),二是將軍工生產能力部分轉向民用生產。
11.雖然這兩個方面是“軍轉民”的重要內容,但它不能完整地概括軍事工業“軍轉民”內涵與實質。
12.如果從更全面、更深層次理解,可以將“軍轉民”界定為軍事工業由軍事專用性的科研生產轉向軍民結合性(或兼容性、兩用性)科研生產的一種特定運行機制。
13.軍轉民的必然結果是軍民一體化。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