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焦點財經
作者丨耿宸斐
恒大等來了一位白衣騎士。
9月29日早間,恒大發布了一則公告:全資子公司恒大南昌向沈陽盛京金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售盛京銀行約17.5億股的非流通內資股,占盛京銀行已發行股份的19.93%,對價為每股人民幣5.7元,合計人民幣99.93億元。
經過此次股權出售后,恒大持有盛京銀行股份比例降至14.57%,股份數為12.82億股,為盛京銀行第二大股東。
幾個月的風波后,國資的進場,會成為恒大的一線曙光嗎?
國資進場
盛京金控是一家從事產業投資、資本經營、資產管理等業務的國家控股企業,由沈陽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持股58.3346%、沈陽市財政局持股30.73788%、沈陽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6.25%及遼寧省財政廳持股5.0366%。
股份轉讓完成后,盛京金控將持有盛京銀行1,829,225,327股內資股股份,占盛京銀行已發行總股份的20.79%,成為盛京銀行第一大股東。沈陽市國有股份合計占盛京銀行已發行總股份的比例為29.54%。
恒大在公告中稱,公司流動性問題對盛京銀行造成巨大負面影響,引入國企受讓方作為大股東,有助穩定盛京銀行的經營,同時有助于公司仍持有的盛京銀行14.57%股權的增值保值。
“出售事項的交割需要得到盛京銀行的配合,盛京銀行要求,出售事項全部所得款項需用作償還本集團對盛京銀行的相關債務。”中國恒大表示。
一個多月前,市場中便有消息稱,在相關部門的協調下,有部分國企正在與恒大展開聯合談判,或將接手恒大的相應資產,從而幫助恒大渡過短期資金流動性難關。
幾天前的央行貨幣政策例會罕見的提及房地產,明確要求“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此之前,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曾約談恒大高管。指出,恒大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頭部企業,必須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戰略部署,努力保持經營穩定,積極化解債務風險,維護房地產市場和金融穩定;依法依規做好重大事項真實信息披露,不傳播并及時澄清不實信息。
資料顯示,盛京銀行成立于1997年,是東北地區成立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其前身為沈陽市商業銀行。
2014年12月,盛京銀行在港交所上市;2016年,恒大以100.17億元收購了盛京銀行10.017億股內資股股份,成為盛京銀行大股東。
為應對債務危機,恒大已經在今年8月份對持有的盛京銀行股份進行過一次減持,涉及股份約1.67億股,轉讓價格為每股人民幣6元,受讓人為沈陽國資委附屬公司東藥集團和盛京金控。按此推算,透過這筆交易,恒大套現10億。
彼時,盛京銀行的估值大約為527.4億元。而此次轉讓股份,盛京銀行的估值約為501.4億元。
根據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上半年,盛京銀行的資產總額達10165.03億元,同比下降2.10%,是下滑幅度最大的上市銀行;營收85.08億元,同比下降13.50%,營收增速在上市銀行中位列倒數第三;凈利潤為10.46億元,同比下滑63.21%,凈利增速在57家上市銀行中位列倒數第一。
據悉,7月22日,沈陽市常務副市長高偉曾帶領市國資委、市金融局主要負責人到盛京銀行進行調研,高偉表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盛京銀行改革發展,支持市屬重點國有企業在行業監管部門指導下,逐步增持盛京銀行股份。
危機不斷
2020年6月,部分恒大商票持有人稱其持有的恒大商票未能如期兌付。

兩個月后,“三道紅線”新規發布,三線全踩的恒大面臨融資受限風險,降負債成為當務之急。
今年6月底,恒大對外表示,凈負債率已降至100%以下,實現一條“紅線”變綠;公司有息債務已降至約5700多億元,與去年最高時的8700多億元相比,下降了約3000億元。
同樣在6月,幾張恒大逾期未償的商票截圖開始在網上流傳,涉及恒大在寧波、南陽等多個城市的項目公司,而這些下游供應商的未被償還的商票金額從萬元到千萬元不等。
如同導火索,恒大的危機被點燃,一路蔓延。
7月19日,廣發銀行宜興支行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請求凍結宜興市恒譽置業有限公司、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銀行存款人民幣13201萬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財產。當日,恒大系股票超千億市值蒸發。
恒大的困境并未就此終結,進入9月,恒大遭遇另一個煩惱。
9月8日起,恒大財富旗下有理財產品曝出逾期未兌付,隨后,許多投資者聚集在恒大位于多地的分公司,上門交涉,圍堵高管,要求兌付理財產品。
9月13日,恒大制定《恒大財富投資產品兌付方案》,兌付方案包括現金分期、實物資產兌付以及沖抵購房尾款兌付三種。
“我可以一無所有,但恒大財富的投資者不能一無所有!” 許家印在恒大財富專題會上表示,要確保所有到期的財富產品盡早全部兌付,一分錢都不能少。
恒大的救贖
出售股權和資產、引入戰投、打折售房,面對危機,恒大這頭“大象”自救的步伐逐漸加快。
6月20日,中國恒大轉讓7.39億股恒騰網絡股份,對價為44.33億港元。
6月21日,中國恒大全資子公司廣州凱隆以約27.62億元向華建控股轉讓所持嘉凱城29.9%股份。
6月25日,恒大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發生股權變更,原股東恒大集團退出,由自然人段勝利、楊超接盤。
7月31日,恒大退出深圳高新投,將自己7.08%股權轉讓給萬科旗下子公司深圳市盈達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8月1日晚,中國恒大出讓恒騰網絡11%股權,合計作價32.5億港元。
但這些還不足以幫助恒大度過危機。8月10日,恒大方面表示,公司正在接觸幾家潛在獨立第三方投資者探討有關出售本公司旗下部分資產,包括但不限于出售附屬上市公司恒大汽車和恒大物業的部分權益。
8月31日,恒大宣布出售部分物業單位以抵扣部分欠款,其中就包括恒大冰泉49%股權,總代價約為人民幣20億元,以及5個地產項目股權及非核心資產,總代價約為92.7億元。
伴隨債務逾期等事件的發生,9月14日,恒大發文稱,聘請了華利安諾基(中國)有限公司和鐘港資本有限公司為公司聯席財務顧問,幫助處理流動性問題。
同時,恒大表示,正積極接觸潛在買家,商討出售公司位于香港的辦公大樓。此前的媒體報道稱,該交易金額將達到156億元。
一方面,積極自救,斷臂求生;另一方面,國資進場,再拉恒大一把。
9月28日,恒大地產集團珠三角公司發文稱,在本月初簽署恒大地產集團保交樓軍令狀后,相關的復工復產工作便加速展開,截至目前,近20個項目已恢復施工。
評論前必須登錄!
立即登錄 注冊