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4g4m2"><menu id="4g4m2"></menu><menu id="4g4m2"><strong id="4g4m2"></strong></menu>
    <xmp id="4g4m2">
  • <menu id="4g4m2"></menu>
  • <dd id="4g4m2"></dd>
  • 只發布交易干貨的網站
    用實戰期貨交易系統和心得助你重塑交易認知

    正規期貨開戶 | 手續費只+1分

    90%交易者的手續費都被加收超1倍,一起看看最新的交易所手續費一覽表吧!

    股票術語 pe (萬字干貨!一篇文章幫你搞明白估值,解讀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

    這是一篇節省你大量時間的干貨文章。文中,有主流估值方法的起源,

    有主流估值方法的適用范圍,并且也把估值方法的局限性也講清楚了。

    說實話,估值并不難。常見的估值方法也就那么幾種:

    簡單一些的,算算市盈率(PE)、市凈率(PB)、市銷率(PS)。

    PE = 市值 / 凈利潤 = 股價 / 每股收益

    市盈率高低意味著回本時間的長短,掏100億買下這家一年賺10個億的企業,10年才能收回100億的投入成本。

    PB = 市值 / 凈資產 = 股價 / 每股凈資產

    PB的意義是,企業賬面價值1塊錢的資產在資本市場上被估值多少。比如,PB是0.8,那意思是用0.8元就可以買到賬面價值1元的資產。

    PS = 市值 / 營收 = 股價 / 每股營收

    市銷率通常用來評估一些高成長、還沒有盈利、或者盈利很少的輕資產優質企業。

    這幾種估值方式所用到的數據都是現成的數字,簡單的算一下就知道結果了。

    高級一點的,算算PEG。

    PEG = PE / 凈利潤增速

    PEG既考慮了企業現在的估值,也考慮了未來的業績增速,通常用于成長股估值。

    再高級一些的,用現金流折現法估算企業內在價值。

    現金流貼現法其實就是將債券估值模型套用到股票估值上。

    舉個例子:

    在市場無風險利率為3%的背景下,一張1年期、面值100元、5%票面利率的債券值多少錢呢?

    答案是101.94元。

    計算方法也很簡單,1年到期后,這張債券能收到100元本金和5元利息,一共是105元。

    另一個人沒買到這種債券,只能賺錢3%的無風險收益,那他1年后想要有105元,現在就要投入101.94元本金(101.94*(1+3%)=105元)。

    這是最簡單的債券估值模型。

    把這個模型中的債券利息換成股票股息或者企業自由現金流就能估算股票的內在價值了。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深度講解這些估值方法之前,網叔先說下估值的本質。

    經濟學上有句話:價格圍繞價值波動。

    既然有波動,就有高估和低估的時候。

    價格高于價值,就是高估。價格低于價值,就是低估。

    高估的時候買,就可能要承擔價格向下波動的風險。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買貴了”。

    道理就是這么簡單,誰都懂。但實踐起來,尤其是到了股票和基金市場,不少人就只看見價格,看不見價值了。

    為什么看不見?不知道怎么如何判斷市場的真實價值罷了。

    怎么判斷市場的真實價值?

    用估值。

    估值,是一種研究方法。借用“估值”工具來判斷市場價格是高于內在價值,還是低于內在價值。

    在市場價格低于內在價值的時候,買入。在市場價格高于內在價值的時候,賣出。

    當然,估值只是一種方法,是為了研究投資標的的內在價值而誕生的,實際應用中,切不可為了估值而估值。這點一定要牢記。

    另外,這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估值方法也有局限性,不可能適用于所有場景。不過幸運的是,有無數的前人絞盡腦汁設計新的估值方法,久而久之,就有許許多多的估值方法了。

    接下來,網叔帶大家盤點下市場上主流的估值方法和它們的局限性。

    1、市盈率(PE)

    市盈率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他在1934年出版的《證券分析》一書中寫到:一只普通股的價值是其當期收益的一定倍數,這個倍數一部分決定于當時的人氣,另一部分決定于企業的性質與記錄。

