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府為少爺娶親。新娘子娟娘人稱“黃州一枝花”,貌美無雙。馮少爺心急火燎等到席終人散,急不可待地直往洞房里走。可他剛進去沒一陣,就發出狂笑,笑聲越來越詭異,最后變成哀嚎。家人急忙沖進去,只見少爺七竅流血,死在地上。娟娘半裸著身子瑟瑟發抖。
馮老爺哭天抹淚地去府里告狀,于知府帶人來看,試過當天所有飲食后,發現馮少爺在入洞房前喝了一杯茶,而茶水中恰恰有毒。
馮老爺一口咬定,說毒是董秀才下的,理由是他之前和董秀才說好,讓他代替馮少爺考秀才,并許諾給他1000兩銀子報酬。
可董秀才替馮少爺考中后,馮老爺卻賴賬,只給他100兩銀子,昨天馮少爺成婚,董秀才也來了,一定是他乘機下毒。
于知府派人帶來董公子,稍微一審,他就承認自己心懷不滿,伺機下毒。而毒藥,正是從新娘子的娘家—程家藥鋪偷來的砒霜。
新娘子的父親程家老板來到堂上后承認,他家的砒霜確實少了一兩六錢。
正在此時,新娘子娟娘帶著一個丫鬟哭著來到堂上,從懷里掏出一個手帕包,承認砒霜是自己從鋪子里偷來下到茶壺的。
娟娘說,馮家少爺吃喝嫖賭,無惡不作,自己寧死也不想嫁他。可父親程老板卻收了馮家的3000兩銀子和一顆明珠,非要把自己嫁給他,自己被逼之下,就想毒死馮少爺。
可于知府將娟娘手里的手帕包拿來一稱,發現里面的砒霜足足一兩六錢,那么,她毒死馮少爺的砒霜又是哪里來的呢。
丫鬟說出真相,原來,娟娘和董秀才本來就有婚約在先,無奈程老板十分勢利,非要董秀才拿來1000兩銀子做聘禮,董秀才無奈才會答應馮少爺做槍手,可馮家這邊賴賬,那邊又拿著大筆銀子買通程老板,強娶了娟娘。
娟娘偷了砒霜,本來是想在洞房之夜自盡,可沒想到馮少爺卻離奇死去。她又得知心上人被抓,這才急匆匆趕來。
既然馮家對董秀才失信在前,奪妻在后,那么,董秀才就是最大的嫌疑人。可于知府想了想,并沒有下判決。
他又來到馮少爺的尸體旁仔細查看,隨后,又到了專門為給馮少爺煮茶而新修的茶房,檢查完了煮茶的器具之后,命令那晚煮茶的仆人照新婚之夜洞房的茶原樣再煮一壺。又讓眾人隨他躲在房內,屏息靜氣,不許出聲。
過了一會,隨著茶香氤氳,房梁上傳來細微的瑟瑟聲,緊接著竟然出現了一條指頭粗細的蛇,它將尾巴纏在房梁上,沖著茶壺壺嘴探頭探腦,蛇信子一伸一縮,涎液便滴落下來,正好滴在壺嘴內。
衙役們上前七手八腳把蛇捉住,馮老爺一看驚呼道,這蛇是武夷山的一種劇毒蛇,本地沒有,怎么會出現在房梁上呢。

于知府這才說,他聽驗尸的仵作說,砒霜之毒使人疼在胸腔間,中毒之人忍受不了疼痛,必將上衣撕破,胸部抓撓出血,可馮少爺上衣完好無損,胸間也沒有抓痕。更關鍵的是那茶水中有股腥臊之氣,所以他判斷,馮少爺中的并不是砒霜之毒。
經過檢查,眾人發現房梁上被人鉆了個小洞,里面有蛇腥味。于知府沉吟了一下,命人去找修這茶室的劉木匠。
可眾人趕到木匠住處時,他已經遠走高飛,留下一份信。
原來,劉木匠就是武夷山人,祖傳有養蛇的絕活,他有一個要好的朋友是茶商。可馮少爺買茶時,看中了朋友的一船名貴茶葉,硬是勾結官府誣賴他做賊,害得朋友被斬首示眾,吞沒了他的一船茶。
劉木匠一怒之下,帶著一條自己豢養的毒蛇來到黃州,剛好馮府為了馮少爺成婚大興土木。他得知馮少爺嗜茶如命且有潔癖,茶具從不與人混用,就暗暗在房梁上鑿了個洞,放入毒蛇。
這蛇平時聞慣了茶香,聞到茶香垂涎三尺,流入了茶水當中,毒死了馮少爺。
當時他眼看董秀才要被下獄,本來想出來自首,可又見于知府細心勘查,不但沒有不分青紅皂白用刑,反而要把娟娘認為義女,他覺得于知府必不會加害無辜,這才放心逃走。
馮老爺眼看兒子沒了,兇手又不知該到那里去抓,氣得吐了一口血,不久就郁郁而終。娟娘和董秀才在于知府主持下結為眷屬,白頭到老。
@愛電影愛讀書的貓
這則故事改寫自民間故事《洞房奇案》,聰明又有洞察力的知府為一對有情人洗凈冤屈,促成美好姻緣的故事。
娟娘和董秀才本來是一對心心相印的未婚夫妻,卻被生生拆散,盡管如此,他們在遇到危險時,第一個想到的卻是對方,寧可自己擔下所有罪責,也要拼死保護心愛的人,這份情誼,著實令人感動。
而馮少爺先是為了一船名貴的茶葉不惜犧牲一條無辜性命,又對董秀才言而無信,威逼利誘娟娘的父親毀去婚約,企圖霸占有夫之婦,落得這樣的下場,實在是咎由自取。
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孔子曾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也”。
這里的天命就是“天之道”,指人自身的良心和道德的底線。若對這些沒有絲毫敬畏之心,為了自己的私欲而任意踐踏,最終只能落得眾叛親離、凄涼悲慘的結局。
我是@愛電影愛讀書的貓 講情感故事,品百味人生,想每天看到有趣的故事,就請關注我吧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