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題圖這張照片,是今年春節期間南陽網友在淯陽橋上所拍。
有南陽網友說,嗯,終于扳回一局。
回想起2023跨年之夜,去襄陽看煙花的豫R成群結隊,曾讓無數南陽人意難平。
而隨著南陽放開煙花爆竹燃放之后,淯陽橋上的鄂F似乎顯得格外讓人印象深刻。
其實,只要你留意一下就會發現,春節期間,南陽街頭巷尾鄂F車牌并不稀奇,隨處都可以看到。
這其中,不乏襄陽來宛觀光的游客,也有很多在襄工作返宛的游子,當然也不排除是南陽人在襄陽上的車牌,不一而足。
當我們拋開延續數百年的躬耕地之爭,當我們丟掉狹隘的地域偏見,你會看到,即使南陽和襄陽這兩座城市明爭也好暗斗也罷,在現實世界里,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無法分得清清楚楚。
南陽與襄陽同處南襄盆地,同飲一江之水,自古淵源深厚、難分彼此。雖然分屬兩個省份,但從地理、文化、風土人情等方面看,實屬一體。
南陽人到襄陽,幾乎不會有到外省的陌生感。
因為大家的口音相近,習俗相近,極易融入。這也是不少南陽人選擇去襄陽工作生活的原因之一。
鄭萬高鐵開通之后,從南陽東站到襄陽東站,全程僅有33分鐘車程,比南陽人開車從市中心到高鐵站的時間還要短。
南陽與襄陽的距離,實際上是越來越近。兩地人民的交流融通,也越來越方便。
南陽人去華僑城度假,襄陽人來淯陽橋看焰火,其實都不應該感到意外。
02
南陽與襄陽的淵源,與一條漢江密不可分。
南陽境內的白河、唐河、湍河等河流,最終都匯入襄陽的漢江,奔流向南。歷史上“南船北馬”的盛況,更是南陽與襄陽水路繁榮交往密切的見證。
近年來,隨著中央、省、市各級出臺的一系列頂層規劃,南襄一體化的戰略布局愈發明晰。
2018年底,國家發改委印發的《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
“發展壯大襄(陽)南(陽)城市組團”、“推動襄陽和南陽加快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環保等方面一體化進程,合力打造城市圈”。
該規劃為南襄一體化戰略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2021年3月13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開創中部地區崛起新局面”一節中再次提到:
“支持淮河、漢江生態經濟帶上下游合作聯動發展。”
2022年2月16日,《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區域合作融入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規劃》中,第一次明確將構建“襄南城市組團”列入其中。
2022年7月,南陽市黨政考察團在襄陽召開合作發展交流座談會,簽訂兩市加強交通基礎建設一體化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協議明確指出,雙方將積極推進襄陽至(南陽)新野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加快實施唐白河航運開發、打通漢江航運通道,共同謀劃實施一批重大交通物流項目,攜手共建南襄盆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至此,南襄一體化邁出全新步伐。
2022年10月,南陽襄陽首次實現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
這是繼2020年兩市啟動“跨省通辦”戰略合作以來的又一重大成果,為南襄兩市居民不動產交易登記提供了極大便利。

南陽與襄陽全方位多層次的交融互通,從民間到官方,如火如荼。
03
襄陽人來南陽買房的,或許有,不多見。但南陽人去襄陽買房的卻不在少數。
這是筆者觀察到的一個現象,同時也是一個必須要承認的客觀現實。
追根溯源,不難發現:
其一,襄陽第二產業相對發達,就業機會較多,對南陽人的吸引力較強。
其二,南襄山水相連,唇齒相依,姻親交織,尤其是新野鄧州一帶,由于親戚關系或工作關系,買房落戶襄陽的南陽人不在少數。
去年筆者去襄陽旅游時,碰見一位鄧州老鄉。
閑談中得知,他已經在襄陽工作生活十年,收入還不錯。幾年前已在襄陽落戶,房子也買在了襄陽,還把母親從老家接了過來,最初是來幫忙照顧孩子,后來孩子上了學,母親也在襄陽找了一份工作,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我問他,還考慮回南陽嗎。
他說,逢年過節還回,老家始終是根兒。把房子買在華僑城,第一是考慮這邊是襄陽新區,發展潛力大,教育資源什么的都不錯,另外就是想著離高鐵站近一些,啥時候回南陽也方便。
他所說的華僑城,就是今年跨年夜許多南陽人奔赴襄陽的目的地。
事實上,襄陽華僑城從來就不是單一的旅游度假區,而是集“文化+旅游+城鎮化”模式于一體的超級理想大城。占地8.48平方公里的華僑城,堪稱襄陽東津新區王冠上的一顆明珠。
必須要承認,與南陽新城區相比,襄陽東津新區起步更早,發展更快,產業落地更迅速。
迄今為止,東津新區已陸續投資1100億元,吸引了以華科工研院、國太陽集團為龍頭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以襄陽華僑城為龍頭的文化旅游產業集群等,現代化新區的格局已初具雛形。
尤其是華僑城自2018年落地以來,奇夢海灘水樂園、奇趣童年親子樂園、奇幻谷、云海湯泉、奇妙鎮、襄陽五中華僑城實驗學校、天鵝湖生態藝術公園等商娛醫教養全維配套,已然全面兌現,成為東津新區的活力之源,人居封面。
其超強的文旅輻射力和影響力,不僅讓襄陽本地人趨之若鶩,也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南陽等周邊城市的居民。
04
2023年初,湖北三大都市圈規劃出爐,分別為武漢都市圈、襄陽都市圈和宜荊荊都市圈。
其中,襄陽都市圈是唯一一個跨省的都市圈。
襄陽都市圈擴容背后,也凸顯了其借南襄一體化戰略繼續擴大襄陽城市吸納能力,提升城市能級的宏大“野心”。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南陽、襄陽兩座城市生產總值分別為4555.4億元、5827億元,經濟總量合計超過10300億元,史上首次!
這意味著,自國務院2018年批復《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以來,南襄城市組團已初步顯露崢嶸,在中部城市群的激烈競爭中率先崛起。
在南陽襄陽逐步融城的歷史大趨勢下,地域藩籬和觀念桎梏必將逐漸被打破。
愈來愈開放和包容的時代里,每個人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和自由。工作如此,置業亦是如此。
無論是選擇南陽選擇襄陽或是選擇任何一座城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南陽有南陽的美,襄陽有襄陽的好。
而“南襄雙城記”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則有望被更多南陽人和襄陽人所了解和接納。
未來,南陽街頭的鄂F,襄陽街頭的豫R,無疑都將會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常態。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