    這個一定倍數就是我們所說的市盈率(PE)。

    PE = 市值 / 凈利潤 = 股價 / 每股收益

    簡單點理解,市盈率(PE)就是企業市值除以企業凈利潤。

    比如,一家企業一年賺10個億,市值是100億,那市盈率(PE)就是10倍。

    市盈率高低意味著回本時間的長短,掏100億買下這家一年賺10個億的企業,10年才能收回100億的投入成本。

    通常來說,市盈率越低,回本時間越短,對投資者越有利。

    根據凈利潤選取時間的不同,市盈率分為靜態市盈率、動態市盈率、TTM市盈率。

    靜態市盈率 = 市值 / 上一年度凈利潤 = 股價 / 上一年度每股收益

    比如,現在的靜態市盈率是“市值 / 2020年凈利潤”。

    動態市盈率 = 市值 / 下一年度凈利潤 = 股價 / 下一年度每股收益

    比如,現在的動態市盈率是“市值 / 2021年凈利潤”。

    TTM市盈率 = 市值 / 過去四個季度凈利潤 = 股價 / 過去四個季度每股收益

    比如,現在的TTM市盈率是“市值 / 2020年二季度至2021年一季度的凈利潤”。

    不過市盈率也不是萬能的:

    首先,不同行業的市盈率是不同的,對比性不強。比如,過去10年,中證白酒的平均市盈率是85.57倍,中證銀行的平均市盈率只有27.10倍,白酒比銀行的市盈率高多了,但不能據此說白酒的估值遠遠高于銀行。

    其次,即使同一行業內,企業成長性、基本面不同,市盈率也會有較大差別。比如,同樣是銀行,招行的市盈率是92.89倍,宇宙行(工商銀行)的市盈率只有9.93倍,但是大家還是喜歡買招商銀行,而不是PE更低的工商銀行。

    最后,虧損的企業沒有辦法計算市盈率。業績波動較大的周期企業/行業,市盈率也不能準確反映真實估值情況。(具體分析,下文展開)

    2、市凈率(PB)

    實際使用中,市凈率通常用來彌補市盈率的不足。

    比如虧損的企業,或業績波動較大周期性企業,用市盈率很難反映出企業真實估值情況,這時就要用到市凈率了。

    以寶鋼為例:

    這是寶鋼股份凈資產和凈利潤的走勢對比:業績(凈利潤)上躥下跳,凈資產卻穩步增長。

    市凈率顯然更適合寶鋼這種周期性企業的估值。

    PB = 市值 / 凈資產 = 股價 / 每股凈資產

    比如,寶鋼股份,股價是10.14元,每股凈資產是8.57元,市凈率(PB)就是1.18。

    PB的意義是,企業賬面價值1塊錢的資產在資本市場上被估值多少。比如寶鋼PB是1.18,意思就是寶鋼賬面1塊錢的資產,在資本市場上要用1.18元才可以買到。

    通常來說,PB越低,公司估值越低。

    值得注意的是,PB就是PB,沒有什么靜態PB、動態PB、PBTTM的說法。

    原因也很簡單,凈資產是個時點數,最新一期的凈資產就是公司的全部凈資產。

    凈利潤是個區間值。只有年度利潤或連續4個季度的凈利潤才能反映公司一年的經營成果。

    另外,市凈率通常用來評估重資產公司,對于互聯網等輕資產公司意義不大。

    小結一下:

    市盈率和市凈率主要適用于成熟行業/公司,能快速判斷出企業估值高低。

    但對于一些高成長的行業/公司,市盈率和市凈率并不適合。這時就要用到市銷率(PS)和PEG了。

    3、市銷率(PS)

    市銷率是由菲利普·費雪(成長股價值投資策略之父,著有傳世名作《怎樣選擇成長股》)的兒子肯尼斯·費雪提出來的。他在《超級強勢股》一書中寫道:價格營業額比率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這個比率中的營業額部分通常比企業的其他大部分變量穩定。超級公司盈利大幅下滑的現象很常見,但是營業額大幅下滑的現象卻很少見。

