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年(1745年),準噶爾汗國爆發瘟疫,噶爾丹策零病死,準噶爾部陷入了內亂, 原本附屬于準噶爾的各部落紛紛投向大清。
1752年達瓦齊在阿睦爾撒納的支持下繼承汗位。不久達瓦齊與阿睦爾撒納反目。阿睦爾撒納投奔大清,并將準噶爾汗國的虛實悉數稟告乾隆。
乾隆皇帝認為攻滅準噶爾時機已到,他認為“天與人歸,機不可失”,遂乾綱獨斷,不顧群臣勸阻,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發兵準噶爾。
清軍重挫準噶爾軍,準噶爾大汗達瓦齊眾叛親離,準噶爾降臣阿玉錫帶領清軍二十五人夜襲達瓦齊大營,準軍驚潰,數千人不戰而降,達瓦齊僅帶少數人倉皇南逃。
六月,達瓦齊被清軍抓獲,準噶爾汗國滅亡。達瓦齊被關入囚車押送京師,到京后,在紫禁城午門外行獻俘禮,達瓦齊穿白衣綁白繩跪求乾隆開恩,因被俘時未抵抗,被當場釋放,為顯皇恩浩蕩,乾隆下旨,封達瓦齊為“準噶爾親王”,永居京師,賜王府,選愛新覺羅宗室女為親王福晉。
清軍平定準噶爾汗國后,西征大軍陸續撤回,僅留少量兵力駐防烏魯木齊和伊犁等地。一直懷有野心的阿睦爾撒納趁機反叛,本已歸順大清的準噶爾各部落紛紛響應。
清軍迅速回調,又將叛亂的準噶爾各部落一一平定。三月,阿睦爾撒納被清軍擊敗,同年冬,阿睦爾撒納在俄國支持下在塔城稱汗。
阿睦爾撒納稱汗,乾隆大怒,老子祖孫三代打下的地盤成了你的了?!遂命令清軍猛攻,不給準噶爾人喘息之機。
乾隆二十二年,清軍再次擊敗阿睦爾撒納,阿睦爾撒納大敗而逃走投無路,向西跑到哈薩克汗國尋求庇護,可沒想到哈薩克汗見清軍兵威將猛,歸順了大清,阿睦爾撒納猶如喪家之犬,又跑出來只身逃到俄國的西伯利亞,被西伯利亞總督藏在一個酒廠中,不久后就得了天花病死了

消息傳回京師,乾隆皇帝不信阿睦爾撒納死了,管俄國要人,俄國沙皇說你要不信可以派人到西伯利亞驗尸,乾隆還真就派人去了,清使確認阿睦爾撒納已死
反復無常的準噶爾人讓乾隆帝震怒,為不留后患,乾隆下令除年輕女人分賞官兵外,將整個準噶爾汗國屠滅。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乾隆命令:大兵此次進剿,準噶爾人必然會大批投誠。對那些男人,身高超過車輪者,盡行屠戮。所余妻女,酌量分賞給官兵為奴,不得稍存姑息。
據《準噶爾滅亡紀略》中記載,清軍屠殺超過了一百萬人,俄羅斯西伯利亞當局向圣彼得堡報告中說:準噶爾有一個部落,幾千頂帳篷,只剩下三頂。
乾隆皇帝作為最高決策者,往往直接指揮清軍對準噶爾人的滅絕,以確保前方清軍將領對他的命令能夠貫徹執行。
為防走漏風聲,造成準噶爾人潰逃,乾隆曾經這樣指示:準噶爾人來投降的時候,如果此地廣人稀處,可以就地處決,凡是大批投降的準噶爾人,要押送到漢地,分批處死。乾隆原話是“難保無一二逃竄之人,泄露其事”。
準噶爾汗國從此不復存在,數千里內竟無一人,只剩下準噶爾盆地作為一個地名留到現在。清軍隨后又征滅了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從此天山南北皆入中土,因西域自漢唐丟失千余年之后故土新歸,乾隆就將這片廣袤的土地起名為“新疆”。
感謝關注[祈禱]每日更新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