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花控股集團公司總部位于浙江省新昌縣七星街道下禮泉村,實際運營總部位于杭州市西湖區黃龍商圈。
三花最早的前身是“新昌縣西郊人民公社農機修配廠”,始建于1967年9月,由7個打鐵工人組成一個金工組,加上一只打鐵紅爐和少量工具,從事農具制造。1976年改為“新昌縣西郊農機廠”,產品除農修、保持架外,新增觸電保護器,廠內分設金工、農修、鍛工、翻砂4個車間,年產值3~4萬元,每年虧損。1979年10月,張道才應聘來廠擔任供銷科長,廣收信息,從冰箱鉸鏈和直角閥兩只產品開始,當年實現產值7.09萬元,利潤2.5萬元,扭虧為盈。1980年“新昌縣西郊農機廠”更名為“新昌西郊制冷配件廠”,人員擴大到62人。1983~1984年由張道才等人與新昌縣西郊鄉政府簽訂為期兩年的冷配廠承包合同,合同期末該廠產值、利潤分別比承包合同超過53%和100%。1984年8月,由新昌縣西郊鄉黨委提名,職工選舉,張道才出任新更名設立的“新昌縣制冷配件廠”廠長。開始了三花創業的道路。
是逢國家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初級階段,冰箱等大件產品開始進入千家萬戶。張道才等經過調研決定開發大廠不愿搞、小廠搞不了、資金占用少、精巧輕型的部件類產品。在生產冰箱用干燥過濾器、電磁閥、膨脹閥、手動閥、直角閥、針閥、冰箱鉸鏈、彈子鎖、普通鎖、烤漆鉸鏈、鍍鉻鉸鏈等產品的同時,企業抓住冰箱用二位三通電磁閥產品投入開發。二位三通電磁閥技術含量高,應用于新一代冰箱,國內大量依靠進口。1988年開發成功,通過浙江省科委鑒定,填補國內空白,1989年年產30萬只電磁閥的技術改造項目被國務院批準為次年全國五個小型節能示范項目之一,迅速推向市場,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一度達到95%。與此同時,AH型熱力膨脹閥、干燥過濾器、蒸發器、H型汽車空調膨脹閥等產品也分別開發成功,獲得省優、部優等成果獎并推向市場,企業年利潤跨上了千萬元的臺階。到1993年底,企業有員工1178名,工業總產值8715萬元,利稅1472萬元,實有資產6700萬元。
1994年,企業改制成為股份合作制的“浙江三花集團”,組建成立了“三花不二工機有限公司”等合資企業。10年創業,張道才總結出創業發展的三個基礎即科技、管理、人才,以此作為企業名稱“三花”:科技之花,管理之花,人才之花;提煉出企業的發展戰略:“小商品,大市場,高科技,專業化”,著意打造專業化的“全球制冷、空調控制元器件王國”;培養“迅速反應,立即行動”的企業作風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并以“鞏固、完善、提高、延伸”的八字方針,通過質量貫標,推動企業管理水平提升。三花發展進入又一個高潮期。

1996年,三花自主開發四通換向閥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美國和日本企業壟斷格局,年銷售從30萬只開始,連年翻番。期間還謝絕了美國蘭柯公司以該項目投資10倍價格的收購意向。以四通換向閥的開發帶動了一系列制冷空調自控元器件產品的開發和銷售。2001年,四通換向閥銷售800萬只,電磁閥、家用空調截止閥等產品銷售居于全球市場前列,成為迅速崛起的制冷空調自控元器件領域的后起之秀,并在10年后反過來收購了美國蘭柯公司的四通閥全球業務。
到90年代以后,三花逐步掌握了制冷產業自動控制的核心技術,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技術開發能力,組建了企業技術中心,業務領域逐步向汽車空調制冷方面延伸;有科技人才200余人,其中專業從事新產品研發工作的技術人員100余人,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所占比例達到22%以上,博士4人;聘請外部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專家擔任決策顧問和項目顧問;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在2000年以后每年申報專利40~50項,獲得授權20~30項;公司建設了一流的計量檢測中心,主要負責公司的計量管理、計量檢定、精密測試、理化分析、產品測試、噪聲檢測、新產品開發試驗等工作;擁有自主品牌和銷售網絡,分別組建了美國三花、日本三花、韓國三花、新加坡三花、歐洲三花等公司,全球營銷網絡基本形成。制造基地從新昌向杭州、上海、沈陽、蘇州、中山、天津等地發展,遍布全國各地。與此同時,為回報社會,擴大企業知名度,企業也參與了一些社會公益活動。2001年,三花出資1000萬元人民幣,取得連續兩年的浙江省綠城足球隊冠名權,支持浙江足球事業的發展。
1994年5月,三花實施股份合作制改造,由企業經營者帶領企業全體員工共同出資,購買鄉鎮集體企業的產權。2000年7月,企業改制為“浙江三花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5000萬元,全體員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轉變為45個自然人發起,其余的800多名員工股東委托45名發起人股東代為持股的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7月,公司名稱核準變更為“三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6000萬元。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