    PS = 市值 / 營收 = 股價 / 每股營收

    比如,一家企業市值是100億,營收是20億,那市銷率就是5倍。

    一般來說,市銷率越低,代表企業估值越低。

    另外,要注意的是:市銷率通常用來評估一些高成長、還沒有盈利、或者盈利很少的優質輕資產企業。比如美團、拼多多、嗶哩嗶哩……

    對于一些業績穩定,增長也有限的大藍籌,老老實實用市盈率或者市凈率就好了。

    4、PEG估值法

    PEG指標,是成長股投資大師吉姆·斯萊特在1960年代提出的,后經傳奇基金經理彼得·林奇發揚光大。

    PEG估值是在市盈率(PE)估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彌補了PE對企業動態成長性估計的不足。PEG告訴投資者,同行業的公司中,在市盈率一樣的情況下優先選擇那些增長速度高的公司,或者在增長速度一樣的情況下選擇市盈率較低的公司。

    PEG = PE / 凈利潤增速

    注意!實際應用中,通常用現在的市盈率除以企業未來幾年的凈利潤復合增速,而不是過去一年或幾年的凈利潤復合增速。

    比如,企業當前市盈率是20倍,未來幾年凈利潤復合增速是20%,那PEG就是1,企業估值合理。

    當PEG大于2時,公司業績增速跟不上估值預期,可能嚴重高估。

    同理,當PEG小于0.5時,公司業績增速遠高于估值預期,可能嚴重低估。

    最后,不要濫用PEG指標。

    首先,PEG指標同樣適用于基本面好、業績增速快的成長股。對垃圾股、周期股等用PEG指標就有點緣木求魚了。

    其次,在彼得林奇的體系中,20倍PE基本是就是他給一個企業的最高估值了。他認為長期復合增長20%的股票已經算是超級成長股了,超出這個范圍的增速大多不可持續,安全邊際不夠。

    5、現金流貼現法(DCF)

    現金流貼現法最早可追溯到經濟學家約翰?布爾?威廉姆斯。1937年,他在哈佛商學院博士論文(1938年出版為《投資估值理論》)中提出股息貼現模型(DDM)。他的解釋是:像牛奶之于奶牛,雞蛋之于母雞,股票價值體現在股息分紅上。

    他認為,將企業未來的股息分紅按照一定的貼現率貼現到現在就能計算出企業的真實價值。

    在他的基礎上,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埃斯瓦斯·達莫達蘭將股息替換成企業自由現金流,正式提出現金流貼現模型(DCF)。

    他在經典教科書《估值》中寫道:企業估值是指對企業內生價值的估計,企業內生價值即為企業資產使用期限內所產生的預期現金流量的現值。企業內生價值的大小,取決于企業資產預期能夠產生現金流金的大小、持續時間長短及其可預見性。

    補充個概念:現金流量又稱自由現金流,就是企業產生的、在滿足了再投資需要之后剩余的現金流。實際應用中,自由現金流計算公式如下:

    FCF(自由現金流) = EBIT(息稅前利潤) - Taxation(稅款) + Depreciation & Amortization(折舊和攤銷) - Changes in Working Capital(營運資本變動) - 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支出)

    現金流貼現法(DCF)計算公式如下:

    V0 :企業內在價值

    t :企業能夠產生自由現金流的年數

    CFt :第t年自由現金流

    r :折現率(通常用無風險利率(國債利率)加一定風險溢價來表示)

    將企業未來t年的現金流按照一定的折現率(r)折現到現在,就能計算企業的內在價值了。

    巴菲特對這個模型極為推崇。在1992年的《致股東信》中,他寫道:在寫于50年前的《投資估值理論》中,約翰?布爾?威廉姆斯提出了價值計算的數學公式,這里我們將其精練為:今天任何股票、債券或公司的價值,取決于在資產的整個剩余使用壽命期間預期能夠產生的、以適當的利率貼現的現金流入和流出。

    不過,推崇歸推崇,由于假設條件過多,巴菲特還真不怎么用現金流貼現法計算企業真實價值。

    查理·芒格曾說過:“巴菲特有時會提到‘折現現金流’,但是我從來沒見過他算這個。”

    對此,巴菲特的回答是:“沒錯,如果還要算才能得出的價值那就太不足恃了。”

    是的,通過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確實能夠計算出企業的真實價值。但這個計算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設條件之上:

    ①你要估算企業能生存多久;

    ②還要估算企業自由現金流增速;

    ③還要給一個合適的折現率。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一個參數估算錯誤,結果可能就南轅北轍了。想計算出企業真實價值,真沒那么容易。巴菲特不怎么用現金流貼現法計算企業內在價值也在情理之中。

    掌握了估值方法,大家肯定迫不及待的想用這些估值方法來指導自己的投資吧!

