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發生了中美南海撞機事件,英雄王偉犧牲。
美國人象征性道歉、承諾不再進入中國領空偵查后,我們交還了美國的偵查機和24名人員,息事寧人。
對于撞毀中國一架戰斗機并犧牲一名戰士,美國人地提出賠償3.4萬美元,中國當然沒要。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告慰烈士王偉在天之靈的最好祭文,就是今年的這句話:
“美國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跟中國談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就在王偉撞機的前兩年,發生了美國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
美國人事后說懷疑南聯盟的軍事指揮所在中國大使館,金一南教授在一次演講中痛批:簡直是一派胡言。
當年傲慢的美國人雖然事后也有道歉,說什么搞錯了,誤會了,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些也都是說辭。
但是當時中國的國力還不行,所以也只好忍了這口氣。
更讓中國人痛心的是,當時我們自己的航空制造水平極低,波音公司制造的B-2轟炸機轟炸了我大使館,犧牲的三位烈士的遺體,還是要用波音747飛機運回。
什么叫做強國?在這兩件讓中國人痛心的事件發生之前 ,很多人都覺得強國就是經濟強大,這兩件事情之后,我們才認識到:有錢未必就強大。
金一南教授說:窮不僅是物質,也包括精神;強不僅是體魄,也包括內心。
在金一南的新書《為什么是中國》里,金一南寫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只會對別人微笑,不會對別人瞪眼,它就永遠無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當然,你給別人瞪眼的底氣,是你經濟的強大和內心的自信。
現在的中國,底氣十足,令人振奮。
回想一百多年前,中國積弱積貧,誰都可以來踢一腳。更重要的是民眾精神渙散,西方列強往往不足一萬人,卻可以在大清的土地上橫沖直撞。
《為什么是中國》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歷史細節:
只有18811人人的八國聯軍,10天內就攻陷了擁有十五六萬清軍和五六十萬義和團的北京。

更令人難忘的是老百姓是侵略者的后援,有給洋人帶路的,送信的,送物資、送給養的。
沒有國家概念,人心渙散,孫中山總結:四萬萬同胞,一盤散沙而已。
歷經百年的沉淪,當了百年的奴隸,直到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如今的太平。
隨著我們國力增強,不少國家把中國的崛起視為威脅。
他們不斷在香港、臺灣、新疆等問題上一派胡言,挑起事端,目的很明確,就是阻止中國崛起的步伐。
如果我們還一味忍氣吞聲,不會瞪眼睛,又怎樣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給別人瞪眼睛,腰里要有錢包也要有大棒。
在《為什么是中國》這本書里,金一南先生從歷史的角度,回顧百年滄桑到今天的民族復興之路 ,我們吃過的苦,走過的路,從那些沉痛教訓中得出的寶貴經驗。
告訴你為什么中國要走這條道路,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中國人不會放棄,也不會泄氣的原因。
看完這本書,我有這樣幾點感想:
讀史使人明智。
了解一百年來中國的苦難輝煌,以及未來的復興使命,對當下正在發生的種種事件,就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比如新疆的棉花,為什么這些人非要抹黑?
深刻了解歷史,明白了我們的使命是什么,才能很緊國家的腳步。
這本書文筆細膩,史料詳實,讀起來引人入勝,沒有一般歷史書枯燥感
今天的中國,面臨的挑戰更多,中美貿易之戰,世界博弈較量,等等。
對世界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很重要。
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應該放下浮躁,好好讀一讀《為什么是中國》和《苦難輝煌》,感受中華民族不屈的意志,讀懂中國苦難和輝煌,讀懂中國自信和力量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