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控股的第一大股東是MIH,而MIH的母公司是Naspers。Naspers是一家1915年成立,總部位于南非的傳媒集團。MIH在2018年3月份出售1.9億股騰訊股份后,持股比例降至31.2%,1.9億股騰訊股票當時價值834.86億港元。
騰訊創業初期,馬化騰及其團隊、IDG和香港盈科數碼分別持股60%,20%和20%,其中IDG和盈科數碼分別投資了220萬美元。
2001年6月,香港盈科數碼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的股權悉數出售給MIH,MIH還從IDG手中收購了騰訊控股13%的股份。2002年6月,騰訊控股其他主要創始人又出讓13.5%的股份出讓給MIH,騰訊的股權結構為馬化騰及其團隊、MIH和IDG分別持有46.3%、46.5%和7.2%, MIH由此成為第一大股東。
2003年8月,騰訊創業團隊悉數購回IDG所持全部股權,上市前MIH與騰訊創業團隊分別持股50%。
2001年MIH的3200萬美元投資救騰訊于水火中,脫了資金短缺困擾的騰訊,才開始了高歌猛進的里程。如果當初不是Naspers最終進來,騰訊也許真有可能熬不過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寒冬中。
2004年騰訊上市后,騰訊市值的一路高升也開始反哺Naspers。

如今騰訊市值6000多億美元,在MIH大股東Naspers持股騰訊的17年間,狂賺6500倍,用3200萬美元換到了1800多億美元的回報,超過南非2016年GDP一半,創造了一個投資神話。
恐怕最懊悔的要數李澤楷,如果不賣掉持有的20%股份,如今身家就要超過他的父親李嘉誠了。
MIH投資騰訊以后,從不參與騰訊管理,放手讓創始人團隊經營企業,自己過得自在悠閑。
十七年間不管騰訊經歷過多少波折和下跌,經歷了移動夢網整頓收入大降、被MSN和各大門戶圍剿、3Q大戰等一系列危機事件,期間股價多次出現大幅回撤,但是MIH始終堅信騰訊的價值投資,期間沒有進行任何減持,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只能說投資除了眼光和運氣,還需要信仰,這種比中國人更看好中國,比創始人更堅信公司的前景。急功近利的浮躁和短視,也許能偶爾賺點小錢,但是,從來不會與偉大的投資有緣。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