    別急,估值只是工具。使用估值工具前,一定要對投資有個系統的理解。網叔先說說估值在投資中的意義。

    首先,投資講究“好行業、好公司、好估值”。

    好行業、好公司是好估值的前提。

    離開了好行業、好公司,只談估值那是耍流氓。

    網叔這里所說的用估值判斷買入點和賣出點,針對的都是好行業、好公司。

    另外,A股牛熊轉換是常態,估值波動也比較劇烈。

    這是1999年“519行情”以來,A股走過的5輪完整的牛熊周期。

    牛市期間,市場估值都會大幅提升。

    2005-2007年的大牛市,上證指數估值從16.5倍提升到56.2倍,提升了240.6%。

    2013-2015年的大牛市,上證指數估值從8.9倍提升到23倍,提升了158.2%。

    ...

    熊市期間,市場估值也會大幅下挫。

    2007-2008年的大熊市,上證指數估值從55倍降到12.9倍,下降了76.5%。

    2015-2016年的大熊市,上證指數估值從23倍降到12.9倍,下降了43.9%。

    牛市頂部區域和熊市底部區域,市場估值能相差一倍甚至更多。估值的意義就在于指導我們做大周期的擇時。

    但是,也不要理解偏了!擇時,不是去猜市場每次的頂部和底部。

    股市是人性的博弈。而人性是這個世界上最復雜、最難猜測的東西。準確預測市場的頂部和底部,不存在的。

    即使有人偶爾猜中頂部和底部,那也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運氣而已。

    擇時,是模糊的判斷市場高低。在市場處于底部區域,估值低時買入,在市場處于頂部,估值高時賣出。

    接下來,具體說說不同的品種如何根據估值判斷買賣點:

    1、如何判斷買入點?

    (1)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主要是寬基和行業指數基金。

    寬基,就是橫跨多個行業的指數基金。如滬深300指數基金、中證500指數基金...

    行業指數基金,就是投資某一行業的指數基金。如消費指數基金、醫藥指數基金...

    不管是寬基還是行業指數基金,他們都有對應的指數。判斷買點看對應指數是否低估就行了。

    判斷估值高低,看2個指標:

    ①絕對估值(PE)

    ②估值百分位(PE百分位)

    通過PE和PE百分位判斷買點,最好的情況是PE和PE百分位都處于低位。

    比如2014年5月份的滬深300指數。PE是8.1倍,已經處于很低的水平,PE百分位3.47%,估值僅比過去10年中3.47%的時間高,估值低到令人發指。

    之后,市場就迎來了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

    當然,也有不好判斷的時候。

    比如現在的滬深300指數,PE是13.03倍,比著歷史平均估值(12倍)也就高那么一丟丟。

    但PE百分位已經達到66.26%,估值比過去10年中66.26%的時間都高,即將達到PE危險值(13.339倍)。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背離呢?

    主要還是滬深300指數估值波動區間不大(這個后文詳細展開)。

    怎么應對這種情況呢?

    PE百分位較高,主要是指數短期漲幅較大。去年3月份以來,滬深300指數漲了31.78%,平均每年漲21.51%,近2倍于滬深300指數歷史平均12%的漲幅。

    短期漲幅較大,就很可能出現回調。

    但是,滬深300指數的絕對PE只有13.03,整體估值并沒有像2007、2015年那么夸張,即使有回調,回調烈度也大概率比不上2007年和2015年。

    對于保守的投資者來說,可以等一等,等估值回落后再買。但這樣做面臨一個風險,如果指數就此反彈,那就買不進了。

    對于激進一些的投資者來說,如果做好了被套的心理準備,那買就是了。

    (2)主題和類主題主動基金

    主題類主動基金,主要是消費、醫藥、科技、互聯網等主題類基金。

    這類基金雖然也是基金經理主動管理,但選股局限在某一領域。判斷買點時,看對應指數的估值就可以了。

    類主題主動基金,主要是重倉某一行業的主動基金。

    比如,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重倉消費股,特別是白酒股。

    判斷易方達中小盤的買點,就可以看中證消費、中證白酒指數的估值。

    重點提醒下:

    判斷基金是不是重倉某個行業,一定要翻翻基金前幾年的十大重倉股。只有長期重倉某個行業的基金才可以看做類主題基金。

    (3)非主題類主動基金

    非主題類主動基金一般持有多個行業的股票,不存在明顯重倉某個行業的情況。

    這類基金擇時要結合具體的市場行情來判斷。

    ①普漲行情

    普漲行情,就是大部分股票都上漲的行情。典型的就是2007、2015年的大牛市行情。

    股票術語 pe (萬字干貨!一篇文章幫你搞明白估值,解讀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

    普漲行情出現時,市場上的基金基本都能漲。判斷買點就要看全市場的估值情況。也就是看全A等權市盈率。

    全A等權市盈率的查詢網址在這里:

    網頁鏈接

    這是2005年以來,全A等權市盈率變化情況。

    2005年、2008年、2013年、2019年,全A等權市盈率都曾經跌到40倍左右,之后市場觸底反彈。

    重點提醒下,這只是過去的歷史情況,并不代表將來全A等權市盈率跌到40倍后會立馬反彈。只是說,根據歷史經驗,全A等權市盈率跌到40倍時,市場整體估值不高。

    ②結構性行情

    結構性行情,主要是某一類股票在漲。

    如2014年之前的創業板牛市和2020年的抱團股行情。

    在結構性行情中,只有壓中市場風格的基金才能大漲。

    這時,基金能不能買,就要看驅動行情上漲相關板塊的估值了。

    驅動行情上漲相關板塊的估值已經很高,不要買。

    驅動行情上漲相關板塊的估值并不高,結構性行情還處于發酵初期,可以買。不過,這時的難點就在于判斷行情能不能發酵起來,這是另一個話題,不展開討論。

    最后,還是要強調下:這里所說的擇時,都是大周期范圍的擇時。

    簡單點說,就是全A等權市盈率從40倍提升到80倍的擇時。

    市場上漲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全A等權市盈率從40倍到80倍的過程中,必然有無數的起起伏伏。底部買入后,一定不要輕易下車。

    2、如何判斷賣出點?

    (1)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賣出時,同樣看這兩個指標:

    ①絕對估值(PE)

    ②估值百分位(PE百分位)

    最好的情況,當然是PE和PE百分位都處于高位,這樣賣出毫無壓力。

    比如全指醫藥。去年上半年,在疫情的助推下,全指醫藥一路上漲,估值離2015年的最高點一步之遙,PE百分位也接近100%。此時賣出,毫無壓力。

    當然,事后來看,這個位置不賣問題也不大。因為醫藥股業績快速增長,消化了大部分估值,全指醫藥的PE從72倍降到了45倍,PE百分位也降低到了81%。

    看到這里,明白網叔為什么說“離開了好行業、好公司,只談估值那是耍流氓”了吧。選擇好的行業、好的公司,即使短期高估,也能通過業績增長消化估值。壞行業、壞公司是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的。

    (2)主題和類主題主動基金

    判斷主題類主動基金的賣點,同樣是看對應指數的估值。

    還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為例。基金重倉白酒和消費,判斷賣點,就看白酒和消費估值是不是偏高就可以了。

    (3)非主題類主動基金

    非主題類主動基金的賣點要結合具體的市場行情來判斷。

    ①普漲行情

    普漲行情出現時,判斷賣點就要看全市場的估值情況。也就是看全A等權市盈率。

    這是2005年以來,全A等權市盈率變化情況。

    2007年、2015年,全A等權市盈率突破80倍,之后市場觸頂回落。2010年,全A等權市盈率接近80倍時,也出現過觸頂回落。

    全A等權市盈率超過80就可以認為市場估值偏高,進入危險區域了。

    ②結構性行情

    結構性行情中,基金要不要賣,同樣是看驅動行情上漲的相關板塊估值。

    驅動行情上漲的相關板塊估值已經很高,果斷賣。

    驅動行情上漲的相關板塊估值并不高,繼續持有。

    當然,除了看估值,也可以通過感知市場情緒、事先確定目標收益率和嚴格控制收益回撤等方式確定賣出時機。

    網叔把相關內容補充如下,已經了解的朋友可以跳過。

    (1)情緒止盈法

    情緒止盈法,就是通過市場情緒判斷牛市和熊市。

    牛市中,散戶跑步入場。股票開戶數、市場成交量屢創新高。基民也踴躍認購基金公司發行的新基金,“日光基”、“半日光基”頻現江湖。

    熊市則不同,老散戶逐步離場,市場成交日益寡淡。新散戶也以觀望為主,股票開戶數持續低迷。基民更是對新基金嗤之以鼻,避之唯恐不及。

    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利用市場情緒判斷牛市和熊市是可行的。

    巴菲特還為此說過一句名言“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

    國內市場也流傳著“老和尚炒股”、“掃地大媽通過券商營業部炒股人數多少判斷市場高低”的傳奇故事。

    當然,這些可能真的就是故事而已。

    情緒止盈法很難量化。甚至可以說,沒有人能準確量化市場情緒。

    舉兩個例子吧!

    2015年牛市中,流傳最廣的一個說法是“4000點才是牛市起點”。當時市場情緒足夠火熱了吧。但之后呢?上證指數最高漲到5178,如果在4000點止盈,會錯失將近一半的利潤。

    同樣,2020年7、8月份,日光基就出現了。如果當時止盈,也將錯失不少利潤。

    總的來說,情緒止盈法“事后諸葛亮”的成分較重,很容易賣出在牛市中途,吃不完市場最肥美的魚身。

    (2)目標收益止盈法

    目標收益止盈法就是在買入之前先設一個目標收益率,在目標收益率沒有實現之前,不管賺錢還是虧錢,都不要賣掉。實現了,就要毫不猶豫的賣。

    比如,買之前,你設定了一個10%的目標收益率。在沒實現10%收益之前,就不要賣出。實現了,就要毫不猶豫的賣。

    A股波動非常劇烈,目標收益法從來不缺賺錢的機會。

    以滬深300指數為例:

    2005年成立以來,滬深300指數的振幅(最低點到最高點的漲幅)最低也有24%,波動非常大。

    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買,不斷高拋低吸,輕輕松松就能實現每年10%的收益目標。

    不過目標收益法很難賺大錢。大牛市來臨時,輕輕松松就能漲10%。如果此時賣出,那后面百分之幾十,甚至百分之幾百的行情都和你沒關系了。

    (3)回撤止盈法

    回撤止盈法,就是基金凈值從高點回撤一定幅度后賣出。

    比如,設置一個20%的最大回撤。當基金凈值從高點回撤20%后,果斷賣出。

    前面已經說過了,基金經理不擇時,碰到大熊市腰斬是家常便飯。

    回撤止盈法在熊市初期就果斷賣出,是大熊市中保衛勝利果實的不二之選。

    不過,回撤止盈法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

    前面已經說過,市場波動非常大,滬深300指數年最低振幅也有24%。回撤目標設置小了,很容易賣在底部區域。

    回撤目標設置大了,又很難起到在大熊市中保衛勝利果實的作用。

    幾種賣出方法各有優劣,如何選擇呢?

    網叔選擇“以估值止盈法為內核,兼顧參考目標止盈法和回撤止盈法”。

    和其他幾種方法相比,估值止盈法以價值投資為基礎,有科學依據,能實現熊市底部買,牛市頂部賣。

    但估值止盈法也不是萬能的。

    2020年8月,中證消費的估值百分位就達到了99%,估值比過去10年中99%的時間都高,按照估值止盈法可以賣出了。

    但此時賣出,就吃不到后面的漲幅了。

    為了彌補估值止盈法的不足,網叔又引入了目標止盈法和回撤止盈法。

    簡單點來說,熊市底部買入后,把倉位分為3部分,分別用目標止盈法、估值止盈法、回撤止盈法賣出。

    第一部分,用目標止盈法賣出。比如設置一個50%的目標收益率,當盈利達到50%時,果斷賣出。

    第二部分,用估值止盈法賣出。當市場估值偏高,比如估值百分位超過80%、90%時賣出。

    第三部分,用回撤止盈法賣出。比如設置一個20%回撤賣出目標,當基金凈值高位回撤20%后賣出。

    3、優質資產可以淡化估值,長期持有

    可能有朋友有疑問了,不是說“優質資產可以長期持有嗎?”高估就一定要賣出嗎?

    是的。優質資產是可以長期持有的。

    千億基金經理張坤甚至為此說過一句話“不想持有十年以上,就不要持有一分鐘”。

    為什么優質資產可以長期持有?

    (1)好資產總是很快出坑

    勝于雄辯。看2個例子吧。

    恒生指數則要到半年后的2016年2月12日才企穩反彈。

    茅臺更是強悍。這是茅臺的股價走勢。

    2015年下半年,茅臺跌了46%,和滬深300指數差不多(跌了47%)。

    但茅臺回到前期高點只用了0.7年,滬深300指數則用了4.9年。且止跌反彈后,茅臺又漲了11.8倍,吊打滬深300指數(漲了71%)。

    為了方便對比,網叔把數據匯總在這里。

    無獨有偶。明星基金經理也能比市場更早回本。

    謝治宇,回本用了0.4年

    張坤,回本用了1.7年

    董承非和周蔚文,回本也就用了2.4年

    朱少醒表現差一些,回本用了4.5年,但也比市場平均水平(滬深300指數)強。

    優質股票和明星基金經理都是優秀資產。即使面對大跌,依然能很快回本,且反彈到更高的位置。

    (2)賣出后,不一定能在更低位置接回來

    網叔多次強調過,短期市場不可預測。沒有誰有把握賣出后,一定能在更低的位置接回來。

    在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但斌。

    但斌開心的笑了,“老子果然牛逼”。

    無獨有偶,2009年以來,納斯達克指數也走出了一波長牛行情。

    但回顧這十余年的長牛行情。每隔一段時間,就大跌一次,小跌更是不計其數。

    即使偶爾一兩次你能高位賣出,然后低位接回來。

    但有了但斌的前車之鑒,你能確保次次都是“高位賣出,低位接回來”嗎?

    股民的常規心理是,10塊錢賣出的股票,一定要在10塊錢以下買。10塊錢以上買,就是虧了,還是再等等。

    這一等就是遙遙無期...只能眼看長牛行情呼嘯而去,自己最終淪為看客。

    (3)好資產是有限的,賣出后沒有更好的選擇

    先看2個數據。

    這是上市滿10年,過去10年漲幅超過1000%的個股。

    一共34個,貴州茅臺、東方財富、比亞迪、愛爾眼科……

    都是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大名鼎鼎。

    這是從業10年以上,年化收益率超過15%的公募基金經理。

    一共14個,朱少醒、董承非、曹名長、傅鵬博...

    A股有4000多只股票,但10年漲10倍的只有34只。

    基金公司有1700多位權益類基金經理,但從業滿10年、年化收益率超過15%的只有14位。

    好股票和好基金經理都是鳳毛麟角,賣出后還能買誰呢?

    注意!網叔這里說優質資產可以淡化估值,長期持有,并不是說買入的時候可以不看估值。

    再牛逼的優質資產,如果不在市場底部買,收益都會大打折扣。

    以網叔曾經買過的一只基金富國天惠為例

    這只基金可不是普通的基金,頂級基金經理朱少醒管理,16年漲了20倍,年化收益率21.26%。平均收益比巴菲特的20.3%還高。

    假設網叔在兩個不同時間分別買入這個基金——

    首先是市場頂部買入:2017年12月市場階段性觸頂,買入價2.1,持有到現在的收益是83.56%。

    接著是市場底部買入:2018年11月市場出現歷史大底,買入價是1.6,持有到現在收益率是133.55%。

    83.56% VS 133.55%

    投入100萬,收益差了50萬,整整少賺2輛特斯拉!

    還是那句話,再牛逼的優質資產,如果不在市場底部買,收益都會大打折扣。可以淡化估值,但不能不估值。

    估值這么牛,那是不是萬能的呢?

    當然不是,文章開頭網叔就說了“切不可為了估值而估值”。

    網叔再來盤盤常見的估值誤區。

    1、只看短期估值百分位

    以創業板指為例:

    如果只看近1年的估值,創業板的PE是56.30,PE百分位是9.5%。估值僅比過去1年中9.5%的時間高,似乎是個不錯的買點。

    如果把時間拉長到近10年。PE還是56.30,PE百分位就變成了了63.32%,估值比過去10年中63.32%的時間都高,就不是個很好的買點了。

    估值百分位是將過去一段時間內的估值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看看現在的估值處于什么位置。

    說到底,估值百分位是個統計學概念。肯定數據越多,結果可靠性越高。

    所以,網叔估值百分位一般看10年左右的。如果時間不夠5年左右的也可以參考。但3年以內的估值百分位真沒啥參考意義。

    2、一次性巨額虧損/盈利造成的估值失真

    上市后,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導致公司損失了1068億元。

    當然,這種虧損也是一次性的。

    但是指數不管你是不是一次性,巨額虧損了,PE肯定上去,這才有了中概互聯PE的瞬間飆升。

    怎么處理這種情況呢?

    把這種一次性巨額虧損忽略掉唄。

    3、波動不大帶來的估值幻覺

    先問個問題:滬深300指數估值到底高不高?

    從PE上看,滬深300指數PE是13.24,比中證500和標普500都低的多,估值真心不高。

    但從PE百分位上看,滬深300指數PE百分位已經達到69.49%,估值比過去10年中69.48%的時間都高,估值偏高。

    PE估值和PE百分位估值的數據自相矛盾。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滬深300指數估值波動范圍太小。

    這是過去10年滬深300指數走勢情況。

    ①滬深300指數PE平均值和中位數都是12倍

    ②滬深300指數大部分時間都在10-14倍PE之間震蕩,上下震蕩17%,估值波動真心不大。

    估值波動范圍不大,漲得稍微多一些,估值百分位就上去了,跌的稍微多一些,估值百分位就下去了。

    先舉個例子:

    2012年7月26日,滬深300指數PE是10.16,不高吧。

    PE百分位更低,只有1.79%,估值僅比過去10年中1.79%的時間高。

    這么低的估值,是不是忍不住要抄底了?

    那你知道之后發生了什么嗎?

    滬深300指數在1年內又跌了14%。2013年6月25日,滬深300指數最低跌到2023,是那一輪熊市的最低點。

    就這還沒完。之后,滬深300指數又低位震蕩了足足1年,到2014年下半年才開始反攻。

    低估到令人發指后,還能再陰跌一年、再低位震蕩一年。

    這就是市場的殘酷之處,沒有誰能準確預測未來的走勢。

    也是估值的局限性。

    不管是看過去3年、5年、10年、甚至更久時間的估值,看的都是過去的估值數據。說到底還是“通過后視鏡看未來”,雖然能模糊的判斷市場估值的高低,但無法準確預測市場未來一兩年,甚至更久時間內的走勢。

    最后,記住網叔的忠告,估值是工具,人要學會利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利用。

    估值雖好,但不要迷信、更不要盲從。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本文名稱:《股票術語 pe (萬字干貨!一篇文章幫你搞明白估值,解讀市盈率、市凈率、市銷率)》
    本文鏈接:http://www.wuhansb.com/baike/218431.html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本站內容均由用戶自發貢獻,或整編自互聯網,或AI編輯完成,因此對于內容真實性不能作任何類型的保證!請自行判斷內容真假!但是如您發現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疑似詐騙、虛假不良等內容,請通過底部“聯系&建議”通道,及時與本站聯系,本站始終秉持積極配合態度處理各類問題,因此在收到郵件后,必會刪除相應內容!另外,如需做其他配合工作,如:設置相關詞匯屏蔽等,均可配合完成,以防止后續出現此類內容。生活不易,還請手下留情!由衷希望大家能多多理解,在此先謝過大家了~

    我要說說 搶沙發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

    切換注冊

    登錄

    忘記密碼 ?

    切換登錄

    注冊

    我們將發送一封驗證郵件至你的郵箱, 請正確填寫以完成賬號注冊和激活

    簧色带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